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五代機究竟多難造?俄羅斯一個航空工業大國,也要摸爬滾打幾十年!

五代機究竟多難造?俄羅斯一個航空工業大國,也要摸爬滾打幾十年!

蘇-57是被俄羅斯空天軍寄予厚望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在經過多年的推遲後,該機終於做好了在2019年服役的準備。蘇/俄在第五代戰鬥機上整整進行的40年努力,終於等到了開花結果的時間。

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末啟動了下一代戰鬥機的研究工作,由於預計這種飛機將在20世紀90年代服役,所以項目名稱是I-90(I是俄語戰鬥機之意)。軍方要求這種戰鬥機不僅能制空,還要具有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最終取代蘇聯前線戰術航空兵的米格-29和蘇-27戰鬥機。

但又有當時蘇聯空軍對隱身技術的估計不足,並未對該機的雷達隱身能力多做要求,而是把高機動性放在首位。隨後I-90項目演化為MFI(俄語多用途前線戰鬥機之意)項目,催生出了米格設計局前掠翼鴨式布局的米格1.44驗證機。但隨著蘇聯在1991年的解體,該項目因資金枯竭而終止,米格1.44也無疾而終。蘇霍伊設計局的方案雖然沒在MFI競爭中獲勝,但設計局還是製造了一架名為蘇-47的前掠翼驗證機並進行了大量試飛,為研製未來第5代戰鬥機積累了經驗。

但無論是米格1.44還是蘇-47,都不具備隱身能力,因此這兩種戰鬥機充其量只是4++代戰鬥機,無法面對F-22的威脅。因此隨著俄羅斯經濟情況的好轉,俄羅斯空軍又發起了新一輪的PAK-FA「未來前線航空系統」競標,研製一種能與F-22抗衡的隱身戰鬥機。蘇霍伊、米格和雅克夫列夫三家戰鬥機設計公司參加了競爭,蘇霍伊方案在2002年獲得了PAK FA競爭的勝利,成為未來第五代戰鬥機的主導設計單位。蘇霍伊新機的原型機編號T-50,俄羅斯空軍代號I-21,項目代號「產品701」。

俄羅斯空軍最初計劃採購150架PAK-FA,俄羅斯國防部原計劃在2012年購買10架預生產型用於作戰測試和評估,然後在2016年開始生產首批60架生產型飛機,到2020年共接收55架PAK-FA,但這個計劃已經大大拖延。俄羅斯國防部負責裝備採購的副部長尤里·鮑里索夫曾在2015年3月表示,由於國家經濟日益惡化,空軍將減緩PAK-FA的生產進度,首批訂單將削減到12架。由於PAK-FA複雜性和成本上漲,俄羅斯空軍將保留第四代蘇-27和蘇-35S作為機隊主力。

由於遭遇無法確定的技術問題,T-50的首飛從原定的2007年初開始被反覆推遲。時任俄羅斯空軍司令亞歷山大·澤林在2009年8月承認,T-50原型機在發動機和一些技術方面仍存在沒有解決的問題。2009年2月28日,蘇霍伊公司總經理米哈伊爾·波戈相宣布首架原型機T-50-1的機身接近完工,應該能在2009年8月之前做還首飛準備。

T-50-1(51號,後改為051號)原型機的首次地面滑行測試在2009年12月24日圓滿完成,2010年1月29日,該機在俄羅斯聯邦的英雄謝爾蓋·博格丹駕駛下,在俄羅斯遠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飛機製造廠的澤姆齊機場首飛。

2011年3月3日,第二架原型機T-50-2(52號,後改為052號)完成了44分鐘的試飛。前兩架原型都沒有安裝雷達和武器控制系統。2011年11月22日,T-50-3 053號由博格丹駕駛在共青城機場進行了首飛,這次首飛持續一個多小時,檢查的飛機的穩定性和發動機。T-50-3與前兩架原型機在外觀上的不同之處是取消了空速管。2011年3月14日,一架T-50在阿穆爾共青團附近的測試場內實現了超音速飛行。

T-50在2011年莫斯科航展上公開展示,當時的俄羅斯總理普京出席了航展。2011年11月3日,T-50進行了第100架次飛行,在接下來九個月時間裡,又飛行了超過20架次。

T-50-3是第一架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原型機,該機原計劃在2011安裝相控陣雷達進行試飛,但一直推遲到2012年8月,據說雷達在試飛中顯示出應有的性能。

第四架原型機T-50-4 054號在2012年12月12日首航,一個月後加入前三架原型機開始在莫斯科茹科夫斯基展開試飛。截至2013年底,共有五架T-50原型機參與試飛,第五架原型機T-50-5 055號在2013年10月27日首飛,此時所有T-50已經積累超過450架次飛行。2014年2月21日,蘇霍伊公司向國家試飛項目交付第一架測試機,但俄羅斯空軍卻沒有測試飛機性能參數的專用設備。

在2013年的一次試飛中,054號原型機僅滑跑310米後就升空,很快就達到384米/秒的爬升速度。飛機一氣爬升到24300米高空,最後出於安全考慮沒有進一步爬升。T-50在試飛中達到2610公里/小時的最大速度和2135公里/小時的巡航速度,而且是在滿載燃油和掛載與實彈相同尺寸和重量的模型彈實現的。

第五架原型機T-50-5 055號在2014年6月的一次飛行降落後發動機起火,機身被嚴重燒毀。最後該機使用未完工的第六個原型機T-50-6-1的組件修復,成為T-50-5P,重返試飛。

為了降低PAK-FA的研製風險並攤薄相關成本,以及縮小4++代戰鬥機與第5代戰鬥機之間的技術差距,該機的一些技術和設計特點,如發動機和航空電子設備已被應用於蘇霍伊蘇-35S戰鬥機,也就是蘇-27的終極改型。

在對靜力測試機身和早期原型機進行測試之後,蘇霍伊的設計師發現機身結構無法承受極端機動產生的應力,因此對T-50的機身內部進行了改進,大幅增強了機身的結構強度。頭兩架採用第二階段機身結構的是第六架原型機T-50-6-2 056號和靜力測試機身T-50-7,2016年4月27日,056號首飛。接下來第二架第二階段試飛原型機T-50-8 058號於2016年12月在共青城首飛。2017年4月24日,第9架原型機T-50-9 509號在共青城首飛,該機採用了與眾不同的數碼迷彩。第二階段機身在外觀上的不同是發動機艙上下方都塗有油漆而不是裸露金屬蒙皮,進氣道側面的泄氣門經過重新設計重新定位的氣門,尾椎明顯擴大以容納後視X波段相控陣雷達。

第二階段機身出現後,T-50的試飛才逐步進入正軌。從該機最近高調出現在勝利日閱兵以及俄國防部公布T-50在敘利亞上空進行彈艙武器分離測試視頻來看,該機的試飛進度良好,應該在2019年如期服役。但值得注意的是首批服役的飛機將不會安裝「產品30」發動機,這種全新設計的渦扇發動機推力遠高於蘇-57現有的「產品117」,油耗卻差不多,是一種在技術水平上能與F-22的F119相媲美的產品。根據俄羅斯的計劃,「產品30」將在2020年裝備生產型蘇-5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傲氣菜鳥 的精彩文章:

為何這麼多超音速軍用飛機都用這種設計?直到F-22再革新
深度剖析:直-10和直-19前后座艙竟這麼大差別 航電有重大進步

TAG:傲氣菜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