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意識流文學教父劉以鬯辭世,曾受邀參加日本投降儀式

意識流文學教父劉以鬯辭世,曾受邀參加日本投降儀式

【編輯/王梅梅 統籌/陳威】據媒體報道,香港著名作家、媒體人劉以鬯,於6月8日下午2點25分在香港東華東院逝世,享年99歲。

大白新聞(微信ID:dabaixinwen)了解到,劉以鬯的著作甚豐,小說《酒徒》則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某次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劉以鬯透露,大學時代,自己住張愛玲隔壁,當時張愛玲還不出名。

劉以鬯作品集

中國意識流小說教父劉以鬯離世

劉以鬯,原名劉同繹,1918年12月7日生於上海,1936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流亡的安娜·芙洛斯基》,著有《酒徒》《對倒》《寺內》《打錯了》《島與半島》《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模型·郵票·陶瓷》等作品。其中《酒徒》被譽為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與《對倒》一起曾啟發王家衛拍齣電影《花樣年華》《2046》。

在《酒徒》這部小說中,劉以鬯講述了一位從上海到香港的新文學作家,因堅持嚴肅文學創作而面臨困境。該書中文簡體版介紹小說「從裡到外全面展示了主人公對社會、對人類、對人生,甚至是對自己的絕望,他雖不滿一切,但無力抗爭,只能以醉酒逃避和麻醉自己對真相的了解。」據了解,中文系文學專業的學生基本上都能從他們的教科書中讀到關於這部小說的滿是誇獎的評價。

大學時住張愛玲隔壁

2015年9月18日,在劉以鬯研究專家梅子先生的安排下,其接受了有關媒體採訪。在採訪中,劉以鬯講述了自己與不少知名作家的故事。

劉以鬯說:「我與徐訏就常常見面。徐訏那時在重慶一家銀行擔任研究員,住在川鹽銀行的宿舍里。他住的地方,是頂樓,面積很小,低低的屋樑上,用撳釘釘著兩三張明信片。明信片上是他自己寫的新詩。在戰時的重慶,當我為《國民公報》編副刊時,徐訏不但常有稿件交給我發表,還常常介紹中央大學學生的稿件給我。我進入重慶《掃蕩報》時,徐訏的《風蕭蕭》就在《掃蕩副刊》連載。」

徐訏之外,還有姚雪垠。劉以鬯介紹道,姚雪垠也住過,他就住在其二樓的書房。徐訏住亭子間,姚雪垠就住書房。

大白新聞注意到,在專訪中,劉以鬯還提到了張愛玲,在大學的時候。

「我常常看到張愛玲拿著稿子去投稿。她是剛剛投稿,還不出名。她也不認識我,我因為住隔壁,所以能看到她。見多了,才知道她叫張愛玲。我那個時候也剛剛開始寫稿。」劉以鬯回憶道。

被邀請參加日本投降儀式

1945年,抗戰勝利後,劉以鬯在《掃蕩報》工作期間,報社讓其作代表去參加日本投降的儀式。

「中國經過八年的浴血抗戰,這才取得最終勝利。日本投降儀式是一個必定載入史冊的重要時刻。當時參加的中國代表是徐永昌上將,美國代表是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地點選在停泊在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海軍『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時間是1945年9月2日上午,定在九時開始。但我想家,想早一天趕回上海。結果報社就派其他人去了。」因此,劉以鬯錯過了見證日本投降儀式的機會。【資料來源:新京報、北京青年報、中國作家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白新聞 的精彩文章:

川航萬米高空緊急迫降,專家:低溫低壓人類最多生存兩分鐘
節假日37次收30萬紅包被「雙開」,官員「節日病」抱何心態?

TAG:大白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