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稻田請來「綠色督察」變成「致富田」,畝均效益超3000元!

稻田請來「綠色督察」變成「致富田」,畝均效益超3000元!

稻田請來「綠色督察」

田裡的挖機不急不慢,一鋤下去,又一方濕潤肥沃的泥土被平整地挖了出來。「師傅,可以再深一點!」6月6日,生祠鎮利珠村黨總支書記冷紅明和地里作業的機手不斷溝通,農田裡已挖出多個田中池。

冷紅明這是正忙著給村裡生態水稻找來的「綠色督察」安家呢!「生態不生態,不能靠嘴巴說,得讓消費者看得到。」冷紅明說,水稻田裡生長的龍蝦就是最好的「證人」。

近兩年,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在我市颳起了一場「旋風」。「有在稻田裡養魚的、養鱉的、養鴨的……」市農委農推中心主任朱傑告訴記者,夏收夏種正當時,今年我市再次入選江蘇省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暨稻田綜合種養示範縣,全市將大力推廣「水稻+N」綜合種養新模式。在新江平線沿線規劃建設約3500畝稻田綜合種養示範基地,集中試驗、示範種植「水稻+N」綜合種養模式,目前在生祠鎮、斜橋鎮、季市鎮等地,已經有一批有實力的種糧大戶正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動工準備稻田,做好前期準備。

「稻田養魚並不是稀奇事兒,從上世紀80年代繁榮一時到逐漸衰敗再到如今又受到追捧,這期間的變化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需求。」朱傑說,如今稻田綜合種養已經不再以豐富水產品供應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生態健康的種植模式受到消費者推崇。眼下,我市主推的「水稻+N」稻田綜合種養模式按養殖種類可分成:稻田養鱉、稻田養魚、稻田養鴨等。與傳統種植相比,種植養殖結合的稻田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很少甚至不用農藥、化肥,而是通過共生的水產生物除草、除蟲,提高稻米產品品質。

去年,季市鎮星光村種植戶肖雲宏在稻田裡放養麻鴨。秋收時,不僅大米被搶購一空,稻田裡散養的鴨子也被「一搶而空」。「市民到基地參觀,看到稻田裡有鴨子,自然對我們的生態大米多了一份信任。」肖雲宏告訴記者,從去年10月上市,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大米賣出了每斤5~7元的好價錢,遠遠高於普通大米。今年,肖雲宏在市農委的指導下,準備發展「稻田+小龍蝦」,目前所有田中池都已準備就位,就等稻苗和龍蝦下地。

「不僅要好吃,還得好玩!」朱傑介紹,農業供給側改革提倡要「接二連三」,稻田綜合種養就能夠做到這一點。這種模式,除了能產出綠色優質的大米、水產品,還能深度開發旅遊文化。據初步測算,水稻綜合種養模式畝均效益預計將超3000元。

來源:靖江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靖江農委 的精彩文章:

靖江農委祝大家五一國際勞動節快樂!

TAG:靖江農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