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與鑒真齊名,被日本尊為日本琴道復興之祖,這位浙江和尚竟如此傳奇!

與鑒真齊名,被日本尊為日本琴道復興之祖,這位浙江和尚竟如此傳奇!

原標題:與鑒真齊名,被日本尊為日本琴道復興之祖,這位浙江和尚竟如此傳奇!


守望文化家園 傳承歷史文脈


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浙江新聞頻道,從2018年1月7日起,每周日晚 21:20推出文化專題節目《文化浙江·大講堂》。節目以講座為載體,邀請省內人文社科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以文化的力量為浙江大地提供精神滋養。




他是鑒真東渡後,又一名對日本藝術產生重大影響的高僧。他復興日本琴道,被日本奉為近世琴學之祖。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故事?為何日本琴道,在他手裡復興?守望文化家園,傳承歷史文脈,本期的《文化浙江大講堂》,浙江省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黃大同為您講述《東皋心越:日本古琴復興之祖》




浙江省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黃大同: 唐代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播中國文化的故事,家喻戶曉。但是在浙江,也有一位東渡日本傳播中國文化的浙江和尚,卻鮮為人知。他是繼唐代鑒真和尚之後,第二位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的,從我們杭州走出去的高僧。日本稱他為曹洞宗壽昌派的開山祖師,又稱他為日本古琴復興之祖,還稱他為日本篆刻之祖。同時,他還是當時水戶藩主德川光圀將軍的老師,幾乎也是相當於國師這樣的地位。他是誰呢?他就是東皋心越。


東皋心越的出家,和動蕩的時局有著密切的關係。清軍通過山海關,挾鐵騎踏破中原,直抵江南。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秦淮河上血濺桃花扇。江南的抗請鬥爭此起彼伏。浙江金華蔣家,也參與了反清復明的鬥爭。1646年,清軍突破浙江和福建,危機之下,蔣家將年僅八歲的興儔,也就是東皋心越送到了千里之外的蘇州報恩寺。此後,東皋一生與佛結緣,風雨飄搖,歷難頗多。




浙江省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黃大同:東皋是他的號,心越是他的字,他的法名叫興儔。關於東皋心越,很多日本人士,都說他叫蔣興儔。姓蔣,名興儔。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他的俗姓姓蔣,但是他的法名是興儔,蔣這個俗姓和興儔,是完全不能搭配在一起的。如果一定要在興儔前面加姓的話,那叫釋興儔。心越禪師1639年,出生於浙江金華府浦陽縣洪塘蔣氏人家,該地現屬蘭溪市柏社鄉洪塘里村。8歲時,也就是1647年,被父母送到蘇州報恩寺出家。父母怎麼會忍心把他送到路途遙遠的報恩寺呢?如果我們了解當時歷史,就可以猜測到。心越禪師八歲那年的前一年,正是清兵攻陷南京,揮師江南的時候。那一年,開始擔任南明兵部尚書,後來擔任大學士的朱大典,奮勇抗擊清兵。當清兵攻陷金華府時,朱大典無法挽回局面,他在彈藥庫里引爆彈藥,英勇捐軀。心越禪師的長兄蔣挺,在抗擊清兵,他的父母想保留他的血脈,就趕快把他送到了很遠的蘇州,送得越遠越好。但是進入佛門以後,抗清的種子已經在他心裡種下來。他長大後,又參加了南明政權抗清的活動,最後在福建抗清失敗回到了浙江,投入到了位於杭州皋亭山半山腰的上塔伏虎禪院,當時的主持叫闊堂大文


杭州素有東南佛國的美譽。南宋時,皋亭山上寺廟林立,宋高宗南渡時,曾入住這裡的千年古剎龍居寺。東皋心越所處的明末清初,皋亭山依然香火不輟。上塔伏虎禪院成了他後來開宗立派的祖庭。兩年以後,他到了永福寺修行。如今,在靈隱寺的旁邊,有一座美麗的永福寺。2016年9月14日,《東皋琴譜》回歸首發式就是在這裡舉行的。不過,東皋心越所處的時代,杭州有五所永福寺,他在哪個永福寺,至今還是個謎。



