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啟兵:5月份貿易表現良好,不確定性仍存

朱啟兵:5月份貿易表現良好,不確定性仍存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9日電 題:《朱啟兵:5月份貿易表現良好,不確定性仍存》

作者 朱啟兵(中銀國際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中新經緯特約專家。)

6月8日,海關公布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5月份,中國出口2128.7億美元,同比增長12.6%,增速較4月份略降0.1個百分點;進口1879.5億美元,同比增長26%,增幅較4月份擴大4.5個百分點;5月份,貿易順差249.2億美元。此外,1—5月累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同比增長13.3%,進口同比增長21%。整體看,貿易表現依然良好。

我們此前一再強調,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走出下行趨勢,從生產端來看,關鍵在於工業的「王者歸來」,從需求端看,貿易復甦是關鍵因素。此前公布的5月製造業PMI超出預期,顯示工業生產景氣程度依然較高。而5月貿易數據表現良好,再度表明,市場此前對二季度經濟增長的悲觀預期有待修正。

那麼,後續貿易是否仍能維持1—5月的良好表現?

此前市場對後續貿易增長的擔憂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全球復甦的局面是否能夠延續;二是中美貿易摩擦的後續發展仍有不確定性。

2018年出口或保持兩位數增長 全球復甦仍有不確定性

從全球經濟復甦的角度看,2018年以來,全球製造業PMI數據逐步回落,其中尤其是歐元區製造業PMI,自2017年12月的60.6逐月回落到5月的55.5,令市場對全球經濟的未來走勢有所擔憂。但由於PMI本身是環比指標,以PMI的月度表現判斷經濟趨勢應持謹慎態度。而從數據本身看,無論是全球製造業PMI,還是歐、美等主要國家製造業PMI,目前均仍處於擴張區間,且仍為較高水平,這說明全球製造業僅是擴張速度有所放緩,但高景氣程度未變。

從主要國家看,3月份歐美央行均再度上調2018年經濟增長預期;近期歐美失業率數據亦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低位;包含OECD成員國及六個主要非成員國的OECD綜合領先指標,依然繼續向上。整體看,全球經濟仍處較高景氣區間。同時,IMF亦維持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3.9%的預期。全球復甦趨勢並無明顯變化。而5月份國別數據也表明,中國目前對主要貿易夥伴出口均維持在相對高位,其中對美出口同比增長11.6%,增幅較4月份擴大2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增長8.5%,增幅較4月份收窄2.2個百分點;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17.6%,增幅較4月份擴大0.2個百分點。因此,在外需依舊向好的背景下,預計2018年出口仍將保持兩位數增長。

當然,從目前的情況看,全球復甦仍有不確定性。我們認為,不確定性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近期美國正式對其他國家加征鋼鋁關稅,全球貿易衝突可能升級。鑒於貿易同樣在此輪全球同步復甦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對此應予以足夠重視。二是在美國經濟表現良好,通脹趨於上行的背景下,美聯儲加息節奏是否會進一步加快,並對全球市場造成衝擊,需關注6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傳遞出的後續加息路徑信息。

中期內中美貿易摩擦或將技術性升級 短期內衝擊不大

對於中美貿易摩擦,負面影響可能來自兩個角度:一是對美出口是否會因此下降,二是順差收窄後是否會對經濟造成衝擊。5月19日,中美兩國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六點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即將採取擴大進口而非減少對美出口的方式縮減對美逆差,這是對中國相對正面的解決方式。不過,5月29日,美國政府發表聲明稱,對進口中國商品徵稅的最終清單將於6月15日前發布,關稅將在不久後施行。這是迄今為止美國政府針對加征關稅的時間表作出的最為明確的表述。這意味著中美在經貿、知識產權保護、反傾銷反補貼、開放市場等方面,在原有既定共識的規則框架下進行討價還價的空間越來越小,這將使得中美貿易爭端的妥善解決變得更加複雜。中美貿易後續博弈之路依然漫長。

不過,相比其他領域,中美在貿易方面互補性較強,由於經貿領域巨大的現實利益,雙方在這一領域產生妥協和增進互相理解的可能性依然較大。預計在中期內,在中國堅持開放方向不變、美國堅持利己且策略多變的背景下,中美貿易摩擦或將技術性升級,但仍會在時間上、規模上保持可控。而在短期內,考慮到目前雙方擬加征關稅的規模占雙方貿易比重不大,對出口的衝擊不必高估。

就順差而言,在中國的貿易順差中,一半以上來自對美順差,對美順差的縮減必將帶來整體順差規模的下降。順差的收窄將直接影響GDP核算中「貨物與服務凈出口」的貢獻,對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不過,在中國當前所處的轉型階段,相比順差,貿易規模的擴大對經濟增長更具意義,因為儘管進口本身在GDP核算中被作為減項,但進口和出口均對消費、投資有著間接帶動作用。因此在貿易規模擴大的前提下,進口增加對GDP的綜合影響未必是負面的。

順差收窄將影響匯率及貨幣供給 但不必過於擔憂

此外,順差收窄也會對匯率以及基礎貨幣供給造成負面影響。但對此同樣不必過於擔憂。

就人民幣匯率而言,順差只是資金流入的一個部分。一方面,儘管隨著近期美債收益率上行,當前中美利差已較前幾年明顯收窄,但從長周期看,當前70BP左右的利差仍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自2017年8月以來,銀行結售匯代客即期結售匯轉為順差,順差金額不斷擴大,表明市場對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已經發生改變。所以,在中國經濟增長不出現大的下行風險的前提下,順差收窄並不意味著資金外流壓力加強。

而就基礎貨幣供給而言,央行外匯占款自2015年轉為負增長,2014年開始,央行創設MLF等新型貨幣政策工具。觀察央行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到,外匯占款在總資產中比例自2014年以來逐步回落,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佔比自2014年開始逐步上升,2016年上升尤為明顯。這表明,央行基礎貨幣供給主要渠道,已經從被動的外匯占款轉為央行的主動操作,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亦有所增強。更為關鍵的是,當前存款準備金率仍處歷史高位,降准補充流動性仍有足夠空間。因此,無需擔心順差收窄對貨幣政策的可能衝擊。(中新經緯APP)

朱啟兵

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中新經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新經緯 的精彩文章:

五一後西班牙旅遊稅加價 英國遊客大受影響
阿里巴巴投資300多億美金太激進?馬云:只是剛剛開始

TAG:中新經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