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唐明邦:《周易》象數對古代科學發展的影響

唐明邦:《周易》象數對古代科學發展的影響

《周易》象數對古代科學發展的影響

文 /唐明邦

《周易》這部古代哲學著作,它所闡述的宇宙變化理論和象數思維模式,數千年來對鍛煉古代思想家、科學家的理論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起過重要作用。許多思想家、科學家在易學思想教養下成長;不少發明創造,同易學思想都有密切聯繫。

《周易》象數思維模式,同其哲理一樣,素為科學家們所信奉。關於《周易》的象和數,《易傳》論述道:八卦的產生是聖人觀象的結果。「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速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象的實質在象其物,「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關於數,《繫辭》則說:「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有象有數,《周易》乃成為中國古代的「宇宙代數學」。它蘊涵著相當深刻的數理哲學,可以「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古代科學家借用《周易》取象比類和運數比類的思想方法,進行科學思維鍛煉,不無道理。

《周易》象數學,制定種種象數思維模式。黃宗羲《易學象數論》,分析了十一種易象。《四庫全書提要》評述該書要旨說:「大旨謂聖人以象示人,有八卦之象、六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對之象,方位之象,互體之象,七者備而象窮矣。後儒之偽象者,納甲也,動爻也,卦變也,先天也,四者雜而七者晦矣。故是編崇七象而斥四象。」《易學象數論》前三卷分析象,後三卷分析數,其數包括洪範數、皇極數、六壬、太乙,遁甲等。他認為,「世儒過視象數,以為絕學,故為所欺。」他要一一疏通,加以廓清。黃宗羲對於易學象數,既不一概斥為荒謬,也不盲目推崇。但他未結合易學象數的實際運用,和古代思維發展的歷程,比較其得失,分清其主流與支流,作出恰當評價。

易學象數作為一種邏輯思維工具,不妨稱為易學邏輯。《淮南子》謂「清明條達,《易》之義也」,利用象數模式的確有「清明條達」的思維效果。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可幫助人們整理雜亂的感覺經驗,使之條理化、圖式化;利用各種圖式結構,把人們觀察實驗得來的關於事物發展的節律、周期、對稱、平衡、相互制約等情景加以規劃,某些圖式,甚至可以幫助人們進行預測。恩格斯指出:以往自然哲學的特點是,「用理想的、幻想的聯繫來代替尚未知道的現實的聯繫,用臆想來補充缺少的事實,用純粹的想像來填補現實的空白。它在這樣做的時候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預測到一些後來的發現,但是也說出了一些荒唐的見解,這在當時是不可能不這樣的」。象數思維影響下的古代自然哲學,大抵如是。

本文就易學象數在古代某些科學技術中的運用,作些介紹;因篇幅限制,這裡只就易學象數在古代天文、地理中的應用,作詳細介紹。易學象數對古代科學的發展究竟起了進步作用,還是阻礙作用,值得具體分析,對中國古代科學創造起遇「助產婆」的作用,值得認真加以研究。

(一)天文借象數顯示星移斗轉周期,地理借象數標誌分野坐標系統

易學象數從仰觀俯察而來,為天文、地理所借用,是很自然的。實際上人們是以豐富的天文地理知識為基礎,用它來進行歸納概括,便於掌握天象運轉的周期和地理分野的坐標。

《易傳》論述了天文地理同易象、易理的關係,指出:「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達,後天而奉天時」。人們利用易學象數來規範天文地理知識,正是為了「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天文與曆法關係十分密切,觀天為了定歷,目的在「與四時合其序」。

古代從農耕、畜牧、漁獵出發,普遍重視天象觀察,天文知識十分普及,顧炎武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日知錄》寫道:「『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依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定四時,乃西周初年民眾常識:「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古代學者,天文觀測的興趣濃厚,「盡則布算,夜則分野」,習以為常。

觀測天文,制定曆法,需要輔助知識,易學象數成為常用的邏輯符號。《隋書·律曆志》論述了天文、曆法同易學象數的密切關係,指出:「夫歷者,紀陰陽之通變,極往數以知來,可以迎日授時,先天成務者也。然者懸象著明,莫大於二曜;氣序循復,無信於四時,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迭進而歲成焉。遂能成天地之文,極乾坤之變。……至乃陰陽迭用,剛柔相摩,四象既陳,八卦成列。此乃造文之元始,創歷之厥初者歟?」

漢代,《周易》被定為官方教材,太學立有博士專門傳授,易學象數知識,十分普及。用象數模式概括天文知識,成為自然的學術傾向。著名經學家鄭玄用易學象數納十二地支和二十八宿,創立「爻辰說」。先以乾坤二卦交錯排列,象徵太極;其陰陽十二爻納十二地支。地支佈於四方代表四季十二月,再將二十八宿按天文四象,對應於四方。其地支按順時針方向排列,二十八宿按反時針方向排列(見表一)

表一排成圓圖,房星在卯(坤六五)居東方;昴星在酉(坤六二)居西方;虛星在子(坤初九)居北方;星星在午(乾九四)居南方,同天文四象相符合。東方蒼龍、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十二地支配二十八宿,足以顯示方位和季節,為何還要同象數相聯繫?古人認為,星移斗轉的次序節律,可用地支標誌,而其運轉的原因,卻不足以說明。配上乾坤二卦,方能說明星移斗轉是由於乾坤之間陰陽二氣的對立、轉化,即兩種相反勢力交互作用的結果,把宇宙間一切變化,看作太極—這一宇宙本體內在矛盾運動的表現。