浙江省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黃大同:很多日本書籍,包括中國很多人認為,東皋心越到了永福寺。這個永福寺就是靈隱邊上的永福寺。東皋心越是不是在這個寺廟待了六年,還是有疑問的。第一,杭州那時有5個叫永福的寺院,靈隱邊上的永福寺是一個,今天武林門孩兒巷也有一個,皋亭山上有一個叫永福禪院的,孤山的地方,唐代也叫永福寺,一共有五個地方叫永福寺。究竟在哪裡呢?東皋心越在日本留下的詩文里,說自己在什麼地方呢?永福禪院,不是叫永福寺。院和寺是有區別的,大的佛教禪院叫寺,小的佛教禪院叫做院,東皋明明白白的,白字黑字的寫下,他當初待了六年的地方,叫永福禪院,不是永福寺。第二,東皋是在皋亭山上塔伏虎禪院闊堂大文門下學習的,闊堂大文是從皋亭山腳下一個很大的寺院崇先顯孝禪寺,到了幾百米遠的上塔伏虎禪院,擔任住持東皋心越從福建回到浙江,投奔到他名下。那麼你想,他的師傅是從一個大寺出來,到幾百米遠的上塔伏虎禪院擔任住持。東皋心越要出來時,就在皋亭山上找一個寺院,這個可能性不是沒有。更重要的證據是,他自稱東皋心越,這個名稱是他到了日本後自己稱呼的。但是這很奇怪,因為按照佛教規矩,一般都是前面是字,後面是法名。東皋心越應該自稱心越興儔。事實上,他的師父在給他發畢業文憑時,就寫著心越興儔。東皋哪來的?有人說東皋是在浦江的山上,什麼地方的名稱。根本不是,查了清朝時候《仁和縣誌》,上面說的非常清楚,我們今天的半山,今天的皋亭山,當初的簡稱叫東皋。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琴棋書畫四藝,琴排名第一。「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古琴又叫七弦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流傳的琴曲中,有相當一部分曲目附有歌詞,可以吟唱。琴曲與詩歌互為補充,稱之為「琴歌」,也稱「弦歌」。在古代,這就是「流行歌曲」,而心越所學、所傳的,正是這種琴歌。



浙江省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黃大同:他很重要的一個活動,就是古琴。他研習了當時很著名的,清朝初年一個叫庄臻風的琴家。庄臻風是一個江蘇的琴家,但是非常喜歡杭州,他一直客居西湖彈琴。1668年,東皋從福建回到杭州時,庄臻風其實已經在前年去世了。所以東皋從福建回來時,是沒有碰到庄臻風的,但是他有一點可以肯定,他一定是研習了庄臻風的譜子。為什麼呢?因為東皋心越帶到日本去的,以及他在日本傳授的,絕大多數都是琴歌。而當時在明末清初時,在我們江南一帶,形成了一個學習琴歌,創作琴歌的高潮。很多琴家都出版了琴歌的譜子,包括這個庄臻風,庄臻風創作的14首琴曲中,裡面有8首都是琴歌。東皋心越在1668年到1676年這八年,他肯定是研究學習了這些琴歌的琴譜,那麼他有沒有老師呢?他有一個老師。東皋心越留在日本的文獻裡面,說了他的老師叫做儲虛舟,儲虛舟這個名字好像有點佛教意思的感覺,但現在無法考證,儲虛舟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1676年,心越禪師從杭州東渡日本,這一待就是19年。當時江戶的日本統治者德川光國,拜了兩個中國老師。一位是朱舜水,德川光國在他的教育下,開創了獨樹一幟的水戶歷史學派。另外一位就是東皋心越。 在日本,心越禪師一邊弘法,一邊授藝,求教者接踵而至,聲名遠播,被尊為篆刻和古琴之祖。其中,功績最大的,當數琴道。


浙江省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黃大同:他主要的貢獻,是在佛教和古琴音樂上面。佛教方面,日本至今還留下兩個尊他為祖師的寺院。一座是位於東京邊上茨城縣水戶市的祗園寺,另外一個是位於群馬縣高崎市的少林山達摩寺。特別是前面一個,當初東皋心越到了日本以後,在德川光圀的支持和策划下,開山典禮非常隆重。



德川光圀帶領了一大批儒官、武士,日本各地趕去的僧人,當時記載有一千七百多位,盛況空前。藝術上說,他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古琴音樂。唐代古琴就傳到了日本。今天日本的皇家倉庫正倉院,還保存著唐代傳到日本的古琴。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古琴沒有在日本流傳,束之高閣。一直到了東皋心越,推廣了我們杭州帶過去的古琴,日本古琴才開始重新復興,所以日本人稱他為古琴復興之祖。他傳授的絕大多數都是琴歌。為什麼呢?理由很明顯,因為他是要傳播古琴,如果你很高深的古琴曲子,日本學生就很難接受。



這本是東皋在日本傳授的琴譜,這裡面注的有日文,所以叫做和文注。它就很明顯是為了方便日本人學。我們從2000年開始,我們就在杭州舉辦了古琴的音樂會,演奏東皋心越的作品。杭州也把東皋的古琴音樂,確定為杭州市的市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東皋心越既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推動了日本古琴音樂發展。同時在三百多年之後,把東皋心越的古琴音樂,又接回到了杭州以後,等於是把三百多年前失傳在杭州的這一支古琴音樂,又重新接回到杭州。這個意義是非常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新聞頻道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強賣家曝光!網友:我買還不行嗎……

TAG:浙江新聞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