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人文掌故:那個讓梨的孔融,真的不是么簡單

人文掌故:那個讓梨的孔融,真的不是么簡單

「孔融讓梨」是經典的國學故事,是早早就在少兒教育中廣泛使用名人家風典故,中國古代經典的幼學啟蒙教材《三字經》里提到「融四歲,能讓梨」,足見其影響之大,但是這個讓梨的孔融其實還有很多典故足見孔融的魏晉風骨,值得思考學習。

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是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漢獻帝即位後,孔融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孔融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孔融讓梨)

一、小時了了

除了讓梨之外,孔融年少時還有一些事值得一記,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第二》里記有這樣一段故事: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大意是:孔融十歲那年隨父到達京城洛陽。當時名士李膺在洛陽任職司隸校尉(相當於洛陽地方的軍政總監察官,地位相當高),李膺府門禁極嚴,如果不是當世名士或者是他的親戚,門人一般不通報。十歲的孔融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於是就登門拜訪,他對門人說: 「我是李君的親戚。」 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和你家的祖先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聃讀:dān)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李膺跟賓客們都對孔融的回答都十分驚奇。隨後太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有賓客把這件事告訴了他,陳韙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說孔融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出眾,孔融聽到之後,立即反駁道:「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這是反譏語:「那麼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潛台詞很清楚,你現在實在不怎麼高明!陳韙被十歲的孔融懟得啞口無言,一時傳為佳話。

二、一門爭義

一個優秀的人才,大致都有受過良好的家教,家風必正。孔融就是這樣。《後漢書》里記有這樣一段故事,足見孔融一家的家風:

山陽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怨,覽為刊章下州郡,以名捕儉。儉與融兄褒有舊,亡抵於褒,不遇。時融年二六,儉少之而不告。融見其有窘色,謂曰:「兄雖在外,吾獨不能為君主邪?」因留舍之。後事泄,國相以下,密就掩捕,儉得脫走,遂並收褒、融送獄。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納舍藏者,融也,當坐之。」褒曰:「彼來求我,非弟之過,請甘其罪。」吏問其母,母曰:「家事任長,妾當其辜。」一門爭死,郡縣疑不能決,乃上讞之。詔書竟坐褒焉。融由是顯名。

大意是:名士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記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張儉。張儉與孔融兄長孔褒是好友,於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卻不在。當時孔融年僅16歲,張儉認為孔融年輕,並沒有告訴他自己的處境。孔融看見張儉窘迫的樣子,對張儉說:「我哥哥雖然在外未回,我難道不能做為您的東道主嗎?」因此孔融做主留張儉住在自己家。後來事情泄漏,自國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壓下此事,張儉得以逃脫,孔褒、孔融則被逮捕入獄。但並沒有判定兄弟二人是誰有罪。孔融說:「收容藏匿張儉的是我,又不是我哥哥,有罪的是我。」孔褒說:「張儉是來我的,弟弟只是碰巧在家,這不是我弟弟的罪過,有罪的是我。」官吏問他們的母親,孔母卻說:「一家人,年長的人應當承擔家事,這件事的罪責應當在我。」一家人全部都爭著赴死,官吏一時遲疑不能決斷,於是向朝廷請示。最後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事而聞名天下。

(《三國演義》連環畫中與孔融相關的情節)

三、覆巢之下復有完卵?

上一個故事,說明孔融上輩家風極正,下面這個故事,說明他的後代也極聰慧且身有大義,《世說新語》里還有一段記載: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孔融像)

意思是:孔融被捕(曹操做的事),朝廷上下都很驚恐。當時,孔融的兒子大的九歲,小的八歲,兩人在玩琢釘戲,一點也不害怕。孔融對差使說:「希望只征罰我自己,保全孩子的性命。」這時,兒子從容說:「父親見過打翻的鳥巢還有完整的蛋嗎?隨即,來拘捕兩個兒子的差使也到了。可見,孔融的兒子也是識見極高的聰敏之人。

四、哭墳不悴

關於孔融,還有一件事,足見他是一位眼裡揉不得沙子的高潔之士,這個故事記載在《御覽》二百六十二引《秦子》:孔文舉為北海相,有遭父喪,哭泣墓側、色無憔悴,文舉殺之。

(影視劇中的孔融)

意思是說:孔融在任北海相(北海的行政長官)時,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在墳墓邊哭泣自己的亡父的人,雖然是在哭泣,但臉色卻一點都不憔悴。孔融於是下令將這個人殺了,你的悲痛不是發自內心的,所以你是個裝腔作勢的人,殺了也罷。

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里,孔融形象與正史相似。最初也是任北海太守,十八路諸侯起兵討董卓時,孔融為第十鎮兵馬,後黃巾賊管亥率兵數萬圍北海,孔融應戰不敵,幸得太史慈求救於平原相劉備。劉備親自引兵三千來救,管亥退走。後曹操攻陶謙,孔融與劉備等引兵援救。後曹操召還為太中大夫,曹操征荊州時,孔融勸阻,被曹操叱退。孔融口出怨言,為郗慮等賓客所聽聞。其中郗慮素來與孔融不睦,於是將這件事告訴了曹操,孔融被下獄棄市。妻子都被誅殺(就是上面說的覆巢之下復有完卵的軼事)。好友脂習冒險為其收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老師,到底該如何開始,我才能走上篆刻正道?
《說文解字》第五課:不是簡化字的漢字,每一個字都大有來頭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