象數符號,又被古代地理學家借用來標示地理分野。古天文,以乾坤十二爻配十二辰,卯、午、酉、子代表東南西北四方,四方各配七宿,符合古天文學將天球分成十二橘辦狀天區(見表二),便於觀察日、月、五星及其它天象在恆星間的位置的習慣。古地理,則借用天球分區方法,作地理分野,用天上的星宿對應地上的州、國,以體現天地相應的原理。此種天地相應思想,起源甚早。《周禮·春官·保章氏》謂「封域皆有分星」。《史記·天官書》以二十八宿配十二州。《漢書·地理志》更以二十八宿配戰國時期的地域名,那時還未同易學象數相結合,天地相應原則納入易學象數,是漢代象數家。其對應關係如上表二。

制定星宿分野是古代星相家宜揚天人感應的需要,文學家和詩人,沿用之以潤飾詩文詞藻,遂成家喻戶曉。王勃《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據《越絕書》,翼軫是南陽、汝陽,淮陽、廬江、豫章,長沙的分野。李白的《蜀道難》詩:「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因蜀道地跨雍益二州,參宿為益州分野,井宿為雍州分野。

將天上星宿同地上州國相對應,就天文說是「分星」,就地理說是「分野」,現在看來價值不大。它反應了古人的一種思維模式,天地人三才統一,可用象數表示。

根據分野說,古人用八卦制定地平坐標系統。子午為經,卯酉為緯,震東、兌西、離南、坎北為四正,對於人們觀察不同季節太陽升降的時辰和晝夜之長短,有一定參考價值。《周髀算經》指出:「冬至夜極長,日出辰人申,夏至晝極長,日出寅人戌。」所用地平坐標與此相符。

從卦象上看,震、離、兌、坎四正卦,既代表東、南,西、北四方,又代表春、夏,秋,冬四時,在醫學上有一定意義。《素問·異法方宜論》,分析中國四方不同地域醫療衛生的特點說:東方魚鹽之地,民食魚而嗜咸,多病癱疽,宜砭石;西方沙石之地,民食華而脂肥,多內病,宜毒葉;北方高寒之地,民樂野處而食乳,藏生寒滿,治宜灸灼;南方地下,霧露之所聚,民食腑嗜酸,多病攣痹,宜微針。足見,古人研究四方地域特徵,既有生產意義,同醫療衛生關係亦密切。古人研究天文、曆法,掌握四時變化,按天地人統一的思維模式,安排作息時間,符合生產要求,也符合養生之道。在研究天文、地理時,借用易學象數是傳統文化影響的結果,本不是故弄玄虛。

(二)曆法、物候、針灸、氣功、古代樂律等借易學象數成就學科

除此之外,曆法、物候借象數描述陰陽變化節律;針灸、氣功借象數總括天人統一節度;古代樂律借象數表徽律呂損益法則等等,《周易》象數與古代科學有著十分深入密的關係。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為了指導農業生產,歷代帝王重視曆法。《尚書·堯典》記載,帝堯命羲和掌天文,觀察日月星辰的出沒周期,為民授時。其方法是看不同季節昏時南方中天星象的變比。漢代象數家,將古代長期積累的曆法知識,納入易學象數體系。《選用》周易十二卦卦象,象徵十二月陰陽寒暑的消長,倡「十二消息卦」。卦象描繪了四季變化的三個特徵。象數家還借用十二消息卦描述七十二候的周期。十二卦七十二爻,每爻主一候。

象數家將物候按象數規律作出整齊排列,使其周期性一目了然,客觀上對人們認識物候周期有強化作用。十二消息卦還有利於鞏固人們關於自然界運動變化的整體觀念。在這一意義上,曆法、物候納入易學象數模式不是徒勞的。

《易傳》主張,人們生產、生活應「與四時合其序」;《內經》認為人們「法於陰陽,和於數術」,就可壽度百歲。掌握曆法同進行農業生產和養生保健息息相關。

醫易相通,故醫學同象數關係特別密切。《帝王世紀》說:「伏羲畫八卦,所以六氣、六腑、五行、五臟,陰陽四時,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類。」《素問·針解》借洛書九宮數,表徵九針。《靈櫃》前九篇,亦借九宮數標示九法。《針解》說:「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亦應之。針各有所宜,故曰九針。」中醫學強調天人統一,把人同大自然的一切變化,看作相互制約的整體。不只五臟六腑、百脈經絡是一有機統一體,人體同自然變化節律亦息息相通。中醫五運六氣學說(簡稱運氣學說),對這一思想作了具體闡述。所謂「運」,即探索一年五個季節天象和氣象運動變化的規律,所謂「六氣」,即根據我國的氣候區域、氣候特徵、探索氣候變化的規律。除探索季節氣候變化的正常節律,還探討反常的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災害。

自漢代始,往往律歷並稱,《漢書·律曆志》集其大成。律指樂律,歷指曆法,二者均被稱為術數之學,有共同特點是通過易學象數,進行複雜精密的數學演算。

總之古代象數中的合理內容,有待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們共同剖判;弄清易學象數同古代科學的關係,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才可能寫得更加符合歷史實際。國際易聯把2018年的研究課題定為「《周易與現代科學」,相信會有許多優秀、創新論文出現,會對現代易學史具有歷史性的貢獻。

原文僅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中央民族大學道教與數術學研究中心主任,謝路軍教授做客《易道會客廳》接受唐巍訪談科學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周易》與《易經》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周易》屯卦卦辭-和劉大鈞先生商榷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