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一種普普通通的魚,因秦檜、王安石和黃公度而馳名古今

歷史上的一種普普通通的魚,因秦檜、王安石和黃公度而馳名古今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蘆笛調

紗朵

00:00/04:53

文/王清和

【作者簡介】王清和(男),北京人。除歷史論著、譯著外,在海內外發表大量詩、散文、隨筆、評論等,曾在多家報刊有專欄。近年出版有《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活》、《金瓶梅詞話》(校點本)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一、秦檜耍心眼,扮豬吃老虎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載有一則軼聞。

秦檜的妻子王氏經常進皇宮。一次,顯仁太后說:「最近子魚大的很少。」王氏說:「我家裡有的是,馬上就孝敬您一百條來。」 她回來後告訴秦檜。

秦檜責備她口無遮攔,無事生非。秦檜與幕僚商量一番,於是進獻了一百條青魚。太后拍掌大笑說:「我說這個婆子是個土鱉,果然不錯。連青魚和子魚都分不清楚。」

秦檜拿出一百條子魚不成問題,可皇太后吃不到的魚,自己卻隨隨便便就能拿出百條,讓皇帝和皇太后知道那還了得!

秦檜耍了個心眼,糊弄皇太后,扮了回豬吃老虎。

二、閩中鮮食最珍者,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這裡說的「子魚」,是「鯔魚」的別名,被譽為「閩中鮮食最珍者」。鯔為海魚類,喜於鹹淡水混合的江河入口處棲息,也有上溯至純淡水江段的。漁汛期自10月至翌年12月。鯔魚肉嫩味鮮,食法與梭魚類似。

明謝肇淛《五雜俎》記載,「昔人以閩荔枝、蠣房、子魚、紫菜、為四美。」(卷九《物部一》)宋王得臣《麈史·詩話》載:「閩中鮮食最珍者,所謂子魚者也。長七八寸,闊二三寸許,剖之子滿腹,冬月正其佳時。莆田迎仙鎮乃其出處。」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鯔,色緇黑,故名。粵人訛為子魚。」(鱗部第四十四卷鱗之三)這裡提到的「莆田迎仙鎮」在今福建莆田江口。

「子魚」亦稱「通應子魚」,或者「通印子魚」。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或以為出於通應江水,或以為其地有通應侯廟。宋庄季裕《雞肋編》卷中:「興化軍莆田縣去城六十里有通應侯廟,江水在其下,亦曰通應。地名迎仙,水極深緩,海潮之來亦至廟所,故其江水鹹淡得中。子魚出其間者,味最珍美。上下十數里,魚味即異,頗難多得。故通應子魚,名傳天下。而四方不知,乃謂子魚大可容印者為佳。雖山谷(黃庭堅)之博聞,猶以通印鮆魚為披綿黃雀之對也。至雲『鮆魚背上通三印』,則傳者益誤,正可與『一麾』為比矣。以子名者,取子多為貴也。」

三、吟詠子魚的詩詞有許多名篇

此處引王安石、蘇軾之事、詩有誤。王安石《送福建張比部》詩為:「長魚俎上通三印,新茗齋中試一旗。」蘇軾(非黃庭堅)《送牛尾狸與徐使君》詩為:「通印子魚猶帶骨,披綿黃雀漫多脂」。洪邁《容齋四筆》卷八亦有「通印子魚」條,辨之甚詳,可參閱。

宋代吟詠子魚的詩詞有許多名篇,如陳傅良《送鮑清卿教授莆中》:「閩中豈不好,莆中況多儒。其山有丹荔,其水有子魚。」戴復古《莆中遇方邀出城買蠣而飲一僧同行》:「入市子魚貴,堆盤牡蠣鮮。」

特別是劉子翚的《子魚》:「舊聞通印名,海錯珍莫逾。火氣爍鱗鬣,鹵香泛庖廚。泥泥子盈胞,鮮美禍所區。生如粒芥微,多若囊粟儲。」仔細描述了製作子魚的過程,尤其是魚子鮮美,讓人垂涎。

四、一條魚使黃公度丟了狀元

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的有一件軼事。陳俊卿(後任宰相)考前去求神問卜,得到的答案是:「你的前程得之於黃公度之『口』」。他便去問黃公度,黃回答:「我狀元,你榜眼。」陳不高興了:「你怎麼這樣高抬自己貶低別人?」黃即改口:「那就狀元你,榜眼我吧。」

考試黃榜公布,果然是黃為狀元,陳為榜眼。當時的皇帝宋高宗接見他們,問道:「你們家鄉有何珍奇,培育出你們二位這樣的賢才?」黃答:「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陳答:「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高宗表示:「黃不如陳。」改讓陳為狀元。

這個故事只是後來人的野史演義。據史載,當年的狀元就是黃公度,根本沒有改為陳俊卿。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里鴛鴦對賈母忠心耿耿,但賈母對她究竟如何呢?
古人如何將數字運用得妙趣橫生?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