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好河山可騎驢》:若能穿越,肯定去宋朝,當然是中期啦

《大好河山可騎驢》:若能穿越,肯定去宋朝,當然是中期啦

《大好河山可騎驢》:若能穿越,肯定去宋朝,當然是中期啦

錢鍾書先生在《宋詞選注》的前言里說:「據說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宮的時候,每聽到他父王在外國打勝仗的消息,就要發愁,生怕全世界都給他老子征服了,自己這樣一位英雄將來沒有用武之地。」面對璀璨的宋詞,多少文人也有同感啊。

詩話與詞話寫起來都很難,近乎於「黃胖搡年糕,出力不討好」。市面上常用一種呆寫法,逐字逐句的意淫唐詩宋詞。真是讓人看不下去。比如一個呆鳥他要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他會用這樣一種解讀法:「八月的湖水啊!與岸齊平。蒼天倒映在碧波中,水氣蒸騰岳陽城。似乎城樓也在晃動著。我想到對岸去,苦於沒有舟楫。真是愧對這個偉大的盛世呀!我坐在那裡可羨慕那些釣魚的人了,但沒有辦法!只好兩眼巴巴望著。」詩這樣一解,還叫詩嗎?所以讀詩、讀詞,我的選擇是註解越少越好,了解一首詩或者一詞,重要的是它的背景。

《大好河山可騎驢》說是談宋詞,其實是另外做了一篇文章。都是些於關鍵的地方說些不關鍵的話,如王安石是蘇東坡的政治對手。王安石將蘇東坡整得欲仙欲死的。元豐七年蘇東坡移官汝州,順道到金陵拜訪了他的政治對手。王安石穿著野服騎著驢就來了,兩人執手大笑。蘇東坡說恕我不恭!沒有穿官服來見老宰相,王安石說禮法豈為吾輩設?後同游鐘山,詩酒唱和。

蘇東坡在金陵游蔣山的詩中曾有:「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二句,王安石感嘆曰:「老夫平生作詩,無及此之二句!送走蘇東坡後,王安石悵然不樂數日。對人說:「不知道還要幾百年,才能有這樣的人物」。不由得讓人感嘆如此人物,何等胸懷!再來讀王安石和蘇東坡的詩詞歌賦,馬上感覺不一樣了。

《大好河山可騎驢》是想要提供一種這樣背景,有人問這麼君說:「王安石為什麼沒有馬騎?」。她說下野啦!降低了配給標準。然後她從宋朝的茶馬互市談起,因為缺少良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刺激茶馬交易。馬在宋代就相當於今天的重型武器坦克一樣。對付打了就跑的北方游牧民族,沒有好的馬匹根本沒有辦法與對方抗衡。好不容易買回來的馬匹當然是軍隊與政府使用,一般百姓能用匹驢騎騎就不錯了。

「像我這種小小百姓,理想就很簡單:騎馬也好,騎驢也好,步行也可,開車也不錯,只願大路平坦,橋樑鞏固,美麗的山河,能讓我自由旅行。所見都是人們坦蕩的笑臉,而不是痛苦和忍耐……」也是夠可感觸的。

騎小毛驢, 過慢生活,這種腔調現代人坐公交擠地鐵是享受不了的,自駕和徒步也不行。不用自己動手動腳,不考慮交通狀況,也不苦練擠車神功,在毛驢上讀書也行,睡覺也行,胡思亂想也行,太陽大就戴斗笠,下雨撐把傘,時時刻刻呼吸新鮮空氣,頭腦清醒,耳聰目明,這種情況體內的才華自然翻江倒海,不來首詩驢都不答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神墓》:辰東,少不更事,頹然中虛度,驀然回首,已成大神
《早晨從中午開始》:看路遙的經歷,令人落淚,他是用生命在書寫人生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