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講信修睦」已成泡影?國民黨高層的剋制換來日軍的血腥屠殺?

「講信修睦」已成泡影?國民黨高層的剋制換來日軍的血腥屠殺?

蔣介石於1928年4月8日下總攻擊令後未久,日本政府也於19日召集臨時內閣會議,決定出兵山東「保僑」。這是繼1927年5月底之後,日本的第二次出兵山東,動員兵力約5000人。4月26日,日軍入駐了濟南城。5月1日,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劉峙、賀耀組部、方振武部,第二集團軍孫良誠部等,合計5萬餘人,也大舉開進濟南。兩軍形成緊張的對峙情勢。

日軍抵達濟南

面對日本的出兵,北京政府與南京政府同聲抗議日方的侵略主權。不過,國民黨高層希望避免衝突,防止在日人居留區附近出現騷亂。究其實質,南京國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已與廣州、武漢政府的「革命外交」漸行漸遠。旋即,「北方國民黨人」黃郛擔任南京政府外交部長,益加強調對外「講信修睦」。

黃氏上任之初,即與美國駐華公使馬慕瑞(John Van Antwerp MacMurray)談判解決南京事件,承諾國民政府將充分保護外國人的生命、財產。與之相應,當國民革命軍尚於徐州整裝待發之時,總司令部、戰地政務委員會、軍委會政訓部經過「非正式商酌」,也下令禁止「打倒帝國主義」口號,並訓令各軍政訓部「切實保護外僑,勿出惡聲,勿使衝突;一切有礙中日邦交的宣傳,一概不準發貼」。

然而,國民黨高層的剋制舉動,並沒有換來和平。蔣介石本人於5月2日抵濟南,沿街見到日軍依沙袋鐵網,警戒甚嚴,心中甚為不愜,乃要求日軍指揮官福田彥助撤除防禦工事,並保證維持濟南的秩序。日軍於同日晚撤除工事,惟中國軍民心理「浮動不已」。

日軍在濟南街頭警戒

而日軍撤去工事後,警戒範圍因之擴大。3日上午,中日衝突突然發生。日軍開火擊死國民革命軍軍街上往來兵士,繼之以機關槍向大部軍隊掃射。革命軍猝不及防,混亂中,戰地政務委員會外交處主任兼外交部山東特派員蔡公時為日軍虐殺,外交部長黃郛遭辱(軟禁一晝夜)。5日,蔣介石無奈地離開濟南,不斷遣人與日方磋商,但日軍依舊進攻不已。「濟南慘案」(或稱「五三慘案」)的序幕從此揭開。

濟南慘案

(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4卷》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大型軍用運輸機運20從動議到研製成功經歷什麼過程?有哪些機構參與該機型研製?
疾病死亡多於戰鬥死亡!瓊崖根據地是如何在物資奇缺的條件下堅持鬥爭的?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