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YD2018央美專訪第二彈,生活就是不斷地化繁為簡

YD2018央美專訪第二彈,生活就是不斷地化繁為簡

生活是一門雜學,內容包羅萬象。而我們不是聖人,卻要學著容納百川。如果說相由心生,那設計師的相就是眾生百態。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家居產品設計專業的 5 名同學,就完美的體現出了他們的「相」!

1

觀?坐

物品的狀態記錄著人們的行為,而行為又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那麼物品的變化所記錄的便是行為發生時人們潛在的行為語言,人們觀察物品狀態的變化同時也是觀察使用者的行為語言。

作品最終選擇用長椅作為載體,長椅上有兩個可以左右滑動的坐面,坐面可以旋轉到任意朝向,當兩個人坐在上面的時候,可以通過滑動和旋轉來調整自己的坐姿,即使他們離開座位,坐面的位置和朝向也會記錄他們的坐在那裡的狀態,兩個坐面的狀態所形成的關係,便是他們的行為語言。

設計師:王辰宇

指導老師:江帆 、馮兮、馮陽、劉文濤、宋瑞雪

作品材質:綜合材料

設計癖:為什麼給作品起了「觀?坐」這個名字?

王辰宇:因為我所探討的是對社會關係的新的觀察方式,通過觀察兩個坐面的距離和朝向,從而推斷坐下來的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坐在這裡交流的狀態。

設計癖:出於什麼原因讓你決定設計這個作品,讓它成為你的畢業設計?

王辰宇:我最初是對生活中物品上的痕迹比較感興趣,因為我發現物品被人使用過後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痕迹,這些痕迹宏觀地來講,它是一種物品的狀態,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物品上的狀態的變化來推斷出人們的行為。

於是我就去尋找能體現人行為的痕迹。然而我在調研的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一個公共場所裡面有一把長椅,有三個坐面,旁邊兩個坐面已經有了被人長期的坐卧留下了痕迹,而中間那個坐面幾乎是嶄新的。

這個坐面所呈現的就是一個公共空間裡面陌生人的關係。

於是我就在從公共空間裡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入手。首先做了把可以滑動的椅子對人的行為進行了一個調研,並拍攝了一些用戶體驗的視頻,最後通過調研我發現兩個人的關係除了用距離體現以外,還可以用人坐的朝向來體現,這樣可以更充分地映射出兩個人坐在這個長椅上的狀態。於是我為了充分體現這個狀態就在可以滑動的基礎上每個坐面加了可以旋轉的結構,並將滑動的平面進行抬升,讓人的關注點落在坐面的狀態上,使坐面的關係更戲劇化。

設計癖:你覺得你的在做這個作品的時候有哪些遺憾和不足的地方嗎?

王辰宇:我遺憾的是我在拍攝這段視頻調研的過程中只是停留在校園內進行拍攝,因為校園裡幾乎都是認識的人來體驗最初版本的椅子,所以調研所呈現出來的關係種類比較局限,如果有充足的調研時間的話我會在學校外面的各種公共場所繼續調研,比如說公交站,小區,公園等,因為環境不一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不一樣,那麼椅子的狀態所呈現的社會環境就會有多樣性,有了這些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調研資料,我可能會做出更好的設計。所以我與其說這是一件作品,倒不如說這是一個對於社會的新的觀察方式。

設計癖:在完成這個作品的時候,有沒有特別無助、煩躁、甚至是想要放棄的想法?

王辰宇:當然有啊,順風順水地做完畢設?不存在的!從最初社會調研到最後布展,每一個環節都有意外,很刺激,也很有意義。

設計癖:如果完成畢設的這一年,時間可以倒流,你想回到什麼時間,為什麼?

王辰宇:其實我並不想回到過去,因為在畢設這一年即使有失敗和遺憾,但我覺得每一個經歷都是很有意義的。

2

Emotional props 情緒道具系列

情緒對於我們的影響遠超出我們的預期,我們甚至隨時隨地都處於一種情緒之中,而東方人不同於西方人,不善於直接表達情緒,以至於給負面情緒更多滋長的空間。然而情緒本身又是無法被消除的,也不應該被消除,那麼就需要我們把不良情緒轉化或加以利用,通過新的產品形式以及設置新的情境來轉移或化解負面情緒,從而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同時,我也就產品的本質進行重新的定義和討論,提出了「道具」的概念,即「一切產品皆可視為一種道具」,產品都是生活的道具,衣服是遮擋的道具,杯子是喝水的道具,筆是記錄的道具,我們創造道具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逐漸的,追求內心的情感滿足,表達自我個性的需求開始出現了,我們就開始「道具」賦予不同的個性。從不同的顏色、材料,到不同的使用方式,到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變化。「道具」是一種始於需求,終於個性的產品。「道具」第一滿足的是情感需求,即緩和情緒,轉化情緒,改變情緒的走向,在情緒出現之前避免,甚至可以利用我們的情緒達到其他的目的,「道具」會針對具體的情境來解決情緒問題,成為人情緒的保護傘、情緒釋放的窗口。

設計師:蔡明銘

指導老師:李曉明

作品材質:綜合材料

設計癖:為什麼要用「道具」這個詞來定義你的作品?

