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微軟復興,它與蘋果竟有這麼多相似之處!

微軟復興,它與蘋果竟有這麼多相似之處!

來源:網易智能

摘要:且不要談CEO們是否會讓他們公司的「重生」,僅僅是成為一個成功帝國的好管家就已經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了。

上周,微軟市值超過了谷歌母公司Alphabet,成為繼蘋果(Apple)和亞馬遜(Amazon)之後全球市值第三大的上市公司。沉淪了17年,43歲的微軟重回巔峰。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下,微軟的復興以及蘋果的相似之處。四大科技巨頭(簡稱 AAAM)同台競技,你看好誰?

| 雲業務增長更強勁

六年前,谷歌憑藉搜索老大地位和安卓的崛起,其市值首次超過微軟,而現在谷歌只是Alphabet的一部分。就在兩年前,Alphabet還佔據著第一名。

但是在過去12個月,微軟股價上漲了40%,遠超過同一時期內標準普爾500指數11%左右的回報率,是Alphabet股價漲幅的5倍。

在過去的三年內,微軟的股價已經飆升了115%左右,超過同一時期內蘋果公司約45%的回報率,而同一時期標普500指數的回報率約為21%。

分析人士稱,雖然谷歌的廣告業務做得很好,但微軟的雲計算業務則更有前景。根據兩家公司最新的財報顯示,微軟的雲業務在第三財季為公司帶來了79億美元的收入。谷歌的雲業務與包括硬體和Play(谷歌應用商店)在內的「其他收入」集中在一起,帶來了44億美元的收入。

然而,微軟的雲計算業務在最近一個季度的同比增長為17%,而谷歌公司包括其雲計算業務在內的「其它收入」類別的總增長為36%。

美國科技網站Geekwire在3月份報道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的一項預測,即微軟將在一年內市值將達到1萬億美元,部分原因在於其雲計算的強勁程度。

目前,蘋果公司的市值超過9500億美元,距離1萬億美元僅一步之遙,市值排名第一。亞馬遜市值已經突破8200億美元,排名第二。微軟市值目前漲到了7800億美元,短期內突破8000億美元應該沒什麼問題。谷歌目前股價也在7800億美元上下,與微軟咬得很近,二者市值差距在100億美元之內。排在第五位是Facebook,目前市值大約為5500億美元。

| 把雞蛋裝在多個籃子里

微軟現在的股價是2014年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剛剛擔任首席執行官時的兩倍多。分析人士將納德拉時代的成功歸因於他在雲計算業務中與亞馬遜競爭的戰略決策,強調保持多樣化的收入來源,以及開放長期以來被視為孤立的Windows生態系統,以支持其他平台和合作夥伴。

金融服務公司D.A.Davidson的分析師Rishi jalria說:「微軟Azure已經成為繼亞馬遜AWS之後的第二大競爭者。」他說,對於像零售業這樣的一些行業來說,Azure的雲服務是AWS外的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選擇,因為亞馬遜的電子商務業務直接與零售商競爭。

根據IT研究公司Gartner的估計,雲服務的市場規模今年將達到驚人的186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21%。該行業預計將繼續增長,到2021年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分析人士說,微軟以75億美元收購GitHub是非常值得的,後者可以幫助微軟抓住這一增長機會,將新的開發者吸引到其雲平台Azure上。

研究公司Evercore ISI的分析師Kirk Materne在一份投資者報告中表示,這筆交易可能會讓微軟在獨立雲開發者的生態系統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們開發的軟體在Azure和亞馬遜AWS等雲平台上運行。之前,這個生態系統一直被亞馬遜主導。

這次收購還反映出納德拉培育的一種不斷變化、更加開放的公司文化。專家們表示,納德拉一直奉行務實的商業戰略,與外部平台和企業合作。2016年,微軟收購了軟體公司Xamarin,允許開發者為運行在Windows、Android和iOS上的設備創建微軟移動應用。

「微軟公司的文化已經改變了,」Griffin Securities公司軟體研究部董事總經理Jay Vleeschhouwer說。他指出,納德拉願意與其他公司合作,並著手重組微軟,以建立更多的合作關係。納德拉的做法被形容為「務實」,Vleeschhouwer表示,在出售虧損的諾基亞的決定中,也可以看到納德拉類似的做事風格。

與蘋果、亞馬遜、Alphabet等科技巨頭相比,微軟對某一特定業務的依賴程度較低。在該公司最新的財報中,微軟披露其245億美元的營收分為三個部分:約33%來自包括Office和LinkedIn在內的產品服務;28%來自伺服器產品和雲服務;38%來自個人電腦和遊戲。相比之下,蘋果公司大約70%的業務是銷售iPhone,Alphabet 86%的收入來自谷歌廣告。

| 蘋果與微軟的諸多相似之處

公司的生命周期與人相類似,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不斷發生變化。這是蘋果公司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蘋果公司並沒有失去它的優勢,而是正在走向成熟。微軟已經證明,中年科技股也可以有很大的發展。

