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慧律法師《佛教的精神與特色》:佛教不只是空談玄理的

慧律法師《佛教的精神與特色》:佛教不只是空談玄理的

慧律法師《佛教的精神與特色》:佛教不只是空談玄理的

第六:佛教不只是空談玄理的

當聽到有人嘆息說:「並不是我不去研究佛理,也不是說佛理不好,只是它太繁複、太高深了。」言下之意好像怪佛經太多了,也太深了。

有一個朋友就曾經對我說:「為什麼佛教不學學基督教,只提出一本簡明扼要的聖經來?」

另一個朋友也這樣問:「為什麼佛教不學學一貫道,只要引用別人的東西,那不是更方便省事?」

其實這些問題問得太幼稚,也太膚淺了。我當時反問他說:「人生宇宙的現象是簡單的呢?還是複雜的?」

我又說:「佛法是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相的。因為宇宙人生的現象太複雜了,所以不能三言兩語地講清楚;也因為宇宙人生的道理不容易被了解,所以解釋它的佛法就顯得高深了。」

同時佛法是講給眾生聽的,眾生是無邊的,眾生的根器(智慧)也不同,有高有下,有智有愚。所以說,法就不能執一不變,同樣一件道理可能就要由不同的角度去闡釋解說。

佛教不只是空談玄理的宗教,它是可以經由實修而親證,而使之與理論相配合的。

這裡僅舉坐禪為例。坐禪的方法很多,可依專註、觀想、調息、念誦、運動、心性等而行。無論你依照哪一個方法,都可以達到「明心見性,轉迷成智」的境界。

例如,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大師,據說是個不識字的和尚,卻能指出五祖門下的第一大弟子神秀和尚的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尚未得道,批評他只是登堂而未入室;而託人寫下那千古不朽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而贏得了禪宗五祖的賞識,把象徵禪法傳承的衣缽留給了他。

我們只要看過《六祖壇經》之後(當年錢穆博士曾在台北做公開演講,他認為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讀它),都會對六祖的真知灼見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他講的這些道理,如同佛的金口宣說,竟是一般無二。

以下,是有關惠能大師的一段公案(故事):

有兩個和尚看見講堂外的長幡被風吹得飄來盪去。

於是他們的爭辯開始了:

「是風在動。」

「不,是幡在動。你怎麼說是風在動呢?」

「沒有風在吹,幡又怎會動?」

這時惠能聽到了,就對兩個和尚說:「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你們自己的心在動呀!」

還有一位是清末民初的詩僧八指頭陀(頭陀是苦行僧,意即修苦行的和尚)。本來人是有十隻手指頭的,他為了表示對佛的虔誠和求道的決心,就在佛前把兩隻指頭燒掉了。

八指頭陀原本不會作詩,他連識得的字都有限。可是,一旦習禪覺悟之後,有一次他到洞庭湖去會見朋友,第一次提筆就寫下了「洞庭波送一僧來」的句子,語驚四座,從此作詩如有神助,信手拈來,不著痕迹。

讀者們一定去過陽明山吧?在觀日台上就刻有八指頭陀的詩:「滿天星斗樽前落,無邊河山足底生。」(樽是酒杯的意思。)這是何等氣概,何等豪邁!豈像是一個識字不多的和尚寫的?

其他還有許多高僧,也是起初連個斗大的字都不識;到後來禪定功深,一旦豁然開悟,講經說法,頭頭是道。不用說世間技藝如詩詞書畫,也都超然出塵,自成一格。因限於篇幅,不多作介紹了。

以上說明的是「禪宗」的修行可以實證。此外,單念阿彌陀佛的「凈土宗」修行者,一樣也能得到正果的。(佛教依修行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派別,叫作宗。)

如二十年前在台北逝世,經封缸五年而肉身不壞(即屍體不腐爛),現在被金飾成佛像,安奉在台北汐止的慈航大師,就是一個例子。(惠能大師也是肉身不壞,死後屍體栩栩如生,現保存在廣州。)

又如印光大師,以及弘一大師(即音樂家李叔同)等,他們都是持名念佛,而死後燒得的舍利,竟有兩三千顆。(舍利又名堅固子,佛教修行者努力修行之後,遺體火葬即能拾得。)在台灣地區,我看過屏東東山寺圓融尼師,楠梓慈雲寺眼凈和尚,以及章嘉大師的舍利,五光十色,晶瑩剔透。這些都是修行可以證果的說明。(見拙作《學佛百問》「舍利子是什麼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慧律法師:一種不通 兩處失功 遣有沒有 從空背空
慧律法師:生從何來?死往何處?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