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聖明的亡國之君,勤政而勵精圖治,卻抵不住這個致命缺點

最聖明的亡國之君,勤政而勵精圖治,卻抵不住這個致命缺點

原標題:最聖明的亡國之君,勤政而勵精圖治,卻抵不住這個致命缺點


「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之君」,這是很多史學研究者對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一生的評價。


公元1627年,朱由檢從哥哥明熹宗手中接過了內困外患的大明朝,這位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很想憑藉自己的一腔熱血力挽狂潮,重建太平天下。所以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生活上十分節儉。



他變賣宮中珍藏,將換來的銀子補貼國用;所穿衣物,也是破了之後,縫縫補補,再接著穿;曾因「抱恙」未上早朝而羞愧;也能虛心接受大臣批評。


然而,崇禎即便有如此多「聖主」的特性,但在性格上卻有個致命的缺陷——「剛愎自用,急躁多疑」。


崇禎在位期間,內閣大臣換了50個,兵部尚書換了14個。內閣不穩,所殺大臣更是多不勝數,僅總督和巡撫就有18人。


但是千猜疑、萬猜疑,崇禎唯獨不該猜疑在東北奮力抵抗清軍的名將袁崇煥。



袁崇煥

崇禎三年,在東北屢攻不破明軍的皇太極想出一個反間計,說「袁崇煥與清軍有密約,等待時機滅明後共享天下」。生性多疑的崇禎帝不辨真假,憤怒之下將袁崇煥逮捕下獄,沒過多久就將其凌遲處死。袁崇煥一死,東北的清軍就無人可擋。最終,外患之下,闖王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軍攻破了京城,明朝覆滅,崇禎自己也自縊而亡。



一個如此勤政愛民、自強自律的帝王,如果沒有內憂外患,當能成為一代明君。只可惜生不逢時,猜忌多疑的缺點在特定的時刻卻是一個致命的缺點。

其祖父和兄長花天酒地尚能安度一生,而如此勵精圖治、體恤萬民的崇禎卻最終落得亡國下場,實在令人惋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浮沉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陵至今為何不發掘,最終秘密埋得太深
73歲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在13個月內,上演了滑稽的表演

TAG:史海浮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