微軟並沒有花哨的新產品,但其在新市場的表現非常優秀。相反,就像它成熟的操作系統一樣,該公司已經削減了一些壞習慣,專註於自身的優勢,並計劃更好地保持過去幾十年的奮鬥目標。

這對於一個20多歲的科技評論家可能沒有什麼說服力。但是,由於微軟的市場價值已經與Alphabet和亞馬遜的市值不相上下,華爾街某些人肯定喜歡看到這樣的情況出現。

從這個角度講,蘋果的發展在很多方面都有微軟的影子。儘管許多投資者擔心,蘋果正在失去對創新和增長的控制,但他們忽略了更廣泛層面上的一點,即這家科技股正在成為一家更成熟的公司,可能不會以同樣快的速度發展,但仍有大量資金可供選擇。

以下是微軟與蘋果的共同之處:

1、擁抱「收費」精神

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微軟經歷了一些成長的煩惱,但與試圖打入新市場的努力相比,微軟利用其已經令人印象深刻的操作系統業務,成為了一個盈利的雲計算巨頭。

儘管蘋果能夠在移動設備浪潮中取得巨大成功,但隨著高層們意識到這一浪潮已經達到了頂峰。IDC指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將連續第二年出現萎縮,知名科技風險投資人Mary Meeker發布的年度互聯網趨勢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增長趨於平緩。

下一步該怎麼辦?蘋果可以嘗試預言設備的下一個發展趨勢,也可以從微軟早期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並利用當前的規模來創造持續的收入來源。

這正是蘋果在其服務領域所做的事情。蘋果iPhone和iPad有強大的基礎,正努力從使用iTunes、應用支付和其他產品的用戶那裡獲利。最近一個季度,蘋果服務部門的同期增長率達到了31%,令人印象深刻,年均收入為350億美元左右。這一數字是Netflix本財年營收預期的兩倍以上。

可以肯定的是,從歌曲下載中收取費用並不像創建原創內容那樣「吸引人」,但對於蘋果的股東來說,它可以更可靠,也更有利可圖。

2、認真回饋股東

到目前為止,蘋果是所謂的「FAANG家族」(Facebook、亞馬遜、蘋果、Netflix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票中唯一分紅的股票。

事實上,新手投資者可能會驚訝地發現,蘋果當前的股息周期始於2012年,而這並不是蘋果第一次向股東返還部分利潤;該公司從1987年到1995年都在定期派發股息。

在這個無利潤的「獨角獸」年代,從股息支付者那裡獲得的穩定和長期總回報是令人信服的。儘管自2013年6月以來蘋果的股價已經上漲了190%,其包括股息在內的總回報為270%。與此同時,微軟在過去5年里股價上漲了180%,包括股息在內的總回報為220%。

此外,五年前,蘋果公司的普通股超過9億股,相當於2014年7比1拆股後的63億股股票。然而,由於激進的回購,目前只有49億股普通股。在短短5年內,蘋果公司股本下降超過20%。

微軟的細節並不明顯,2013年年中約有83億股普通股,目前約為77億股,降幅為7%。但微軟也表現出了對股票回購的強烈承諾,以減少供應,提高股價。

這種金融策略有時會被成長型投資者嘲笑,因為他們在與華爾街玩把戲以對不那麼令人印象深刻的基本面進行大肆批評。但從股東價值的角度和總回報率來看,這些方法都是成功的。

3、細節與執行力

微軟的比爾·蓋茨和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都在華爾街留下了他們對科技承諾的創新和探索,這讓他們的繼任者很難再達到那樣的地位。不過,這兩家公司並沒有將CEO的位置留給激進的繼任者,而是留給那些注重細節、知道如何執行的內部人士,也就是當前微軟的薩提亞·納德拉和蘋果的蒂姆·庫克。

這對當時的微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風險。不過,納德拉贏得了華爾街的支持,而華爾街起初希望能有一個局外人在微軟內部掀起改革。納德拉通過一些軟技能獲得了成功,比如讓員工感覺受到重視,對新機遇和過去的錯誤都要深思熟慮,而不是草率行事。

蒂姆·庫克也給蘋果帶來了一種類似的、更為深思熟慮的思維模式。庫克在很多方面都與喬布斯不同,他以在會議上保持沉默而聞名,而不是張揚他的個性。他是採購部門的負責人,是一位優秀的談判者,擁有令人驚嘆的供應鏈經驗,他能夠管理完成所有那些華麗的新iPhone的生產和交付的艱巨任務。

本文來自人工智慧學家,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恆大3億美元入股FF 當時FF估值僅15億美元
兄妹四人開服裝店,7年開出266家分店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