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噴群:失控的文化,難做的營銷

對噴群:失控的文化,難做的營銷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指北」(hlwzhibei)

即使被微信已經官方通告批評,很多對噴群也在群主們的自我反思下被主動解散,但我還是認為 「對噴群」(以及對笑群、對誇群等各類衍生品)依舊有討論的價值。因為在我看來,這波 「對噴熱」 本質上是沉澱已久的微信 「群文化」 第一次以完整、未經加工的姿態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而 「群文化」 的繁榮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一個困擾已久的行業問題:

為什麼做出爆款的營銷或者產品越來越難了?


到了 2018 年,微信變得越來越像一個產品孵化器了:在不到半年時間裡,大眾視野中已經出現過兩次以 「微信群」 為核心的熱點。

第一波熱點來自傳說中的 「三點無眠區塊鏈」。薛蠻子、蔡文勝、李笑來、高曉松這些成員的參與,不僅讓這個群成為了行業最前沿諮詢的集散地,甚至每條聊天記錄都能被當做 「區塊鏈行業內參」 在朋友圈裡完成傳播——包括那篇著名的《王峰十問蔡文勝》,最初流傳的版本就是以群聊內的 「聊天記錄合併轉發」。

從結果上看,這是大部分網友在微商代購群之外,第一次見證 「社群創造價值」 真實發生。

第二波熱點來自於《Vista 看天下》發布的一篇有關微信群名的專題報道。

記者發現,「群名」 不僅能夠精準地反應出微信群聊的主題,還能精準地表現出群聊參與者的群體畫像。比如愛叫 「X 家大院」 的家庭群,反應了參與者們年齡差異很大、又有血緣上的歸屬感;再比如叫 「同城同性交友」 的朋友群,反應了參與者們年齡相仿、且社交關係維持在小圈子內……

按照最近很流行的 「微信 = 互聯網基礎設施」 論,這又無異於繼李毅吧幻滅後,網友們再一次通過集體創作的模式,自下而上地主導整個輿論環境的審美趨勢——這可是百度貼吧之後,多少開放性社交平台想完成卻始終沒能完成的豐功偉績啊。

於是這篇報道不僅在人們的集體畫面感中拿下了 10W+,還順利地將 「微信群名」 作為文化現象推入到大眾視野當中。


2018 年還出現過一個隱性的 「微信群文化」 產物:雄鷹高飛。

這個在微博上瘋瘋癲癲發短視頻、開直播、樂於當人們表情包素材的禿頂小老頭,最早來自於微信群 「中華奇人」。

顧名思義,群成員中一部分是 「身懷絕技」 但 「懷才不遇」,不得不在 「互聯網上相互交流、抱團取暖」 的中華奇人。這類著名成員包括口哨哥、響指哥、中年 Cosplay 愛好者大漢皇帝劉厚坤,而雄鷹高飛則是因為愛好 「金雞獨立」,並願意將其錄製成視頻教授給他人而被邀請到群聊里的。

這就是高飛在微信群里的日常語言風格,以至於 ID 總是被封,不斷換號

更重要的是另一部分群成員。他們以年輕人、學生、互聯網行業工作者為主體,擁有對高飛、劉厚坤們刷屏騷擾和精神污染的天然免疫力,還樂於接受高飛給自己強行添加的設定,根據自己的特長(包括工作技能、長相和常住地)各自分工為高飛打造一個 「他的國」。

當年高分女信徒 「四奎」 來到蘇州和高飛面基的故事,就是 「中華奇人」 群成員們最經典的包裝案例,分別負責了合影返圖、表情包製作、面基環節建議、旅遊線路規劃等等。

至於現在人們在聊天記錄里使用過的高飛表情包(鼻毛系列、禿頂系列、表白系列),雖然已經成為現代大部分年輕人的基本網上技能,但如果沒有之前 「中華奇人群」 的合力,也幾乎沒有辦法聚合成一個文化現象,並且成功地完成市場化嘗試。

而顯然,高飛不可能是網友們全部的 「合力」。僅僅露出了冰山一角,就足以激蕩起大眾社交網路中沉寂的新鮮感了。


總之,微信群已經擁有了一個有嚴肅的產品成長路線。而根據上面我們提到的例子,以及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群聊,我們可以將這個成長局限具體劃分為三個職能層級:

