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咋辦?剛投了個P2P,平台就要被賣了!

咋辦?剛投了個P2P,平台就要被賣了!

P2P平台買賣這股風已經颳了好一陣了。從去年下半年的愛錢幫、投哪網、簡理財、合力貸,到今年的億錢貸、聯金所、財富星球、廣信貸。這裡面,不少都是上百億規模的平台。

網貸發展以及越來越規範化,可是在監管延期、政策收緊、業務標準化的今天,平台掌權人紛紛「賣掉」苦心經營多年的平台,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

01

平台賣身的原因

1、互聯網紅利消失,變現走人

從2016年進入監管期開始,不管是互聯網金融還是網貸平台,業務模式受到限制,資金流向受到監控,利率也逐漸下降。整個行業慢慢地失去了「流量紅利」。有部分網貸平台,一看前景不樂觀,流量下降,投資人減少,外加之前那幾年可是賺足了錢,索性不幹了。所以,有些平台依託著流量獲取了一波紅利,現在流量不行就變現走人了。

2、沒資產、資產荒

現在我們評判一個平台的大小,不能單純的看平台的體量,要看平台的資產端是否富裕。沒資產的平台,就是再大,也沒有未來。網貸平台合規以後,比拼的不是誰的交易量大誰就有優勢,而是,誰的資產布局多,資產合規資產風險可控,誰就能夠持續的發展。

從824限額到現在叫停「資管代銷」,網貸平台的合規並不僅僅是平台自身的合規,也是對業務模式的合規。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一下,監管列出的「負面清單」。

超過額度的不能做,校園貸被叫停,無場景無門檻的現金貸被叫停,助貸模式遭禁止,未經許可發行、銷售資管產品被叫停。監管的一套組合拳下來,讓很多平台如坐針氈,嚴重面臨「資產荒」。加之,信用體系不完善,平台能做的資產越來越少。

所以,為了尋找合規資產,為了繼續發展下去,平台選擇了被吞併,合併,更換股東法人……

3、備案延期、成本加劇

網貸平台合規已經延期兩次,2017年到2018年,每次到了最終時間,監管都給出了延期,而且政策不斷加碼,有些地區給出了「雙降」,平台未完成合規之前,消化存量,不得增量。

這對平台股東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考驗,考驗著股東家底硬不硬?在「無限期」的過程中,不知道未來在哪裡,還不能新增業務,但是得發工資,得養著人,所以,很多平台賣身也是苦於漫長的合規帶來的成本壓力。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在這個過程中或者未來產生了一定的虧損,趁早賣了它,套現離場。也有那些沒良心的平台直接「清盤」或者「跑路」。

02

賣身的利與弊

1、利好

被大平台看上是說明平台具有一定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這種收購對於平台和投資人來說是一大利好。

第一,今後不僅能獲得新股東大量的資源和資金,幫助平台增信,為備案和今後的運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有「乾爹」罩著,會讓平台更加有背景有實力。比如,去年投哪網「賣身」巨人集團,就為平台增信不少,投哪網現在發展的順利也和此有很大的關係。

第二,擴充資產端,讓資產端更合規化也多元化。從資產端的角度來講,平台易主確實是一件好事,能夠長期地開拓合規資產是平台生存下來保證之一。

從合規和資產角度出發,平台賣身也並非是壞事。

2、弊端

第一,在平台賣身的過程中,我們無法判斷平台賣身的真實意圖。

不排除賣方本身平台就存在問題,要麼是壞賬太多,要麼是挪用平台的錢導致窟窿越來來大,所以平台想趁著稍微爆雷期間賣身,一來可以瞞天過海,二來可以套現離場。

第二,新股東是接手平台是「貪圖」平台的用戶數據還是看好這個行業的發展,是未知數。

此時的買方也許是因為自身缺錢,並且在銀行或者機構無法貸款,將目光投向P2P平台,想以收編的模式進行自融。同時,金融備案相當於獲得金融牌照,隨著P2P網貸門檻准入門檻不斷提高,後續無論是經營還是轉賣都會獲得相當高的溢價。

樂投天下就是個明顯的例子。樂投天下實際控制人挪用投資人的錢揮霍虧空想找接盤俠,然而接盤俠卻是想用樂投天下的平台自融給企業輸血。最後爆雷。

總之,平台被賣的好與壞,核心判斷指標只有一條:新股東的背景實力。新股東背景實力雄厚,自是加分項;如果新股東背景實力不明,且資產端發生重大變更,無論這平台原先的口碑有多好,建議一概撤離。

我們在挑選平台的時候不要過於迷信股東背景,一定綜合平台的業務模式、合規情況、高管團隊、口碑輿情等等!

往期經典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女司姬讀財 的精彩文章:

TAG:女司姬讀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