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變動的課程 不變的「行為」

變動的課程 不變的「行為」

有的孩子在兒童工作室一邊觀察小蝌蚪,一邊做記錄;有的孩子在「小農人試驗田」里除草、測量農作物的高度;還有的孩子跟著老師在外面捕蝴蝶……這是記者日前走進浙江省寧波市第一幼兒園看到的場景。雖然這些孩子分屬不同的年級,在做著不同的事情,但這些活動都屬於該園新行為課程下的同一個主題——春天來了。

從行為課程到新行為課程

新行為課程是寧波一幼的園本課程,它脫胎於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家張雪門創設的行為課程。1917年,27歲的張雪門正式投身幼教領域。第二年,他在家鄉寧波創辦了星蔭幼稚院(寧波一幼前身)。此後的半個多世紀,張雪門再未離開過幼教行業。

張雪門在實踐中建構起了深入、完善的幼教理論,尤為突出的是,他在實踐、教學,以及借鑒福祿貝爾、蒙台梭利等人教育思想的基礎上,並結合當時中國的國情,構建起了我國第一套本土化的幼教課程——行為課程。張雪門認為,「幼兒在幼稚園的生活實踐就是行為課程」。這種課程的目的,「在於聯絡孩子們的舊觀念,以引起新觀念,更謀其舊經驗的打破,新經驗的建設」。行為課程以二十四節氣下的「生活」為課程內容,以「行為」為中心,通過「做學教合一」的手段,使兒童獲得基本經驗。

雖然張雪門的課程體系已非常完整,但由於各種原因,長久以來,他的課程體系並未在中國內地的幼兒園當中被很好地付諸實踐。直到1998年,寧波一幼發現了張雪門的課程資源「寶庫」,並將他的行為課程經過傳承與創新,發展為新行為課程,張雪門的教育思想終於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再度煥發生機。

新行為課程探索的三階段

一幼傳承、創新張雪門行為課程的過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998年到2009年,是一幼對張雪門行為課程的首次探索。這一時期,主要是系統學習張雪門教育思想,建立新的課程框架,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調整,一幼人稱之為「摸石過河」。2009年,一幼正式提出「新行為課程」這一概念,並建構了完整的課程體系。這一課程體系突破了集體教學方式,開始關注個人、小組活動,而且將張雪門提出的工作、旅行、動機等課程要素,通過兒童工作室、蝸牛考察隊、蛤蟆劇團等特色活動呈現了出來。

2009年至2013年是新行為課程發展的第二階段。經過這一階段的探索,課程結構更加完善,幼兒的八大行為(工作行為、社會行為、語言行為、運動行為、心理行為、科學行為、考察行為、藝術行為)成為課程主要內容,同時,提出了場景模擬、調查訪問、經驗共建等課程組織的策略,以確保課程目標的達成。

2013年以後,一幼的新行為課程繼續向前推進,但也遭遇了瓶頸。園長沈清記得,當時雖然知道課程是新的,但究竟新在哪裡,還說不清楚;路子是否正確,也不夠自信。就在此時,南京師範大學虞永平教授帶領他的團隊提供了幫助。經過兩年的指導,2016年,新行為課程又有了新的發展。最新的課程體系在課程目標、內容、實施與評價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發展。課程內容被整合為主題、領域與區域三部分。在沈清看來,這種調整更符合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而且也與張雪門「幼兒看宇宙間的一切東西都是整體的」這一思想相契合。同時,在課程組織策略上,採用了張雪門提倡的「設計教學法」,即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幼兒自己去解決問題。張雪門認為,只有「在勞力上勞心」的行為才是有價值的,而設計教學法正切合這種要求,因此是最適宜的。

經過三個階段的發展,一幼的新行為課程更加科學、完善,理論根基也更紮實了。

在主題活動中貫徹設計教學法

新行為課程在實施層面主要以「主題」的形式推進。每學期開學前,一幼全體教師都要參與全園層面的課程審議,教師們要根據時間的變化預設出下學期的課程主題。比如,本學期的三個主題就是「春節餘韻」「春天來了」「夏天的腳步」。接下來是年級層面的課程審議。每個年級在每個大的預設主題下要確定出具體主題。以本學期」春天來了」這一主題為例,小班確定的主題為「植物」,中班為「昆蟲」,大班則為「種植」。年級層面的課程審議結束後,還需要班級層面的課程審議。每個班級的教師需結合自己班級幼兒的興趣,進一步聚焦「班本化」主題。以中班的「昆蟲」主題為例,不同班級的研究主題分別為蝌蚪、蠶寶寶、蝴蝶等。

主題確定後,教師需要依據設計教學法展開活動設計並實施課程。第一步是動機,即如何引出主題。第二步是預設主題活動的目的。教師需要結合整個課程目標及本班幼兒的發展情況,初步確定活動目標。第三步是安排活動人數及整個主題活動的時間。第四步是設計活動過程。活動過程主要通過組織基本活動與特色活動兩條路徑展開。基本活動包括教學活動、區域活動與生活活動,而特色活動主要包括蛤蟆劇團、兒童工作室、蝸牛考察隊等。第五步是準備活動所需的工具與材料。最後一步是執行參考。主題活動結束後,教師要對比活動前後幼兒的經驗發展水平,進行反思並改進教學設計。

一幼副園長徐曉青告訴記者,活動實施中的所有路徑都是為了幫助幼兒通過「行為」提升經驗,因此,幼兒的「做」就顯得十分重要。採訪中,徐曉青向記者展現了一個滿是「寶貝」的地下室。紅幫小巧手、甬城老作坊、三江小畫廊……各式各樣的工作室材料放滿了整個園所960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間。「將來,這裡會全部被打造為兒童混齡工作室,孩子們將在這裡充分地開展『工作』。」徐曉青告訴記者。

目前,一幼的新行為課程體系已相當完善,呈現出了強勁的生命力,看起來,似乎已經無可挑剔了,但一幼人從不認為它是完美的。採訪中,沈清告訴記者,評價依然是新行為課程薄弱的一環,這是新行為課程未來的生長空間。與此同時,「新行為課程永遠是進行時,因為課程結構的完善沒有完成時,而且,社會在向前發展,課程內容本身也無法預設。」沈清說。只是,無論新行為課程怎樣變化,「行為」始終是中心。(本報記者 趙彩俠)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10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一個好園長就是一所好幼兒園
相信幼兒是有能力的個體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