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微軟數據中心沉海,微軟想要幹什麼?

微軟數據中心沉海,微軟想要幹什麼?

微軟

微軟從5年前就開始了把數據中心沉海底的計劃,2015年,他們曾試驗性質的將一台電腦封裝在壓力容器中放入海底5個月,而這次沉入蘇格蘭海域的則是名副其實的伺服器組,它要在海底待5年。密封容器中裝了12組機架共計864台伺服器,處理性能相當於數千台高端台式電腦,其中存儲空間達到了27.6PB,能夠保存500萬部電影。數據中心由海底電纜供電聯網,電力供應來自於奧克尼群島的清潔能源。

6月1日,微軟將一個長約12米,直徑接近3米的膠囊狀數據中心沉入蘇格蘭水域。

這個在海底嗡嗡作響的Northern Isles數據中心一共裝載了864台伺服器,可以存儲約500萬部電影。它將為蘇格蘭群島的沿海地區提供高速的雲計算能力和互聯網連接。

微軟將這個項目稱作Project Natick。他們表示,將數據中心沉入海底主要是出於對成本的考慮。

為了維持機房適宜的溫度,避免上千台伺服器宕機,科技公司往往要支付巨額的空調費用。因此,越來越多公司將數據中心建在人煙稀少的高緯度地區,希望利用外部空氣來降低冷卻成本。此外,土地租金、人力和水電等成本都讓人頭疼。

相比之下,有著較低溫度的海底就像是一個天然冰箱。

為了保證數據中心可以在水下順利運作,微軟特意跟一家經驗豐富的海洋工程公司Naval Group合作,將一些潛艇的技術用於維持冷卻溫度。而從投入生產到最終下水只花了不到90天,時間成本也大大降低。

水下數據中心帶來的好處還不止這些。

項目經理Ben Culter 稱,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距離海岸120英里的地方,在附近水域放置數據中心,可以以短距離為沿海地區的居民提供更快速流暢的互聯網體驗。

環保也是一個大亮點。這次放置數據中心的地方,是位於英國蘇格蘭東北部的奧克尼群島(Orkney Islands)。風能、太陽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包攬了島上的1萬名居民用電,而Northern Isles數據中心也將由它們來提供電力。

微軟將這稱作「自給自足」式的數據中心。

聽上去海底數據中心一切都很美好,不過微軟即將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伺服器的維護保養問題。畢竟,機房裡的伺服器有了故障可以隨時派工程師維修,而海底伺服器有了問題,只能聽天由命了。希望微軟的海底數據中心能夠順利撐過接下去的5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談歷史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TAG:健談歷史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