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本是北宋名將,卻被黑上千年,至今罵聲仍不斷,後代只好改姓

他本是北宋名將,卻被黑上千年,至今罵聲仍不斷,後代只好改姓

北宋時期,有一位開國名將,本是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結果歷史黑了上千年,而且後世還將他視為奸臣的代名詞,但這並不是他本來的面貌,這個人就是在戲曲中有「潘仁美」支之的潘美。

潘安很早就跟隨了柴榮,柴榮也非常器重他,後來陳橋兵變爆發,張匡胤就派出潘安去勸降敵方將領,最後潘安單槍匹馬就來到了敵軍陣營,而且把這件事辦的非常完美,張匡胤更加對他刮目相看。

滅唐過程中,潘安更是立下汗馬功勞,他率領部下斬殺敵方上萬人,最後還生擒了劉鋹,由此看來他為宋朝的建立立下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正面的英雄人物,為何會落下千古罵名呢?其中的原因還要從楊業講起。

楊家將是我們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他們每個都驍勇善戰,是十足的英雄人物,不過楊家將都是宋朝從北漢歸降過來的,來到北宋他們才改了「楊」姓,但是作為外來的家族,他們時刻受到著北宋群臣的提防。

當時對楊家將最有異議的就是王侁了,當時遼軍大肆進攻,宋太宗就派出了楊業和王侁迎敵,但是兩人在戰略問題上有了歧義,王侁的想法是硬碰硬直接正面開打,楊業則覺得己方兵力不足,所以不宜強攻,而且楊業不希望有太多的殺戮,但是由於楊業歸降的身份,最後只得聽從王侁的主意,不過楊業覺得這麼打下去這場仗必敗,所以他找到了潘美,並且告訴他,自己手下的士兵都是兄弟,所以必須對他們的生命負責,為了減少傷亡,希望潘美能提前設下埋伏,降低損失。

潘美自然也是這樣想的,而且也準備聽從楊業的建議,但是王侁卻在這時準備撤兵,當時楊業兵敗正好走到了他們提前設置埋伏的地方,王侁直接就打算後撤了。潘美多次勸阻不可撤退,但王侁堅決不聽,最後楊業也覺得不會有人接應了,所以只能和遼軍硬拼,最終由於兵力相差懸殊,楊業被俘,遼軍也知道楊業驍勇善戰,所以希望他歸順遼軍,不過楊業誓死不從,最終絕食而亡。

楊業死了,但是這個鍋必須有人背,自然而然潘美就成了背鍋俠,說他嫉妒心強,故意設下此計,導致楊業被害,後來王侁等人都受到了流放,而潘美則被連降三級。後來潘美仍然是誓死效忠,沒多久就官復原職,但是他的形象卻在老百姓心裡一落千丈,當時的他儼然成為了一個「卑鄙小人」,後世對潘美的謾罵聲一直不斷,後世為了抬起頭做人,只好改了「馮」姓。

歷史總是有很多有爭議的點,但是潘美明顯是被冤枉了,雖然從理論上講楊業的死潘美也有責任,但是這個罪名不應該讓他背,他為宋朝立下赫赫功勞,最終卻落了個罵名,實在是悲慘,直到今天大多數人仍然對他存在著誤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史為證 的精彩文章:

他是神槍手,曾用120發子彈擊殺110名敵軍,晚年看抗日神劇破口大罵
杜月笙年開支有多少,說出來你都不敢信,車牌號更牛,現在買不到

TAG:以史為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