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畫的筆墨意趣

中國畫的筆墨意趣

作者:楊明剛

筆墨是中國畫的精魂。中國畫存形與傳神並重、工筆與寫意共榮、水墨與重彩同輝,而筆墨統其風神。以藝術創作論,筆墨是中國畫的基本造型語言,「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用筆用墨是中國畫家的基本功。以審美品鑒論,筆墨意趣是中國畫最為突出的特徵,既蘊藉著含蓄而極富想像的民族心理,又標舉著幽深而玄遠空靈的中華美學旨趣。

盛夏圖

「畫」「塗」之始:筆墨初肇

原始時期的中國繪畫以線刻之「畫」和單色之「塗」為基本手法。這種「畫」「塗」手法可追溯為中國繪畫筆墨之法的源頭。1978年,河南臨汝閻村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缸腹部繪有《鸛魚石斧圖》。畫面左側,立著一隻體態豐肥、嘴叼大魚的灰白色鸛鳥,二目圓睜、六趾抓地、昂首挺立;右側直立著一把綁在木柄上的石斧。魚與石斧的輪廓均用工整粗重的黑線勾勒,魚鰭、石斧上的刻紋和綁石斧的繩索亦以粗重的黑線勾畫。全畫筆法凝重,線條洗鍊,形象逼真,生動傳神。

隨著繪畫在春秋戰國的分化與發展,「畫」「塗」進一步精細成熟起來。1949年出土於湖南長沙陳家大山一座戰國楚墓中的帛畫《龍鳳人物圖》,畫中描寫一端莊高髻的婦女側身而立,雙手合掌,細腰,袖口寬鬆,長裙曳地,體態優美。婦女的上方畫一隻展翅飛舞的鳳和一條蜿蜒升騰的龍。此畫在繪製上沿用了線描和塗色的方法,畫家在絲織品上以墨線勾勒,線條黝細,用筆流暢。

及至秦漢,中國繪畫逐步從裝飾紋樣的桎梏中分離出來,繪畫手法日漸成熟,特別是在用筆上,運筆成風、以少勝多、流動自如。出土於內蒙古和林格爾墓的東漢墓室壁畫《樂舞百戲圖》,是代表東漢繪畫成就不可多得的壁畫之一,畫中擲劍、弄丸、舞輪的人物形象近似速寫,寥寥數筆就表現出處於激烈動作中的種種神態和熱鬧的氣氛。

魏晉以降,中國畫開始迎來筆墨創構與飛速發展的重要時期。自此,中國傳統畫法中布色造型的「畫」「塗」筆法獲得長足發展,人物畫筆墨有「描」法之創,山水畫筆墨有「皴」法之創,花鳥畫筆墨有工筆之盛,先後獨立成「筆」「墨」兩種重要的藝術元素並日漸豐富,成為中國畫特殊的藝術語彙。

「描法」之創:筆墨趨精

中國畫十分強調線條的運用。比如人物畫對服飾褶紋的表現,唐人重法度、用線嚴謹精巧,宋人重物理、用線疏密得當,元人重意趣,明清重性情,揮灑自如,線條各具其美。僅從人物畫「描」法的草創,就可看出中國畫筆墨趨精之勢。

有「落墨為蠅」佳話傳世的「佛畫之祖」曹不興,曾對「古畫」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改造。其畫接近漢壁畫筆法,注重人物體態卻忽略細部描寫,線條粗獷,肖形技巧高超。相傳,南朝畫論家謝赫偶見曹不興所畫龍頭,竟誤以為真,嘆服不已:「觀其風骨,名豈虛成!」其弟子西晉「畫聖」衛協,一改曹不興用筆粗獷之風,力求精工細密,白描法細如蛛絲,饒有筆力,「巧密情思,世所並貴」,成為中國畫由古樸豪邁向精思巧密過渡的典範。

《世說新語·巧藝》記載一則「傳神阿堵」的成語典故:東晉顧愷之畫人,有的畫了幾年都不點上眼睛,問其原因,他說:「四肢身體的美醜,本與神韻無關,要想人像畫得傳神,關鍵在於這眼睛上。」顧愷之打破當時「以畫當真」的觀念局限,強調通過筆法「傳神」「悟對」使人「覽之若面」,創造出一種連綿不絕、循環飄忽而又遒勁有力的用筆,使得畫出的線描粗細均勻、相抱相環。這種筆法雖不嚴格依照對象形體輪廓,卻賦予所畫對象一種別樣的「勢態」與「情致」,為中國人物畫筆法獨立一途。後人將顧愷之這種行雲流水、春蠶吐絲的用筆筆法統稱為「描」,將他的「高古遊絲描」視為「描」法之祖。

中國畫的形象構成,線條起著決定性作用。而線條的變化,基本是由於用筆與運墨方式的不同。比如人物畫筆墨,唐前多圓渾流動,魏晉則極細,如「春蠶吐絲」「高古遊絲」等;唐人筆法多圓勁如「鐵線」;吳道子用筆飛動,筆鋒流露出「蘭葉」;宋人線描則剛勁多方折,如楷書運筆,人稱「折蘆描」;南宋更趨於陽剛粗獷。元人趙孟頫等一反舊習,崇尚含蓄,上追唐人「古意」,開元代人物畫用筆的新面目。

「寫意」之韻:筆墨精魂

筆墨之要歷來為中國畫家所重視。南朝梁元帝蕭嶧有「或格高而思逸,信筆妙而墨靜」之語。唐人王維在「春夏秋冬,生於筆下」句中以「筆」代畫,強調筆墨之法的肇端。《圖畫見聞志》記載荊浩品評畫家語:「吳道子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當采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既創出筆墨並重之論,又明確標舉了「有筆有墨」的論畫之法。

筆和墨,是為中國畫的神妙工具。畫家苦心經營、活用筆墨,則產生畫面上筆跡厚重、圓潤、拙老的千差萬別和格調上雄健、蒼勁、秀麗、豪放的千變萬化。但不管什麼風格,中國畫在根底上都講求筆跡所到線條要高度概括、簡潔和凝鍊,力求以筆取勝、以簡概繁、用「寫」而不用「描」「畫」,力追以墨當彩、以韻統神,取「意」不取「絢爛」。

「寫意」在中國畫史上歷史悠久。早在兩晉就出現了「以形寫神」「形神兼備」「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等畫語。歷隋唐五代之耕耘,宋元明清以降,中國畫的筆墨更於寫意一途取得長足進步:宋以丘壑臻物境之美,元以人品臻心境之美,清宗傳統臻筆墨之美。寫意幾乎貫穿於中國畫創作思維的始終,覆蓋中國畫創作的全程。

而今,「筆墨」和「寫意」已超越純然的技法表現形式,化為已逾千年、貫穿畫史的一種觀念、一種意識、一種地道的中國藝術觀,成為建立在畫家主體對民族文化、時代精神、自然物象深刻體察之上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它使得人、社會、自然三者通過畫作創製融為一體。從這種意義上說,「寫意」之韻,正是中國畫的「筆墨」精魂。

(作者楊明剛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這菜最適合老人孩子吃,用這樣兩樣食材炒化,香嫩滑爽,入口即化
新華書店要掌握網路發行的話語權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