蔡明銘:我希望使用者在一開始接觸我的作品時不要帶著固定的印象,想要弱化產品的功能屬性。「道具」是我給產品的統一定義,一切產品都可以被視為一種道具。比如,杯子是喝水的道具,我說我要做一個杯子和我要做一個喝水的道具,大家腦中出現的物品是完全不同的,後者甚至可以天馬行空。所以我用了道具的概念。

設計癖:出於什麼原因讓你決定設計這個作品,讓它成為你的畢業設計?

蔡明銘:最初的出發點是不想做一個功能表面的產品,想做些有趣的東西,讓使用的人也覺得有趣。後來調研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情緒會改變的看待世界和判斷事物的方式。」覺得很受啟發,後來這句話也成為我的主題。

設計癖:你自己為你的作品打分的話,你覺得多少分合適,為什麼打這個分數?

蔡明銘:打 89 分吧。就是一個挺好但是還能更好的感覺。

設計癖:在完成這個作品的時候,有沒有特別無助、煩躁、甚至是想要放棄的想法?

蔡明銘:在設計方案的時候還好,處於比較興奮的狀態。但是到製作的時候就有些無助,要不停的嘗試、然後受挫,然後換種方法繼續嘗試,不過還好沒有放棄這個方案。

設計癖:如果完成畢設的這一年,時間可以倒流,你想回到什麼時間,為什麼?

蔡明銘:還是不要倒回了吧,過去的我是不會改變的,我還是比較期待未來。

3

《隱·無形之行》

大音希聲,萬象無形,事物到達極致,反而會趨於樸素自然的本真。當下我選擇關注生活中被忽略的隱形需求,關注收納,關注化妝行為,關注人與妝台之間無意識的和諧關係。作品的靈感來自鏤空的窗欞,櫃體的側面可以透光,隨著日光的移動軌跡可以勾勒出光的形狀。

妝台的門板上可以放置不同的模塊,收納模塊可以放置香水、口紅、指甲油等,首飾模塊可以放置耳環項鏈等。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去調整模塊。門板上的鏤空與側板上的光斑相互呼應,給予使用者輕盈自然的化妝氛圍。

設計師: 黃珊

指導老師:周宸宸、高揚

作品材質:櫸木、玻璃、黃銅、亞克力

設計癖:畢設為什麼設計這個產品?

黃珊:其中一個原因是,大家化妝台上的東西普遍很多、很亂,而化妝行為本身是有儀式感的、富有美感的。市面上符合化妝習慣的化妝台很少,我希望通過我的設計,不但能滿足用戶的隱形需求更能營造輕盈自然的氣氛,引起情感上共鳴。

設計癖:如果滿分 100 分,你覺得你的作品可以打多少分?

黃珊:我想給自己打 90 分.最後的作品雖然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整體上還是比較滿意的。

設計癖:在完成這個作品的時候,有沒有特別無助、煩躁、甚至是想要放棄的想法?

黃珊:雖然一直在跑工廠,但是在最終效果出來的時候還是有點崩潰的,因為它在自己的腦海中它是很完美的形象,現實和預想之間產生了偏差。但是還不至於想放棄,就是一直在思考該如何面對現實,以及如何改進。

設計癖:如果完成畢設的這一年,時間可以倒流,你想回到什麼時間,為什麼?

黃珊:想回到給作品上漆的那段時間。這短時期讓我真正認識到的表面處理的重要性。在木頭的表面處理上走了很多彎路,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會做更多的表面處理的樣塊,讓最終效果更接近原木色,品質感更高。

設計癖:目前市面上的化妝台大多數是開放式,那為什麼選擇設計成私密性的?

黃珊:有些化妝品不但是日用品,更是具有一定欣賞性的藝術品。櫃門開啟的時候它可以起展示的作用,櫃門關閉的時候化妝台也可以作為家中一景。打開櫃門的動作增加了化妝行為的儀式感。這種封閉式的化妝台可以聚攏光線、營造氣氛,不但能讓人更專註、更能讓認感到舒適有安全感。

4

行至·合置

產品是可以再設計的。在設計界,有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們,致力於優化自己身邊的設計,從而優化自己的生活。作品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對生活環境的觀察,旅行箱這一產品因其的便利性和美觀性被人們廣泛使用,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擁有幾個旅行箱作為自己的出行所需工具。

在我的生活環境中,宿舍、家庭、公寓以及其他人的生活環境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閑置的旅行箱因體積較大沒有相對合適的安身之所。在這一問題的基礎上,我設定了此次設計的目的——減少旅行箱閑置時佔用的空間。

設計師:郭一帆

指導老師:楊遠

作品材料:牛皮、PC

設計癖:作品的名字為什麼叫這個,當時起名字花了很多時間嗎?

