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幼小銜接,怎能劣幣驅逐良幣?

幼小銜接,怎能劣幣驅逐良幣?

「英語辭彙量4000左右,可與外教用正常語速交流,能寫200字左右英語作文;數學可以心算1萬以內加減法、心算兩位數與一位數乘除法;語文會背千字文、50首唐詩,學完拼音,認識1000個漢字……」這是網上流行的6歲孩子要學會的知識清單,也是許多學前班、幼小銜接班的宣傳廣告和課程設計標杆。

近年來,與這份清單類似的幼小銜接內容層出不窮,不斷演化升級,不僅影響學前教育的正常開展,更增加了家長的焦慮和焦慮裹挾後的行動——讓大班幼兒肄業去讀學前班或者幼小銜接班。一時間,大班幼兒流失問題彷彿成了普遍現象,不去上學前班和幼小銜接班的反倒顯得不正常。

這種讓幼兒「搶跑」的行為背後,反映了幼小銜接不暢的問題,更折射了深層的不良發展趨勢——考學壓力在不斷前移。

「過於看重知識技能,輕視生活和遊戲,忽視學習品質」的觀念在家長乃至社會中大有市場。幼兒的年齡特徵、認知特徵、所持經驗的特徵等決定了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幼兒只有這樣學習才能學得有趣,學得有效,學得有用。然而,在許多家長的意識深處,幼兒的遊戲卻被認為是瞎玩,幼兒的生活不過是零亂的、無意義的胡亂倒騰。他們認為,只有通過「灌輸」「訓練」等方式學習小學化的、可以具體量化的知識,童年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殊不知,學習雖然是學前教育的任務之一,但在這個人生的奠基階段,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培養幼兒終身受用的良好學習品質才是最重要的任務,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不但短視,而且可能破壞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以遊戲為主的學前教育與以學習為主的小學教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教育階段,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實現兒童自身角色轉變是幼小銜接順利開展的關鍵。現行的幼兒園辦學機構與小學辦學機構往往「各自為政」,幼兒園與小學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學有效的銜接機制,不能滿足家長與兒童的信息需求、知識需求和了解需求,於是民辦教育機構乘虛而入,利用信息的不對稱,辦各種學前班與幼小銜接班,渲染家長的焦慮情緒,吸引大班幼兒紛紛流向培訓機構,這也破壞了教育生態,使得幼小銜接工作更加難以順利開展。

那麼,如何解決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呢?不難發現,實現幼兒園與小學銜接與交流的暢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事實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南》等重要文件早已明確規定:學前教育應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的保教方法,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這其實指出了幼兒園教育有別於小學教育的特殊之處,回應了廣受家長關注的「孩子上學前到底該學多少東西」的疑問。

近幾年,日本也出現了幼小銜接熱潮。日本文部省在2000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要領》中指出:「應該考慮到幼兒園教育要為小學以及小學後的生活、學習奠定基礎,幼兒園教育應該提供與幼兒期相適應的生活,為幼兒創造性思考能力、主動生活態度的形成打下基礎。」2001年3月日本文部省發表了《幼兒教育振興計劃》(2001—2006年幼兒教育發展計劃)。在這份計劃中,文部省不僅進一步提出了加強幼小銜接的問題,而且詳細地提出了進行幼小銜接的一些策略,即加強雙方兒童之間、教師之間、家長之間的交流,實行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資格證書的通用制度等。在隨後的系列政策推動下,日本幼小銜接形成了追求共同教育目標、建立平等合作關係、開展經常性交流與合作的活動等特點。可以說,日本教育界普遍關注幼小銜接問題,著力培養幼兒具備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具有獨立學習和自我決策的能力,著眼於兒童的可持續性發展,致力於為兒童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人的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促進人的發展的教育也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面對「大班幼兒流失」現象,一方面,教育部門應該正視、重視幼小銜接的機制暢通問題,建立幼兒園與小學有效銜接的制度;同時加大對社會辦學力量的監管力度,正面宣傳正確的教育理念與幼小銜接內容,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另一方面,幼兒園應肩負起向家長宣傳科學教育知識的責任,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學習觀及發展觀,避免出現讓幼兒進行「搶跑」的短視行為。只有家庭、教育部門乃至社會多方攜手,才能真正為幼兒順利實現幼小銜接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附屬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10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哈爾濱工業大學:「一站式服務」讓師生「少跑腿」
上海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