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光武帝思賢若渴及禮賢下士

漢光武帝思賢若渴及禮賢下士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說說漢光武帝思賢若渴及禮賢下士。劉秀深知貪官污吏之殘害百姓,所以在建國後,對於郡、縣兩級地方官吏的任命非常注意。他嚴以治吏,對地方官員督察嚴切,如不勝任,或有過失,就要受譴責,遭罷斥,甚至治罪;如能循守法令,為地方上興利除害,就加以表揚或予以升遷。

又如衛颯任桂陽太守,當地文化落後,他就興建學校,提倡婚姻禮法,開鑿山道,便利交通運輸。漁陽太守張堪,在狐奴(今北京市順義縣)開闢稻田八千餘頃,也受到當地人民的歌頌,說「張君為政,樂不可支」。這些,固然是他們本人的政績,但是與光武帝的重視吏治也是分不開的。對於那些敢於冒犯權貴,不畏強暴,為民除害的官吏,劉秀是予以支持和鼓勵的。

劉秀在太學讀過書,受過儒家學術思想的教育,他認識到前代的文化傳統,在大亂破壞之後,應該趕快恢複發展起來。為了表示偃武修文,在全國統一之後,他不願多談軍旅之事。退朝休息時,常和公卿一起研究儒家經典,討論義理,直到深夜。太子擔心他的身體健康,他卻表示:「我自樂此,不為疲也。」他尊重經師學者,下令搜求,整理古代書籍。公元29年(建武五年),修建太學,他車駕親臨,賞賜博士弟子,表示獎勵學術。

王莽算政時,許多無恥之徒向王莽歌功頌德,出賣自己的靈魂。所以劉秀特別獎勵「名節」,對於那些不事二姓、不肯出仕王莽的人,分別予以褒揚。如卓茂,在西漢末年只不過是個縣令,但他在王莽時不願做官。劉秀提拔他為太傅,封為宣德侯。李業拒不接受公孫述的任命,被迫飲毒而死。

劉秀在平定公孫述之後,就下詔表揚,讓地方上把李業的事迹記錄下來,並懸掛畫像表示紀念。劉秀這樣提倡忠貞,固然是為了維護他的統治,但對東漢一代的士風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舉逸民,天下歸心。」這是《論語》中孔夫子的話。劉秀熟讀經書,也深懂這個道理的,所以在他即帝位後,對訪求隱逸不遺餘力。如對待嚴光就是很好的一個例證。

嚴光原是劉秀的舊同學,年輕時很有點名氣,劉秀即位後他隱居不見,經常披著羊皮袍在湖澤中垂釣。劉秀用很隆重的禮節把他請到洛陽,勸其出仕,他執意不肯,舉動還很傲慢,二人同榻談話時,他還隨隨便便地把腳放在劉秀的肚皮上。劉秀見其如此,索性成全了這位舊日同窗的高志,嚴光又到富春山(浙江桐廬縣西)隱居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鴿玩遊戲 的精彩文章:

TAG:小鴿玩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