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波未平風波又起,二次北伐戰略調整是福是禍?國民黨對美外交態度轉向何方?

一波未平風波又起,二次北伐戰略調整是福是禍?國民黨對美外交態度轉向何方?

蔣介石與南京國民政府商允,做成另一項重要決議,「令湘鄂加派主幹軍隊兼程北上」。亦即,由李宗仁甫編組而成的第四集團軍參加北伐。5月21日,李宗仁派遣白崇禧由漢口赴鄭州,與蔣介石會商;決定第四集團軍俟白與馮玉祥商定進軍路線後,即實施渡河作戰。白氏隨即往新鄉會晤馮玉祥,再轉赴石家莊會晤閻錫山,議定第四集團軍沿京漢路北上,與第二、第三集團軍採取聯絡戰線前進。

蔣介石與李宗仁

國民革命軍的二次北伐戰略,至是轉為第二、第三、第四集團軍的合攻京津地區。在這當中,南方出發的桂系第四集團軍,投入較遲,主要擔任京漢路的協同作戰。京津地方政權的逐鹿,勢將由北方的馮玉祥第二集團軍、閻錫山第三集團軍為之。昔馮氏響應國民革命軍北伐,廣州國民政府曾有默許其入北京之意。其後,馮氏在華北之戰出力尤多,對京津有勢在必得之心。不過,閻錫山的晉綏軍雖實力較弱,然以地理上接近京津的優勢,亦進行相關的部署。馮、閻兩軍的暗中較勁,由是不斷。

國民黨第三集團軍

惟受到外力的影響,馮玉祥在京津的競逐中,日漸趨於下風。如前文所述,日本對京津地區可能發生的戰事,實有干涉之意。適「濟案」爆發未久,張作霖方面即通電呼籲息內爭以御外侮。國民黨初聞奉方通電,尚有懷疑,但雙方默契逐漸達成。亦即,倘奉軍自動退出關外,國民革命軍將不予追擊,以避免日軍干涉。惟奉方與馮氏有若死敵,更傾向於與恩怨不深的閻錫山接洽退兵。無獨有偶,在北京外交團看來,馮軍因曾受俄援的背景「有共產色彩的疑慮」,故較為接受更像「傳統北方軍人」的閻氏進入京津。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均同意前揭辦法,所顧慮者為馮的態度。

王正廷

饒有意味的是,馮玉祥以「有共產色彩的疑慮」,進軍京津受到外界的攔阻;但究其實質,馮這時與許多國民黨人相似,主張將外交重心轉移至美國。5月19日,馮與蔣介石在鄭州會議商議進攻京津方案時,便主動提議更換外交部長黃郛,代之以留美出身的王正廷。蔣同意這個建議。至於對日本覺書的答覆,馮亦主張訴諸國際,公開日本暴力侵佔華北的野心,爭取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來主持正義。

馮的見解,也早是南京方面的共識。5日,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即將濟南事變通告國際聯盟,要求調查公斷;並電美國總統柯立芝(Calvin Coolidge),請其注意日本在中國所造成之嚴重情勢。

在「濟案」以前,美國在國民黨人思考中,不論是作為敵人,抑或朋友,都只居次要位置。而今黨人已和蘇俄正式決裂,和英國的舊怨未消,又與日本鬧翻,在對美外交方面自須有新的考慮。

(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4卷》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此戰中日雙方兵力超過50萬,日軍傷亡近萬人,蔣介石親電嘉獎
千里馳援:賓士於滇緬公路上的除了汽車還有華僑機工!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