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勸世人少談些因果、多談些福報

勸世人少談些因果、多談些福報

GIF

換個角度|佛法世界

開篇先要和粉絲們說抱歉了,文章停更了大半年,才深深體會到佛學中常說的「入世法」難修的道理。古話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那的確能精進很多,可是對於我們這些在家修行的人,邊討生活還要邊前行,還要保持前行的方向不偏,太難了。

無數次腦海中梵唱的「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也只能停留在情懷中了。

這次就來說說在家修行時不偏離方向的問題。

我多次提過,佛陀傳下十萬八千法門,救渡十方無量眾生,其根源就是世間眾生根器資質不同,所接受的救渡方法自然不同。有些人靠捐錢、有些靠做善事、有些靠持咒、還有些靠念經,無論何種方法,核心的法門總要是「發心」。

發什麼心呢?要發善心,這是佛教首重的教義。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無論是膚色、男女的差異,人類對於善的最本質理解和認同是一致的,佛教把這叫做「慈悲心」。

發善心,發慈悲心,會讓他人心生歡喜,不會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感覺,反而會讓周圍的人願意和你親近,因為能給人帶來快樂;

發善心,發慈悲心,偶爾也會用霹靂手段給人以心靈震撼,指出人之不足或者過失,但發心出於真誠,是讓他人不斷進步、不斷前行,當此人獲得好的成績時必會心生歡喜,此歡喜也會迴向給芸芸眾生。

所以,要修行的人,無論用歡喜之法還是霹靂手段,這只是「法門」而已,初心一定是要給他人、給周遭的環境帶來福報,這點萬不可偏離。

社會上一些經常拜佛或者修行的人,可能修行的方法不同,愛給才入門的朋友們談因果報應,譬如某某事情不能做,不如理不如法;某某手勢不能做,會有什麼因果;其實說這些話的師兄大可不必如此緊張,聽此話的信眾也不必背負心理負擔。為什麼呢?

我還是要談發心,談因果報應的發心不能是用佛陀、菩薩的名義去嚇唬人,佛教教義由小乘而大乘,由「有」到「無」再到「空」,有次第修行的方法,豈是斷章取義的用佛陀在某部經文里一段因果的話就代表的了?

當然,如果談因果的發心不是嚇唬人要達到像李洪志之流裹挾人心的目的,那修行無分大小,我們眾生都還在修行的路上,且行且珍惜的為好。

談因果報應我歷來是不主張的,因為大多給你談了因果報應的人,往往後面還有後續手段,沒有分辨能力的人會生起分別心、貪心、色心,就會著了道。

比如,因果報應說一旦來了,讓你捐錢消災者有之;讓你禁錮思想按照所謂大師學說亦步亦趨者有之;讓你天打雷劈疑神疑鬼者有之;這是對佛教教義的大麴解、對佛教的傳播一點好處都沒有。

我所理解的真正佛教教義,初級階段是教會我們發善心、修善行的行為規則(因為末法時代很多規則會以非為是),高級階段已經跳脫了因果、報應、佛、菩薩,是修自己、修心,所以歷史上很多得道的高僧大德,哪裡有那麼多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他們說的反而是最樸實的大白話,讓「文盲」都聽得懂,都得渡的了。

佛陀在很多佛經里都說,導人向善、勸人修行,功德最大的是要給別人傳播佛法,傳播佛教真正的教義。

具體行為可以落實在讓信眾去念誦經書、持誦咒語,甚至憶念佛陀的聖象,這都有莫大莫大的功德。我們在家的人要修行很難很難,勸大家要靜下心來花時間自修最重要,不要把因果和福報寄托在別人身上,想抄近道、走捷徑,不可能的。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佛論道 的精彩文章:

TAG:談佛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