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客家人漢人跟閩南語漢人都是共同祖先,為什麼後來分成2個語系?

客家人漢人跟閩南語漢人都是共同祖先,為什麼後來分成2個語系?

這個問題是比較有意義的,因為閩南人、包括今天在語言上和風俗上都與閩南人非常接近的潮汕人,和客家人其實都是擁有共同的祖先的:

1、閩客雜處——閩南地區;潮客雜處——潮汕地區,包括梅州部分地區(豐順湯坑與留隍鎮)這些都是事實,而且是歷史的沿革。

2、無論是潮汕人還是客家人,都是同出福建地區,正所謂真正的「客都」不是今天的廣東梅州,而是福建的汀州、寧化、石壁才對。

而且,從歷史上的遷徙路線來說,今日主要聚居在廣東的客家人,絕大多數其源流都和福建有關,這一點潮汕人也一樣(莆田)。

在分子人類學家那裡,福建人、客家人、潮汕人,都被坐實大多數就是漢人,絕無花假:

復旦大學分子人類學專家嚴實教授的圖表。

由於去年開始原華夏基因三個子類型O1O2O3經過調整:O3為O2,O1則與原O2合併,因此,經過換算後,可以得知客家人的華夏基因為86.2%、漢人獨有的O3則是59.5%;閩語區的人華夏基因為77.2%(潮汕人同在此列),漢人獨有基因47.4%。

註:把O3,即今天的O2作為漢人獨有基因,主要是出自復旦大學李輝與嚴實兩位專家認定距今約3900-4300年前,位於今天山東半島與河南少部分地區的「龍山文化」的先民確認為漢人最直接的祖先之理論,因為目前能夠查到最多古人類基因且為O3類型的,只有這個地區。

雖然雙方有一定差距,但是華夏基因77+%、漢人基因47.4%的福建人之佔比,與整體南方漢人基因佔比「標準」(大約是75%與55%吧)相差並不遠,總而言之,各自的民族獨有基因都佔據了總體的主體。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大家都是同為漢人,而且還是同出源流的,為何今天大家說的話會完全不同?

答案其實也是在上面的圖表中:

前面說過,由於分子人類學更新過他們的基因定義,原定為我國古代東南地區的「百越族」主體基因O1——包括侗傣語系與南島語系,如台灣高山族、阿美族等;原定為O2型的兩支,一支是古苗族和古瑤族,這兩個基因的各自佔比不同,我們大概可以得出為何閩南人與客家人源出一流卻語言不同的結論:

閩語人O1=19.3%;

客家人O2=16.5%。

這兩個數字都是雙方O3外的最大基因:

O1對應百越——正好對應大多數福建人《族譜》所記載的第一次大遷徙:

也就是五胡亂華期間「八姓入閩」——歷史上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進入福建之始。秦漢之時,越族是我國東南的第一大族:

漢代武帝前,今日的浙江東南部、福建全境與與廣東廣西全境,還存在「越族三國」(其實還有一個「南海越國」,但文帝時被滅):

雖然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0年)滅掉了閩越國後,史書記載武帝將閩越人悉數強徙自江淮一帶,但是,考古學上的發掘卻證實,直到晉代五胡亂華前,福建仍然有不少越人活動的痕迹,這個發現使我們相信,「八姓入閩」後的中原漢人與當地仍然留存的閩越土著不可避免的發生過民族融合,因此,這是今天的福建人O1較高的主要原因。

而語言學家則指出閩南話也確實留有越語的一些元素,不過已故的古漢語大師鄭張尚芳指出,溫州話保留的古越語元素要比福建話要多一些,但即便如此,說閩南話與古閩越語有關係,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O2對應苗瑤、也包含畲族——也就是說,也正好符號客家人一直往山區遷移並聚居的路線,雖然目前關於苗瑤畲的起源並無絕對定論(苗族相對清晰一些),但是可以肯定他們自百越族興起後,就算得上是中原漢人沒有大規模南渡前的東南之少數民族,考據具體考古發現,也支持了這一結論,苗瑤畲都是山區民族。

客家人進入這些地區後,同樣與這些民族發生融合,因此,其語言也不可避免的受其影響而產生了不同的新的語言。

然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

無論是閩南話還是客家話,以及溫州話,都可以肯定它們是漢語方言,而不是古少數民族方言,因為更優秀及更強大的文化,總是戰勝更落後於更弱小的文化,晉代福建人為第一次衣冠南渡的一份子,帶去了中原先進的科技與農耕技術,還有優越的民族文化,熏陶改變了福建地區的閩越人。而宋末開始大規模南下的客家人先祖,從福建西移進入江西,隨後沒多久又南下進入廣東,形成了「老客」與「新客」,有次過程大概可得知,為何原本操著「中古福建話」的客家人先祖,會最終衍生出客家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基因學解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何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而沒有起源於長江流域?

TAG:以基因學解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