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鴉片販子」義律是冤枉的嗎?

「鴉片販子」義律是冤枉的嗎?

文|陳卿美

在鴉片戰爭中,能讓國人記住的外國人,貌似只有英國人義律了。義律的形象幾乎就是侵略者、鴉片販子的代名詞。但真實的義律與我們所認知的有很多不一樣,以至於有人說,義律是被冤枉的。

首先要區別一下義律與懿律,這是兩個人,而不是翻譯方法不同造成的。兩人都是鴉片戰爭中的英方人員,因此國人非常容易搞混。實際上,他們是堂兄弟。懿律全名叫「喬治·懿律」,義律全名叫「查理·義律」。懿律比義律大17歲,是堂哥。兩人都曾服役於英國海軍,鴉片戰爭時,懿律是侵華的英軍總司令,而義律則是商務總監。調兵遣將是懿律的工作,而義律的主要工作是保護英國商人。

義律

有人說,義律最早就是一名商人,只是到中國次數多了,慢慢就被英國政府委任為商務監督。這是不真實的,義律最早到中國是1834年,是以船務總管的身份來華。據《東莞縣誌》記載,「義律攜一妻一子至澳約束商人水手。惟不管貿易。」由此可以看出,義律並不是真正的商人,更不是鴉片販子。從這點來說,義律確實是冤枉的。

在鴉片戰爭中,義律經常代表英國與中方談判,始終袒護或縱容英國鴉片商人向中國大肆走私鴉片。義律因此也被貼上了「邪惡」的標籤。但真實的義律不是這樣的,他本人是一個鴉片貿易的堅決反對者。早在義律作為英屬蓋亞那醫療艦《奴隸護神》號艦長的時候,就曾上書英國政府,說鴉片貿易是「給打著天主教旗號的國民丟臉。」

在義律看來,英國進行鴉片貿易是罪惡的、是恥辱的。他的這種觀點,曾向多人表露過。比如他曾寫信給後來的英國首相巴麥尊,說鴉片貿易對英國是羞恥的,也是非常危險的。他認為,鴉片的價格昂貴,且不穩定,如果英國將用於鴉片貿易的資金用於其他貿易,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義律不僅反對英國的鴉片貿易,同時還支持中國禁煙。他多次強調,禁煙有利於中英關係的穩定。在給巴麥尊的信中,他還說了一句這樣的話:「我決定使用我的權力範圍內的一切合法手段結束該貿易,並防止它重新出現。」

從義律反對鴉片貿易與支持中國禁煙的立場來看,國人對義律的傳統印象確實需要改變了。事實上,當時很多英國人、包括鴉片商人也非常討厭他。但義律畢竟是英國人,不僅要代表英國利益,更要服從英國政府的決定。從各方面來看,義律後來的表現更多是迫不得已。但他為何不辭職呢?這點讓人非常想不通。

1839年9月,義律向國內的巴麥尊報告,就林則徐禁煙一事做了如實陳述。巴麥尊表現很強硬,而且他提出的對華策略非常簡單粗暴——「先揍它一頓!」巴麥尊回復義律說,「應當不僅使中國人見到大棒,而且還要先讓他們在背上嘗到它的滋味,然後他們才會向那個能夠說服他們的唯一論據——大棒論據低頭。」

巴麥尊是強硬的鷹派,奉行武力決定一切。一個月後,他調派大批軍艦進攻中國,挑起鴉片戰爭。應該說,義律也是要看大領導臉色的,不得不聽命於巴麥尊。保護英國鴉片商人的利益就是義律的本職工作,義律硬著頭皮也要上。但保護他們的生命,則是義律主動作為。因為,按清政府的法律,以林則徐禁煙的決心,一些英國商人恐遭中方處死,這在英國人看來是非常野蠻的,是無法接受的,義律自然也是不能接受的。義律反對鴉片貿易、也支持中國禁煙,但實在無法接受野蠻處死英國商人。即使他能接受,英國政府也決不答應。如果真有英國商人被中方斬首,英國政府定不會輕饒義律。

另外,義律在與中方打交道中,也並不是那種霸蠻、刁蠻的角色。比如他曾多次與兩廣總督鄧廷楨通信,在通信中,義律的態度是比較謙和、溫順的,這點讓鄧廷楨非常認可。義律態度謙和、溫順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期望與鄧廷楨能保持長期的、友好的直接通信聯繫。當時外國人與中國官員根本無法直接溝通,需要行商做中介,比如寫信必須由行商代為轉交。直接與兩廣總督這樣的高官直接寫信溝通,就已經是一大外交進步,這點義律確實做到了。

不過,義律的隱忍也是暫時的。當英國政府派的軍艦從印度抵達中國時,義律就改變了風格,變得開始強硬。同樣是與鄧廷楨的直接溝通,原本是每信必回,回信還要注意措辭用句的義律,有了軍艦的撐腰,已經沒有了以前那樣客氣。這就是義律。

義律畢竟是英國利益代言人,雖然在鴉片等具體問題上與英國官方的意見不一致,但在侵華一事上,他與英國政府的立場並沒有太大區別。比如他主持炮轟廣州,索要贖城費600萬兩白銀,強佔香港,就充分暴露了一個侵略者的本色。

即使如此,義律的表現仍然不被英國政府認可。無論是維多利亞女皇還是巴麥尊,都認為他是個軟蛋。最後英國政府一怒之下,以辦事不力為由將他免職召回。

我們很容易對侵略者有著一種刻板的印象,但深入了解後就會發現,真實的侵略者總有顛覆我們想像的一面。

主要參考文獻

束世澂:《中英外交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

郭衛東:《轉折——以早期中英關係和為考察中心》,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瞿巍:《另一隻眼看鴉片戰爭》,南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英)格林堡著,康成譯:《鴉片戰爭前中英通商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年。

(日)田中正俊等著《外國學者論鴉片戰爭與林則徐》,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清陳卿美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最牛的師承關係貫穿晚清,影響了近代史
為什麼晚清駐美大使多是廣東人?

TAG:晚清陳卿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