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用iPerf測試Linux設備的Wi-Fi吞吐量?

如何用iPerf測試Linux設備的Wi-Fi吞吐量?

最近老有人問班妹我,Linux設備的Wi-Fi吞吐量應該如何測?

哎,這麼高大上的問題,你們算是問對人了。善良的班妹,今天就來分享一波姿勢,教大家如測Linux設備的wi-fi吞吐量!

(一)待測設備(Linux系統)iperf的安裝

1.1 網上下載Linux系統的iperf.dat文件,下載解壓後能看到iperf.dat這種後綴的文件,如圖1.1所示。

圖1.1

1.2 將電腦與待測設備連接,若設備有Micro USB口則用USB線連接,或使用主板上串口的方式連接(注意USB to TTL的TX接設備的RX, USB to TTL的RX接設備的TX)。

1.3 打開CMD,在CMD窗口中輸入adb shell進入待測設備操作層面(前提是在電腦上已安裝adb工具),如下圖1.2所示。

圖1.2

1.4在CMD窗口中輸入adb devices搜索設備。

1.5 輸入指令adb remount將adb改為可讀可寫的模式。

1.6打開iperf_linux.dat所在的文件夾(如果iperf_linux.dat存在U盤中的話要把文件先拷貝到電腦的硬碟中),點擊如圖1.3處上方的路徑,將iperf_linux.dat文件所在的路徑複製。

圖1.3

1.7在CMD窗口中輸入adb push D:iperf_linux.dat data/,其意思是將D盤中的iperf_linux.dat文件複製進DUT的data文件夾中(注意:每種DUT對應的文件夾名稱不一定都叫data)。

1.8關閉CMD窗口後重新打開CMD,輸入adb shell進入DUT操作層面;輸入iperf可見到iperf –help的相關幫助指令列印出來,即表示DUT端的iperf可正常使用。

(二)電腦端iperf.exe的安裝

2.1電腦端下載iperf-2.0.5-3-win32安裝包,並解壓,解壓後可見到文件夾iperf-2.0.5-3-win32裡面的文件,如圖2.1所示。

圖2.1

2.2打開CMD窗口,將iperf-2.0.5-3-win32文件夾中的四個文件拷貝到如圖2.2所示的路徑中。

圖2.2

2.3關閉CMD後重新打開CMD窗口,輸入iperf –help,可見到列印iperf的幫助指令,且最後顯示的為Report bugs to

圖2.3

圖2.4

圖2.5

(三)環境的搭建:

所需設備

3.1準備兩台PC,一台DUT,一台路由器。(其實一台電腦也可以實現,在一台電腦里開兩個CMD窗口,一個用來控制DUT,一個作伺服器端即可;但由於DUT數據線不夠長,一台電腦只能進行近距離測試,所以需使用兩台PC,一台用於控制DUT,另一台作伺服器端)。

設備連接

3.2設備的連接如圖3.1所示。

圖3.1

3.3 要用iperf測試吞吐量,首先要將音箱、PC2置於同一個區域網內,所以用PC1來控制音箱連接路由器的Wi-Fi;其次用網線將PC2與路由器連接,通過路由器這個中繼,使音箱、PC2都處於同一個區域網內。

3.4在PC2中登錄192.168.1.1,配置路由器的模式、信道、帶寬、頻率、密碼等等。

3.5.在PC1打開CMD,輸入adb shell進入設備(註:DUT使用的Wi-Fi方案不同可能指令有差異)

測試步驟

(注意:以下步驟的前提是待測設備已經連上路由器的Wi-Fi,如何連接請參考3.5章節)

下面以RX測試為例:

3.6在PC1中打開CMD,輸入adb shell進入設備操作層。

3.6.1輸入iperf 開啟設備中的iperf服務。

3.6.2輸入ifconfig查詢待測設備的IP地址,出現如圖3.2所示的圖片,如果設備已連上路由器,在wlan0標紅色的那一位置會顯示出DUT的IP地址,需記住該IP地址。

圖3.2

3.6.3輸入iperf -s -i 1 –w 1M,將PC1設置為伺服器端。該句指令-s代表服務端Server;-i 1代表每秒列印一次輸出結果。

3.6.4在PC2中打開CMD,輸入iperf.exe開啟PC2電腦端iperf

3.6.5輸入iperf.exe –c 192.168.X.XX –i 1 –w 1M –t 60指令即開始測試。這句指令中的-c 指的是將PC2作為客戶端Client;IP地址是待測設備的地址;-i 1表示每秒列印顯示一次結果;-t 60表示測試時間60秒。測試過程如圖3.3所示。

圖3.3

So,聰明的你,學會了嘛?還想看更多乾貨的,請記得關注班妹哦!祝大家周末愉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睿班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TAG:睿班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