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贛地歷代古建常用紅石「點睛」提升顏值

贛地歷代古建常用紅石「點睛」提升顏值

贛地歷代古建常用紅石「點睛」提升顏值

在江西數千年的歷史變遷中,許多藏身於古村之中的贛派建築都含有一種不可或缺的建築材料,那就是江西古建築的「靈魂」——紅石。紅石因具有耐高溫、耐乾燥、耐風化侵蝕,富有韌性,適宜雕刻,顏色喜慶等特點,歷來是頗受贛地百姓喜愛的建築用材,並因此成為傳統贛地建築文化的精魂。

謝舒婷 晨報記者 鄒思維

江西省丹霞地貌資源非常豐富,是國內分布最廣泛的省區之一,豐富的丹霞地貌資源不僅形成了景色各異的丹霞景觀,還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採石資源,在我省古建築中不可或缺的建築石材——紅石(因多產自於丹霞地貌,故而在贛地民間又稱為丹石),便是采自於其中。江西古代建築中的紅石,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優美的藝術形式,沉澱了贛地深厚的歷史底蘊,傳承了數千年來的人文風俗,構成了江西百姓記憶中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

省內丹霞地貌資源豐富

江西省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東、南、西三面環山,中部為丘陵,北部是鄱陽湖平原,省內丹霞地貌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了解,目前江西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有30多處,這在全國可以說是名列前茅的。

這30多處丹霞地貌景觀是按片區劃分的,如宜春銅鼓縣區及其周邊的丹霞地貌在這裡只算作一處。如若把這些丹霞地貌景觀細分,據中國丹霞地貌研究界泰斗、中山大學教授黃進曾對江西丹霞地貌進行調研的結果顯示,江西已發現的丹霞地貌達150處以上,是全國丹霞地貌分布最為廣泛的地區之一。

據江西省研究丹霞地貌的專家趙永生介紹,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觀呈明顯的空間分形特徵,主要沿信江中上游、撫河中上游、貢水流域兩岸呈狹長的條帶狀分布。其中因贛南貢水流域內紅層豐富,河流密布,丹霞地貌密度最大。信江流域的丹霞地貌則發育最為典型,其次是撫河中上游區和貢水流域區。

大家都熟悉的龍虎山是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具有極高的科研和美學價值。除龍虎山外,其他知名度較高、面積較大的丹霞地貌還有弋陽的龜峰、龍南的九連山、廣豐的白花岩、於都的羅田岩等。

受沉積作用影響形成紅石

丹霞地貌是一種以赤壁丹霞為特徵的紅色陸相碎屑岩地貌類型(陸相即指因大陸環境所形成的沉積,與海相相對),是紅層地貌的一種類型。據趙永生介紹,丹霞地貌發育的物質基礎是紅色陸相碎屑岩系,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紅層。

趙永生告訴記者,所謂「紅層」就是在中生代侏羅紀(距今2億年~1.45億年)至新生代第三紀(距今6500萬年~180萬年)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紅層的顏色一般為紅色、紫紅色或棕紅色。

此外,裸露在外的紅色岩層還與紅壤的成因也有著一定聯繫。江西省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降水豐沛,在這種氣候環境下,土壤中含有的鐵、鋁等化學元素經氧化作用變成了紅色,在經年累月的沉積作用下,最終形成了紅石,也就是贛地民間所稱的丹石。

我省有豐富的紅石資源

丹霞地貌不僅給江西境內的丹霞山帶來了「奇特」的外形,也為人們興修建築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採石資源,這就是我省古建築中紅石元素眾多的主要原因。

進賢縣博物館館長黎昌榮向記者介紹稱,在進賢白崖山的丘陵地帶,藏有一處面積約千畝的石窟水塘,這其實是一個巨型水下古採石場。採石場的紅壤層下面有2~3億立方米的紅石蓄量,深度可達100~200米。遺址上層覆蓋有3~5米的紅壤土層,紅石上層為粉狀性質,較脆;10米以下變得堅硬,較有韌性;20米以下石質最好,有的帶金星點,適應雕刻建築工藝構件。進賢周邊古村裡的建築大多是選用這種更為堅硬的紅石建造。

進賢縣文廣新局辦公室主任徐展璋告訴記者,進賢縣艾溪陳家村雲亭別墅中的紅石也如白崖山石質最好的紅石那般堅硬。據他介紹,雲亭別墅中有大量紅石元素,其石匾及門罩是由紅石構建的,面積為147平方米的庭院也是由多塊60×30厘米規格的紅石鋪成,這些由紅石修建的石匾、門罩、庭院在100多年後依舊保存完好。

此外,在位於進賢縣軍山湖與青嵐湖之間的西湖李家村中,也隨處能見到具有紅石元素的古建築。如清代「湖山挹秀」民居,這是一座一字三間木架構的老建築,其正門上方便是紅石門罩。不僅如此,西湖李家對於紅石的熱衷還體現在村中的古井。據了解,村中共有5口紅石水井,其中3口為清代井。

古建中隨處可見紅石元素

當然,除了在進賢的古建築中能看到紅石的身影外,在全省各地的古建築中都能看到紅石元素。如撫州地區古建築的牆體下部常會採用紅石勒腳,吉安、上饒等地古建築的大門石材多以紅石為主,就連分布在贛州的傳統圍屋中,也都能找到大量紅石元素。

記者了解到,贛州市尋烏縣周田村的方形圍屋與其他地方圍屋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那極為特別的大廳門牌樓。方形圍屋的大廳門是用紅石精心打造而成的,外牆由紅石砌築到一米高左右,窗戶也是用紅石雕刻而成,且常常被雕刻成「富」或「貴」等吉祥字樣,再配以花紋圖案進行修飾。此外,方形圍屋中還設計了一個用紅石雕成的「瞭望口」,這樣的設計可謂十分巧妙,不僅可以用來瞭望敵情,還可用鳥銃從瞭望口對付敵人。

針對江西古建築中的紅石元素,有專家評論道,贛地古建築整體布局簡潔大方,風格樸實典雅,智慧的先人在建築中合理巧妙地使用紅石材料,提升了建築的實用性。

紅石富有韌性可精雕細琢

記者在走訪過江西各地諸多紅石古建筑後,不禁有一個疑問:紅石之所以能成為古建築中的廣泛運用的材料,只是因為我省紅石資源豐富,容易就地取材的原因嗎?對此,徐展璋告訴記者,並不僅僅如此,還因為紅石本身具有耐高溫、耐乾燥、耐風化侵蝕、富有韌性、適宜雕刻以及顏色喜氣等特點,所以在建築和裝飾材料十分有限的古代,紅石頗受人們喜愛。

要說紅石在古建築中所起到的裝飾作用,不得不提及位於贛州市贛縣夏府古村的戚氏總祠「追遠堂」。在追遠堂的大廳中,18根紅石柱分外搶眼。這些紅石柱上都刻著書法精美、技藝精湛的楹聯。據當地村民介紹,其中6根石柱上的楹聯敘述了當地戚氏的家族史。

從江西丹霞地貌中開採的紅石被打磨製作成牆基、柱礎、石柱、門框、井圈、鋪路石塊以及各種精美絕倫的雕塑,成為贛地傳統古建築中特有的建築元素和色調,那一抹艷麗而沉著的紅,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著古建築內的千年遺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讀江西 的精彩文章:

會昌特有門匾習俗源自北宋傳遞「正能量」
明代江西姚源起義震動朝野促使余干分治萬年置縣

TAG:晨讀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