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環江打贏學前教育翻身仗

環江打贏學前教育翻身仗

■走進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特別報道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試點任務

●擴大普惠性資源

●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保障機制

●幼兒園教師隊伍培養和補充機制

「我的孩子很幸運,在家門口就能上這麼好的幼兒園。」廣西環江川山鎮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家長鬍滿松笑著對記者說。5年前,孩子出生時,他就盤算著要讓孩子接受好一點的教育,決定送孩子到城裡讀書,但後來鎮上建了中心幼兒園,他經過考察對比覺得辦得也很好,於是決定讓孩子留在身邊上學。

近年來,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像胡滿松這樣能夠就近送孩子入好園的家長越來越多。作為少數民族自治縣、年均財政收入僅三億多元的「國貧縣」,環江發展教育的壓力很大,但該縣秉持「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發展理念,由縣委書記、縣長親自挂帥,挑起了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的擔子,給出了「老少邊窮」地區發展學前教育的「環江答案」。

經過兩年努力,環江全縣學前教育資源迅速擴大,實現了所有鄉鎮都有公辦園的目標,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1.6%,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從2012年的59.2%提高到現在的85.8%。

優化布局,公辦園不能只有一所

嶄新的教學樓、戶外遊戲設備和樓梯間布置,在環江縣幼兒園城東分園,記者看到的是一番全新的景象。2016年9月,該園建成招生,這對當地來說具有不一般的意義,因為這是該縣幾十年來誕生的第二所公辦園。

「我縣過去的公辦園真的太少了。」環江縣教育局局長莫海暢說,「十二五」以前,該縣普惠性學前教育十分緊缺,縣城公辦園僅有1所,12個鄉鎮中僅有1個鄉鎮建有中心幼兒園,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不到50人,參加業務培訓的教師不足20%。

「這樣的狀況顯然已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莫海暢表示,「必須做到全縣教育『一盤棋』,確保學前教育科學、健康、長效發展。」經過調研,環江決定科學調整全縣的學前教育布局,在縣城新建5所公辦園、若干所民辦園,滿足城區適齡幼兒入園需求;在鄉鎮建立12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在行政村努力實現幼兒園全覆蓋,在連片的大屯設立幼兒園,滿足鄉村適齡幼兒入園。

「城東分園建成招生後,我們總園的招生壓力緩解不少。」環江縣幼兒園園長何鴻告訴記者,作為縣城曾經唯一的公辦園,該園過去招生一度不堪重負,許多保教活動難以開展。現在城東分園建成招生,另外4所公辦園陸續投入使用,使得該園班額能夠控制在25人左右,為進一步提高保教質量創造了空間。

近3年,環江共在縣城劃撥土地30多畝,用於新建公辦園5所,在鄉鎮購置土地10餘畝,用於遷建鄉鎮中心幼兒園兩所。此外,多個鄉鎮還充分利用義務教育階段布局調整後的小學舊址舉辦幼兒園,做到物盡其用,節省辦學資金。

與此同時,環江在縣城、鄉村大力扶持一批民辦園,不斷滿足群眾的多元入園需求。環江未來之星幼兒園園長吳碩告訴記者,該園近兩年得到了縣教育局很多指導幫助,2017年被評為自治區多元普惠幼兒園,獲得6萬元的獎補資金,緩解了經濟壓力。

目前,環江共有幼兒園132所,其中多元普惠幼兒園就有38所,學前普惠資源覆蓋縣城、鄉鎮、村屯,學前教育布局趨於科學、穩定、合理。

統籌資金,教育投入多少都不為過

據公開數據,2014—2017年,環江縣財政收入年均僅為3.6億元。儘管縣級財政收入較低,但該縣千方百計為教育發展擠出經費,想了各種辦法來發展學前教育。

在環江縣川山鎮中心幼兒園,園長覃桂芳滔滔不絕地與記者聊起園所的發展大計。該園建立在川山鎮原中心小學舊址上,場地較為寬敞,硬體設施可滿足日常教學所需。他們還結合本地的竹編手工藝,在教學樓的樓梯、走廊展示簸箕、竹帽等竹編工藝品,整個園所充滿民族氣息。

