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日聲音|「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

周日聲音|「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

原標題:周日聲音|「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



1、「我對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在訣別時才喜愛,而不是與之相逢時;都是在分離時才喜愛,而不是與之相融時;都是偏愛死,而不是生。」——茨維塔耶娃

瑪琳娜·伊萬諾夫娜·茨維塔耶娃( Марина Ивановна Цветаева 1892-1941),俄羅斯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劇作家。


在俄羅斯詩歌史上,茨維塔耶娃屬於天才詩人那一類型,綜觀她的整個創作,我們可以隨處感受到充溢的靈感和豐富的想像力,其中沒有絲毫的匠氣,但這並不意味著詩人因此忽視過詩歌的技術層面,恰恰相反,她比很多平庸的詩人都更重視技術的存在。她深深地懂得,沒有手藝,人們就不可能化平淡為神奇,不可能在塵世的生活中創造出藝術。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布羅茨基曾在一次國際研討會上宣稱:茨維塔耶娃是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而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評獎委員會主席埃斯普馬克也認為,茨維塔耶娃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既是她的遺憾,更是評獎委員會的遺憾。茨維塔耶娃在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茨維塔耶娃的詩以生命和死亡、愛情和藝術、時代和祖國等大事為主題,被譽為不朽的、紀念碑式的詩篇,在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代表作《里程碑》、《魔燈》、《我的日子》等。


以下是茨維塔耶娃的一段珍貴錄音。


2、「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巴勃羅·聶魯達


巴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智利當代著名詩人。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1945年獲得智利國家文學獎,並於同年加入了智利共產黨,1950年獲得加強國際和平獎。1971年10月獲諾貝爾文學獎。小說《郵差》已被譯為30餘種文字流傳於世界各國,同名電影榮獲1996年奧斯卡金像獎。中文版《郵差》是被翻譯的第31種語言。


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愛情。他的詩歌既繼承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又接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特點,又從沃爾特·惠特曼的創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他對中國和中國文化很有興趣,一生中曾經三次到過中國,與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學界名流,進行了友好的交流。


回復v793收聽巴勃羅·聶魯達親自朗誦他的作品《馬丘比丘之巔》。


3、「西洋的紙、餐具什麼的,都是亮晶晶的。閃亮的東西讓人心神不寧。而東方的紙和餐具,以及玉,都是呈現一種潤澤的肌理,其中蘊含了歲月的滄桑。」——谷崎潤一郎


谷崎潤一郎(Tanizaki Junichiro 1886-1965),日本近代小說家,唯美派文學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源氏物語》現代文的譯者。


谷崎潤一郎文學上受到波德萊爾、愛倫·坡和王爾德的影響。輟學後,與劇作家小山內薰、詩人島崎藤村一同發起創辦了《新思潮》雜誌,並發表唯美主義的短篇小說。谷崎是一個唯美主義者、藝術至上者,縱觀他一生的作品,並無以藝術形式的精美彌補思想的欠缺之感,他的藝術世界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以人性本能意識的快感和美感作為生命的源泉,這正是他作品的真正意義。人類的真實生活包括作為社會秩序中的人的生活和作為個體的人的內心世界的生活。谷崎是一位社會意識淡薄的作家,但他揭示了存在於人類心靈深處固有的本性,即潛藏於每個人內心的對性與美的不為人知的夢想,他的作品使人們反觀自身,進一步認識自我。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公布的資料,谷崎潤一郎曾經在1958年、1960-1965年7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刺青》、《春琴抄》、《細雪》等。

回復v794收聽谷崎潤一郎關於芥川龍之介的談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歷史評論 的精彩文章:

周六薦書|帝國英雄:布爾戰爭、絕望出逃與青年丘吉爾
一切獨裁,都不能用單邊主義與之鬥爭

TAG:東方歷史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