郭一帆:「行至·合置」這個名字可以說是產品的使用狀態,意思是當旅途結束,將旅行箱收合,放置在空間里。其實名字的來源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我希望作品的名字代表著產品的使用特點。在將產品的使用過程描述出來之後,自然就概括出了作品名字,所以並沒有花很多時間。

設計癖:出於什麼原因讓你決定設計這個作品,讓它成為你的畢業設計?

郭一帆:決定設計這個作品的契機來源於我在大學期間生活的宿舍,我的宿舍有六人,共十個旅行箱,很多都沒有空間放置,佔用了活動空間。當時處於大二,在環境影響下,自然的產生了想要通過設計解決這一問題的念頭。在畢業設計的階段,自然的成為了我設計的選題。

設計癖:你自己為你的作品打分的話,你覺得多少分合適,為什麼打這個分數?

郭一帆:我對於自己的作品打七十五分,現在呈現的這個作品滿足了我設計概念的基本需求,但是還有很多細節方面需要完善,例如配件的統一性,產品的成本考慮以及一些細節的深入。總體來說,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設計癖:在完成這個作品的時候,有沒有特別無助、煩躁、甚至是想要放棄的想法?

郭一帆: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有兩個時間段是比較無助的。第一個時間段是有關於材料的選擇,為了滿足結構的需求,我需要選擇一種可重複摺疊但是需要有一定堅固度的材料,為了追求材質的創新,實驗了很多材料,希望找到一種可以局部硬化的材質,但是嘗試了很多都不能綜合滿足結構和功能的雙向需求,因此最後還是選擇了複合材質。

第二個時間段就是配件的統一性,我希望我的設計是一個整體,所以希望無論是萬向輪或者是拉杆都能通過重新設計來使整體性更強,可是因為成本和時間的因素,最終只能用現有部件來代替,這也是我作品中的一個遺憾之處,也是可以改進的地方。

設計癖:如果完成畢設的這一年,時間可以倒流,你想回到什麼時間,為什麼?

郭一帆: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希望可以回到剛開始製作的時候,因為剛開始製作,步驟上有很多地方沒有理清楚,耽誤了很多製作時間,如果可以回到那時候,我希望自己可以將計劃制定的更加清晰,這樣可以提高製作的效率。

5

念念

生命不是涓涓不息的河流,不過是漫長的付出,短暫的收穫和失去的痛苦。對於生命的思考就好像不斷穿越一個迷宮,在冥想的道路中理性與直覺結合,經歷一圈又一圈的曲折不斷接近終點。迷宮樣的漏水器,是逝者生平圖形化的縮影;象徵生命和綿綿思念的水流從中央流出,在這裡建立消解與存在的關係,尋找生命物化後的意義,一方面生命之火雖將熄滅,但他遺留的精神將繼續滋養其他生命;另一方面,溢滿的思念過猶不及,無需艱難忍受,也不要掉進情感的黑洞里,讓思念與紀念順其自然。從此,你在那裡,我在這裡,只是懷念,不再相見。

設計師:楊淳馭

指導老師:劉文濤 江帆

作品材質: 琉璃 水泥 鋼

設計癖:念念很像個人名,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呢?

楊淳馭:《念念》當時在琢磨起什麼名字,在嘴裡念著念著就念出了這個名字 。

設計癖:設計這個作品的初衷是什麼?

楊淳馭:五年前,父親離世一事讓我耿耿於懷,我常常感覺他就像出了趟遠門 ,只是這遠行,沒有歸期。於是我開始思考生命物化後就給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設計癖:為什麼選用天堂鳥這種花?

楊淳馭:因為天堂鳥擁有的花語:來自天堂的鳥 能把各種情感和思念帶向天堂,不論你在何時何地,不要忘記你愛的人在守護和思念著你。我們以逝者傳遞給我們的生活習慣和精神態度繼續生活,讓他們的生命以生者的生命延續下去。所以,這一切我們所念念不忘的,也一定會在生活中得到迴響。

設計癖:在完成這個作品的時候,有某個很難忘的時刻嗎?

楊淳馭:在方案推演的過程中,有的時候苦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轉化途徑,但是一步步走過來,逐漸發展,很多事兒是沒有確定答案的,就像穿越一個迷宮一樣,選擇的道路有很多,雖然曲折迂迴,但是是不斷接近思考的答案的 。

設計癖: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但僅限今年,你想回到什麼時候?

楊淳馭:我想回到方案實施的階段,多動手,探索實現作品更好的途徑。

圖片來源:中央美術學院

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禁止商用!

關於YD:

設計癖一直關注中國工業設計教育事業,並擁有眾多學生讀者,為使即將走出校園的年輕設計師有更好的展示機會,設計癖自 2015 年起開展 Young Designer 大型專題報道,該項目搜集國內在工業設計教育領域的頂尖院校的優秀畢業設計作品,以圖文形式在設計癖多個平台展示,並進行評選,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更多媒體及社會發展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癖 的精彩文章:

他用垃圾做出了最先鋒的香水,讓人面紅耳赤心跳加速
蘋果公司員工「撞門事件」始末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