「教育投入多少都不為過!」近年來,該縣領導班子定期召開教育專題會議,傳達出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近3年,環江學前教育投入年遞增1.5%,實現縣財政從教育投入中拿出5%用於學前教育的目標。

一面自己「擠」,一面積極向上級「要」。環江用足用好各級各類學前教育發展政策,2014—2017年,統籌國家、自治區、縣本級財政資金4731萬元,用於新建、改擴建縣城和鄉鎮的公辦園。2016年,環江成為國家級實驗區後,縣政府當即決定3年內撥付配套經費2346萬元,目前這些經費按計劃逐步到位。

為了讓鄉鎮公辦園發展得更好,環江縣政府按生均公用經費每人每年150元的標準撥付給全縣的12所鄉鎮中心幼兒園,緩解其經濟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本地的民辦園,環江縣各鄉鎮政府努力「扶一把」,儘力減輕其負擔。都川凱祥幼兒園是該縣穿山鎮都川村的一所民辦園,園所設立在該村原小學的舊址上,每年租金3萬元左右。

「實際上,這3萬元租金我們一分都不用掏。」都川凱祥幼兒園園長蒙涔涔告訴記者。按照租賃管理模式,該園年初會向鄉政府交納租金,但鄉政府年終時會以獎補的方式返還給園方。「如此一來,我們的辦園壓力小了很多。」蒙涔涔對此十分滿意。

教師培養,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

一下子增加了這麼多幼兒園,教師從哪裡來?環江的辦法是中小學教師培訓後轉崗、調劑編製、政府購買服務、園所自聘。

覃桂芳就是經過培訓後從鎮中心小學轉崗到川山鎮中心幼兒園的,同時與她一起轉崗來的還有另一名副園長。挑起新園的管理和發展重任後,覃桂芳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招兵買馬」。

該園教師裴紅霞,過去曾在廣東珠三角地區的民辦園擔任教師,2016年初聽說家鄉的中心園在招聘教師,便毫不猶豫地回來了。她告訴記者,現在鄉鎮中心園待遇有保障、培訓機會多,還能參與「轉正入編」考試,讓人看得到奔頭。

近兩年,環江公辦園通過以上方式新增教師125人。今年,該縣人社部門又為學前教育「開綠燈」,決定以招聘小學教師轉崗到學前教育的方式,招聘20人充實到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

教師隊伍逐漸壯大了,又該如何確保他們教得好?環江獨特的TOT培訓模式,讓幼教隊伍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

據介紹,所謂TOT培訓,就是「培訓者的培訓」,即先培訓部分骨幹教師,然後再由這些骨幹教師培訓其他教師。這一模式十分適合教師較為緊缺、無法全員脫崗培訓的山區縣。近年來,環江將這一模式運用到幼兒教師培訓中,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縣—鄉—村」三級聯動培訓,成效顯著。

環江縣幼兒園城東分園建成招生時,總園一下子就派出10多位老教師到新園實行「TOT帶動任教」,讓新園各方面工作很快就步入正軌。該園新教師譚東慧至今仍記得「師傅」韋春秒帶她上的第一節課。她說這種「帶動任教」的方式,能讓新老師找到努力的方向,縮短成長周期。

近兩年,環江大力實施「國培」「區培」和縣級TOT培訓,實現全縣幼師培訓全覆蓋。在教師培訓上,環江堅持公辦、民辦同等對待。截至2017年,全縣幼兒教師學歷合格率從兩年前的20%提高到現在的95%,園長執證率從兩年前的15%提高到現在的97%。

目前,環江已初步建立起與學前教育發展需求相適應的教師培養和補充機制,確保了保教質量不斷提升。(本報記者 歐金昌)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10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高等教育如何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打造學前教育發展的質量高地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