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希特勒為何認為蘇軍弱不禁風?因為這三個原因

二戰時,希特勒為何認為蘇軍弱不禁風?因為這三個原因

希特勒發動東線戰役的前夕,他曾召集當時德軍各集團軍司令和參謀長舉行戰前會議,在這場會議中,希特勒告訴他的將領們:「只要我們踢開房門,那麼蘇聯這座破房子便會徹底垮掉!」

希特勒把疆域遼闊、人口基數極大的蘇聯比喻成破房子,他在東線戰役的前夕,認為蘇軍對德軍完全組織不起抵抗力。讓希特勒產生這種觀念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蘇芬戰爭過後的輕視

在德國開始東線戰役之前,蘇軍於1939年11月30日入侵芬蘭,當時蘇軍以50萬兵力攻打不到20萬兵力的芬蘭,在開戰之初,蘇軍高層放言4天就會擊潰芬蘭。

但大家都知道,蘇芬戰爭共計打了4個月,在這四個月中,蘇軍至始至終都沒有能夠對芬蘭主力形成殺傷力,在戰後統計中,蘇軍付出的死傷,比芬蘭軍隊高出了一倍。

從而蘇軍的戰鬥力飽受詬病,這也是在二戰前夕,歐洲各國對於蘇軍的認知。


第二:一戰時建立的自信心

大家都知道,在一戰時,同樣是東線戰役,當時俄國動員了在各參戰國中的最大兵力,氣勢洶洶地在東線對正在與英法苦戰的德軍發起了攻擊。德國當時正與英法聯軍進行膠著戰,見俄軍從東線衝過來,只好從西線抽調兵力前去抵抗俄軍。

以當時德軍的心態,抽調兵力只是為了暫時抵抗俄軍,因為雙方兵力相差太大,但讓各國都想像不到的時候,俄軍在和德軍相遇後,俄軍完全沒有戰鬥能力,被德軍打得一路潰逃。

之後大家知道,俄軍自東線戰敗後,龜縮在腹地,開始單方面跟德國講和,這也是俄國沒有成為一戰戰勝國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因為一戰留下的歷史背景,讓德國整體有了一種逢俄必勝的心理,而在希特勒心中也一樣,他不相信從沙俄過渡到蘇聯,蘇軍能夠產生質的變化。


第三:蘇軍內部的自損

蘇芬戰爭中蘇軍為何會顯得那麼弱?大部分人都會把這一原因歸咎到1937年至1938年蘇軍高層內部的自損,大家都知道,由於在這一時期,蘇軍高層替換,5個元帥只剩下兩個,15個大將中只剩下2個,85個集團軍司令只剩下23個,195個師長只剩下了85個。

這種損耗比一場世界大戰對軍隊高層精英殺傷還要來得打,簡單來講就是,在1939年前夕,蘇軍幾乎喪失了整個指揮系統。

從而,在希特勒的眼中,蘇軍軍隊既沒有強大的戰鬥力,也沒有優良的指揮將領。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希特勒在東線戰爭爆發前夕會把蘇聯比喻成為「破爛的房屋」,只需輕輕一擊便能夠讓這座「破屋」頃刻崩潰,顯然,希特勒忽略了蘇聯當時真正的戰爭潛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二書 的精彩文章:

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的咸豐是如何當上皇帝的?全靠一招,騙的道光帝好慘
老照片:二戰中一天便淪陷的泰國 日軍竟說是和平進入

TAG:不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