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入道之「靜」

太極入道之「靜」

大家好,吾名鄭大錢,張建剛老師之徒。學拳半年有餘,雖不慧,功力亦淺,但受尊師悉心教導,亦頗有感悟。吾師常言:「與人分享,積功德也。」故今從初學者之角度,淺談靜。

於拳言靜。

靜雖簡單,但當下社會能做到之人著實不多。觀當下之社會,物慾橫流,生活節奏匆匆,網路發達,人不離手機。故能做到靜者,寥寥也。

初練太極拳,師父要求站樁。站樁有諸多要求,靜乃諸多要求之首。不靜者,不通也。

站樁之初,吾亦不能靜,思慮萬千。常觀網路之文章,諸如大周天,小周天,勁,氣,逆腹式呼吸等。後站樁更不能靜,習網路文章之動作,引起思慮紊亂,呼吸不暢,氣血上升。師父見勢不妙,急忙喝止。之後一星期不再站樁,不再練拳,放鬆心神。師父言:「趙堡太極乃道家功法,道家功法講究自然,凡事順其自然,凡不自然者,皆需注意。一層功夫一層理,功夫到,理自明。」如此用心良苦者唯乃師父也!此乃不能靜者一。

當今練拳不同古時,如今社會發展,人口眾多。練拳者亦是三五成群,一同上課,一同練習。其益處在於相互鼓勵,相互交流,共同進步。其弊處在於人多口雜,相互影響。著實難靜也。此乃不能靜者二。

如何靜?

首先應當尋一安靜之處,空間不宜過於狹窄,光線不宜過亮或過暗,不宜過於嘈雜,有樹木,山水為佳。環境對於初學者而言至關重要。古人練拳或于山巔,或於林中,或于田間皆乃此理。後摒除雜念,中正安舒,調息凝神,逐漸入靜。入靜,乃練太極拳之重要標誌,亦為練功之法,為道家內觀之道。道家曰:「神道深微,外觀萬境,內察一心,瞭然明靜。」靜下來方可了解自己之體,了解身體方能調整。何處有酸痛?何處過緊?逐一調整。意念引導氣息下沉,同時調整身體,將全身之重量落於腳下。

於太極而言。

太極不同於太極拳,太極乃天地之大道,亦乃為人處世之道,亦經商之道,入世之道。師父常言「靜則定,定則慧。」唯有靜,內氣方能和順和暢。方可仔細去感悟天地的變化,方可反思自己的對與錯,方可理清經商之法,方可認清入世之道。

在下對於靜之理解尚淺。乃最淺顯之理解。與初學者分享感悟乃吾之初心,不妥與不足之處還望海涵。修道之路漫漫,用吾一生而求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因為喜歡孝庄太后而擁立福臨繼帝位?
容齋茶話 太極的境界與進階要訣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