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崇禎皇帝不願意封李自成為王,來幫自己平定叛亂?

為什麼崇禎皇帝不願意封李自成為王,來幫自己平定叛亂?

崇禎有過猶豫嗎?答案是肯定的

崇禎想要妥協嗎?答案是未知的

一句話、一群人,讓崇禎鐵了心要死磕到底,只是最終的結果讓他崩潰絕望

當所謂的「肱骨之臣」提出永樂大帝的名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之時,崇禎腦子又發熱了,在瀕臨崩潰的邊緣,他選擇放手一搏

既沒有出逃、也沒有安排後事(遜位),而是選擇在北京城破的那一刻,敲響金鐘號令大臣前來商議,只是現實打了崇禎的臉——竟無一人前往

絕望中的崇禎發出「諸臣誤我」的感嘆後,自縊於景山

東林餘孽,臭流氓,偽君子,我呸!

李闖王是在作秀嗎?崇禎是不識抬舉?

很多人都認為,李自成是在羞辱崇禎,都已經兵臨城下了,還搞這一套,明擺著就是個面子問題,是在為自己的造反進行合法性認證。所以崇禎的拒絕,是避免了羞辱,保全了大明天子的尊嚴

實際上呢?按照當時的環境來說,李自成還真的不是假惺惺。首先,他拉起的這一大支部隊,並非跟隨自己多年的嫡系,所以並非鐵板一塊,是需要經營管理的(從後面入京後代表現、和對滿清作戰時的表現,大致可以看出,這一支部隊實在不咋地)

所以,在李自成看來,退守封王,經營軍隊發展核心,退一步可以光宗耀祖、割據一方,進一步可以掃除滿清、以圖大明

但是,如果此次入京,意義就大不相同了。屆時所有人都會沉浸在巨大的勝利中,人人都想做開國將軍、做富商巨賈,這樣就徹底失控了

對於雙方來說,這都是一個台階,李自成可以繼續壯大自己的實力、崇禎也可以緩一口氣,可偏偏崇禎二愣子性格,在東林餘孽的一致反對下,拒絕了李自成的請求

既然退無可退,不如就來吧!結果我們都知道,崇禎自縊於景山,保全了大明天子的尊嚴,卻也徹底葬送了大明的國祚——定格在276年

是崇禎自己看不透,還是東林黨人太會演

入京後的李闖王,有些志得意滿,更別說下面的劉宗敏的呢個人了。前後一頓折騰的結果,就是失了民心

但也不是說一無是處,畢竟他們側面幫助東林餘孽們將自己的真實一面進行展現,讓後人能認清這幫人的嘴臉,也印證了崇禎死前絕筆——諸臣誤我,並非推卸責任

大學士陳寅,可謂是演技派,國難之時以家窮為由,一毛不拔,堅持不捐款,還跟崇禎要錢花,搞得崇禎哭笑不得,只能作罷。可是面對劉宗敏,陳寅就不一樣了,分分鐘從家裡掏出4萬兩現銀

一代寵臣魏德藻,投崇禎之所好並任內閣首輔,是崇禎後期極為信任的大臣,可是到了需要投降的時候,就差跑步前進了

明末才子錢謙益,則變身影帝,先是逃往南明任職,而後南明滅了,口口聲聲要殉國,到了水邊,試了試水溫,不太足。隨即以水太涼為由拒絕投水,十分利索的降清不說,還以頭皮發癢為由自個去剃了頭

當然,以上都是知名人士,還有無數非知名人士,在李自成下令接納明朝降官後,爭先恐後的去報名,導致報名處設施被毀,功能癱瘓,火爆場景一如現在的樓盤開盤

要知道,這幫子人前腳還口口聲聲「不割地!」「不投降!」「不求和!」呢...

招降李自成現實嗎?是力挽狂瀾還是苟延殘喘?

明朝之亡,亡於氣數。天災導致民變,人禍導致民變難平。後金之所以發展迅速,得益於明朝兩線作戰,和漢奸范文程的鼎力相助(每次提到這個人,我呸!)

李自成的小強精神,幫了後金的大忙。反過來說,後金的蠢蠢欲動,也幫了李自成的大忙(畢竟當年李自成只剩下18個人的時候,就是後金拉了他一把)

相輔相成下,成就了此二人。明朝屬於一打二,費時費力還打不過。如果對手變成了隊友呢?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李自成擁有幾十萬大軍,明朝也並非彈盡糧絕,如果這兩股力量可以聚合在一起,那麼後金可是有苦頭吃了

至少吳三桂不會就這麼降了清,還幫著滅了李自成,左良玉同志也不會在南明擁兵自重,導致內耗不斷。

畢竟李闖王都答應崇禎了,「咱哥倆雖然有過節,但畢竟是自己人,一家親。先收拾了滿韃子再說撒!」

一旦李自成為明朝所用,那麼同樣擁有不俗兵力的張獻忠,或許也會效仿李自成以求割據,雖然最後的結局,很有可能是明朝引狼入室,為此兩股勢力吞併,但至少不會將漢人的江山落入外族之手

總的來說,這是個不賠本的買賣!

作為明朝最後一任君主,崇禎很少為後人詬病,是因為他自始至終都將大明江山背負在自己的身上,從來不曾放棄過任何的機會

雖然他固執、多疑、用力過猛,但是這個爛攤子,也只能這麼去整了

只是,早已腐爛到一定程度的官僚集團,實在是拖了崇禎的後腿

固然明末名將如雲,也不乏統帥之才,卻也無力回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為何李自成做了短命皇帝呢?這個人是主要原因
一代闖王李自成火燒紫禁城,其實並非我們所了解那樣確是另有其人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