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cience:無創血液檢測預測早產,準確率達80%!

Science:無創血液檢測預測早產,準確率達80%!

在我國,早產指妊娠滿28周但不足37周分娩。西方發達國家早產兒的死亡率為5‰~9‰。國內報道為12.7%~20.8%。

早產兒生存能力低下,病死率達11%。若能對早產進行早期預測,進行必要的干預,能減少早產的發生,改善早產兒的預後。但是,直至目前為止,臨床上一直缺乏能有效預測早產的檢測手段。

今日,Science在線發表的一項重磅研究表明,母體和胎盤中7種由基因編碼的遊離RNA(cfRNA)轉錄體(CLCN3、DAPP1、PPBP、MAP3K7CL、MOB1B、RAB27B和RGS18)能被用來有效預測早產風險,且準確率達到了75%-80%!

同時,孕婦外周血中有9種cfRNA轉錄體(CGA、CAPN6、CGB、ALPP、CSHL1、PLAC4、PSG7、PAPPA和LGALS14)能被用來檢測胎齡,準確率達到45%,與超聲檢測相當,但成本卻遠比超聲檢測更低。

新生兒死亡首要原因迎來突破

據文獻報道,早產的發生率在10%左右,因地區和人種等有所不同,且逐年呈增高趨勢。75%-90%的新生兒死亡與早產有關,早產不僅是全球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同樣也是全世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最大原因。至今為止,臨床醫師仍沒有一種可靠的檢測方法來預測早產的發生。

早產有三分之二為孕婦自發產生,其確切機制一直深深困擾著研究人員和臨床工作者。此前,用於預測早產的檢測方法僅適用於高風險女性,例如那些之前發生過早產的女性,這種檢測方法的準確性僅有20%。

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研發最新血液檢測技術,不僅能幫助孕婦預測是否會早產,而且準確率還達到了75%-80%。同時,這項技術也能被用來評估胎兒的孕齡以及孕婦的預產期。可靠程度與超聲檢測相當,但成本卻更低。

論文主要作者表示,他自己的女兒同樣也是早產兒,且早產了一個月。但是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現在他的女兒非常的健康,已經16歲了。但是對於早產的確切機制,他卻從未放棄研究。這項檢測技術或許能幫助減少早產相關問題,使全球每年1500萬的嬰兒幸免於難。

不僅如此,作者還強調,臨床醫師還需要更好的方法來檢測胎齡。目前的產科醫師通過懷孕頭三個月的超聲檢測來推測孕婦的預產期,但是超聲檢測較難提供胎兒發育方面的可靠信息。因此,對於沒有得到較好產前護理的孕婦來說,超聲檢測的效果有限。

此外,超聲檢測需要昂貴的儀器設備和訓練有素的專科醫師,這對於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地區而言,較難實現。相比之下,新的血液檢測手段簡單而又便宜,足以在醫療、經濟落後條件下使用。

cfRNA高清視角:觀測胎兒發育,預判早產

為了研究早產的有效預測手段,研究人員收集了早產風險孕婦的血液樣本,這些孕婦發生過早期宮縮或先前生育過早產兒。這些受試孕婦在妊娠末兩個月或妊娠末三個月向研究人員提供血液樣本,研究人員在孕婦的血液樣本中識別能用來檢測胎齡和預測早產風險的基因表達信號,並判斷可靠性。

為檢測孕婦、胎盤以及胎兒基因表達活性,研究人員對孕婦外周血中cfRNA水平進行評估。cfRNA是人體微小的信號分子,攜帶有遺傳指令,並控制著蛋白質的合成。

cfDNA檢測預測自發性早產

研究人員最終分析後發現,來自母體和胎盤的7種基因編碼的cfRNA水平能有效預測早產。這些基因絕大部分來源於孕婦,且預測早產的基因和提供胎齡相關信息的基因並不相同。

論文主要作者表示,儘管過去一直在研究早產,但這還是首次真正意義上實現重大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斯坦福大學的這個研究小組在2008年開發的唐氏綜合征血液檢測方法,現在每年被應用於300多萬的孕婦。

血樣樣本收集建立預測模型

另外,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受試孕婦妊娠過程中每周提供的血液樣本後,建立統計模型,並識別了血液中9種由胎盤產生的可以預測胎齡的cfRNA,並利用剩餘部分孕婦的血液樣本驗證這個模型。

結果證明,這個胎齡預測模型的準確度達到了45%,與懷孕頭三個月的超聲檢測準確率48%相當。同時,對母體血液中的cfRNA檢測還能提供大量關於胎兒生長發育的新信息。

孕婦妊娠以及胎兒發育的視角從未如此清晰過,通過這種檢測方法,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一個胎兒在正常的生長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

小 結

早產是嚴重威脅母嬰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妊娠期常見的併發症,至今仍是世界產科領域的難題。早產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所以尋求合理的預防策略和有效的預防措施一直是臨床產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的這項血液檢測技術對於預防早產的發生以及胎齡檢測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推廣使用前,尚待在更大規模的孕婦人群中驗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世象 的精彩文章:

TAG:醫世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