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我們一直在「瞎理財」?

什麼?我們一直在「瞎理財」?

近期,央行發布《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2017)》,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面開展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的結果。

數據揭示的真相

從報告可以看到這些現象:

近65%的人理財知識水平不夠

35.27%的消費者認為自己的金融知識水平「非常好」或「比較好」, 41.84%認為自身金融知識水平一般,22.89%認為水平較差。

消費者對全部金融知識問題的平均正確率僅有 59.56%,其中在貸款知識、投資知識和保險知識問題上的平均正確率分別為 52.72%、49.08%和 53.82%。

當消費者在金融知識方面存在疑惑時, 62.72%選擇「向相關金融機構的員工諮詢」,55.56%選擇「上網找資料」。

超過65%的人沒有充足現金流

13.16%的消費者「從不做」家庭開支計劃,20.83%的消費者表示嚴格執行家庭開支計劃。如果下個月有一筆約等於三個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費者選擇了「完全可以」能全額支付這筆費用。換言之,超過65%的人沒有充足現金流。

60.99%的消費者認為「依靠自己的存款、資產或生意收入」來保障老年開支,54.70%選擇「依靠退休金」,47.82%選擇「依靠養老保險」。

超過10%的人投資不看合同

38.09%的消費者在選擇金融產品或服務時會仔細閱讀合同條款,51.74%的消費者簡要閱讀合同條款,還有10.18%的消費者根本不閱讀。

37.32%的消費者表示會仔細閱讀相關金融產品或服務的對賬單並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費者表示會仔細閱讀對賬單但難以理解,35.12%的消費者簡要閱讀對賬單,5.08%的消費者根本不讀。

近兩成人不知道怎麼比較金融產品

17.09%的消費者選擇金融產品或服務時「不知道如何進行比較」,14.51%「沒有足夠的信息進行比較」。 17.49%的消費者「不能」正確辨別合法與非法的投資渠道和產品服務。

13.03%的消費者購買金融產品或服務時,對其風險和收益沒有清晰的認識。閱讀完金融產品或服務的合同條款後,65.48%的消費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費者表示不太理解。

可見,在中國,有超過一半的投資者在瞎理財。

什麼叫瞎理財?

1、追漲殺跌

貪婪和恐懼作祟時,誰又能控制投資中的情緒?

2、把錢放在「最保險」的地方

這點其實沒錯,但關鍵在於,把錢放在哪裡才最保險?

3、「全情投入」

炒股炒黃金都沒錯,別拿所有錢來炒。

4、什麼火投什麼

什麼火買什麼,適合不適合,風險不風險,總是賠了才知道。

5、太能花/太吝嗇

賺錢不就是為了花,所以要好好享受生活。現在節省是為了以後生活的更好。這兩種消費觀都沒錯,只是很容易「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報社 的精彩文章:

一個月前,特朗普「炮轟」油價太高,一個月後,油價終於崩了!

TAG:經濟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