第一個層級是滿足通訊需求,即以微信 「即時通訊軟體」 的產品屬性為基礎,補全用戶與用戶之間的對話場景。我們在上文中提到過的 「區塊鏈交流群」、以及備受吐槽的家庭群、工作群、同學群都在沒有脫離交流訴求的前提下,存在於這個層級當中。

第二個層級是特定功能需求,即以微信可以實現的 「分享、傳輸、在線編輯、語音交流」 等賦能工具為基礎,通過微信群聊去完成特定的功能。

在 4 月底、5 月初 「跳一跳」、「最強彈一彈」 的微信小遊戲進行病毒傳播時,伴隨著 「不要打擾用戶」 的抗議聲,誕生於這個職能層級的微信群一度大量出現,被用來專門投放 「恢復體力用的小程序」 分享。與之相似的還有各類 O2O 紅包群、表情包分享群、新媒體運營互助點贊群等等。

第三個層級是自己實現需求,即以微信群的產品形態作為基礎,通過自定規則和自發運營來創造一種新的玩法。

「英語群」 和 「唱歌群」 是這個層級中被應用最廣的群聊場景:群主會以 「英語」 和 「唱歌」 為主題制定嚴格的群規並堅決執行,群友們也會自發地維護群內氛圍,並監督一切有可能違背群聊規則的行為,用 「自覺的有序」 還保證玩法能夠順暢地進行下去。

如果我們再上綱上線一點,只要我們進入了這兩個群聊,基本上也可以告別什麼 「XX 英語」 和 「某某 K 歌」 了。


所以在看到人們大範圍討論 「對噴群」 的時候,我其實不太贊同從 「勇士騎士球迷對噴」 這個原型談起。

畢竟勇士和騎士的對決,算來已經是連續第 4 個賽季在 NBA 總決賽中上演。按照傳播學的理論,這就叫 「對同一個文化產品的機械重複」,先天缺乏傳播爆點。

另一方面,當一個有穩定磨合 4 年的冠軍球隊,遇上核心球員體能嚴重透支、主力陣容老化、明星球員流失的對手,在競技體育層面就是一場實力差距懸殊的 「明局」,並不存在能夠維持穩定對噴的對抗基礎。

更關鍵地是,如果你在 「對噴群」 裡面待得足夠久,你會發現這個看上去非常獨特的文化現象,實際上穿越了我們上面總結的三個職能層級:

在 NBA 總決賽期間的對噴群里(例如 6 月 7 日上午),群聊主要的訴求還解決對 「某名球員打法不幹凈」「某次判斷會影響整個系列賽的結果」 所引發的爭議上。而在這個過程中,即使網友們開始出現 Rap、喊麥等不同形式的噴法,也依舊沒有脫離 「球迷評論比賽」 的層面;

在被社交平台曝光之後的對噴群里(例如 6 月 7 日下午),群聊的功能逐漸開始偏向 「如何吸引更多人注意」 的炫技。而在這個過程中,網友們是使用的 Rap、喊麥便不再服務於 「任何明顯的群聊主題」,甚至沒有明確的對噴對象;

而在 6 月 8 日的對噴群里(也就是 NBA 總決賽 G3 結束 24 小時之後),群聊不可避免地 「打擾用戶」 讓群聊人數開始斷崖式地下降,群聊則最終迎來了兩個歸宿:要麼更換新的群聊主題重新激活活躍度,要麼就像一個精心完成過用戶篩選的垂直社群,無縫轉化為理性評球討論組。

這一系列變化讓整個事件發展,更像是一個擁有足夠發揮空間的產品孵化器,在特定的創作環境下,遇到了帶有明顯情緒的使用者,觸發產生的隨機但又必然結果——任何平台不夠去中心化、對用戶的賦能不足、創作環境的過於寬泛、規則引導過於明確等因素的存在,都會讓這個隨機性變得恆定,從而在根本上湮滅了 「爆發」 的可能。

這可能正是這次 「對噴熱潮」 中最值得我們記住的感悟:

問:為什麼做成一次好的營銷或者產品越來越難?

答:一次好的營銷,或者一款好的產品,與用戶最終完成的交互總是失控的。而在 PGC 的運營模式中,是天然不兼容不確定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vivo X21 發布:劉海屏,屏下指紋,3D 人臉識別,HiFi 依舊
波音+SpaceX=一場航天航空界的口水戰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