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懂宋瓷:如同悟道 需要時間

讀懂宋瓷:如同悟道 需要時間

「中國收藏家恐怕要過三十年才能懂得宋瓷的寶貴。」英國著名收藏家吉賽曾對周繼海(國內資深鑒藏家)這樣說。

不可否認的是,在最近幾年的拍賣市場上,無論是元青花,還是明清官窯,都屢屢創下天價,而如今的收藏家大多以市場為導向,自然會忽視宋瓷。

但是,這還不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有更深的悲哀。先聽周繼海說說一位國內老資格藏家的故事吧。這位老兄收藏了幾百件清代瓷器,對清瓷情有獨鍾。一次,他跟周繼海開玩笑說:「你收藏的那些宋瓷又灰又暗,這清瓷明亮靚麗,就像兩位姑娘,一個黑了吧唧,一個又白又嫩,你喜歡哪個?」

除了這樣的比喻外,他還做了一番「專業」的分析:「宋瓷工藝手法簡單,不像清瓷有鋪天蓋地的紋飾,有斑斕的色彩,有碩大的器形。」最後,他還總結道:「宋瓷不幹凈不漂亮,沒有擺相,起不到裝飾的作用,不適應現代生活。」

周繼海認為,清代官窯瓷的生產,從成本的投入、工藝的改進、原料的精純以及品種創燒等方面都是前人無法比擬的。但從作品的藝術表現力以及作品所呈現的思想性和鮮明的美學觀念上,宋瓷的內涵更豐富。

為什麼這樣說?周繼海覺得,乾隆瓷有許多草原文化的痕迹,鋪天蓋地的紋飾正像草原上萬紫千紅的花草一樣,這種美學表現,實際上已經偏離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那就是含蓄典雅,平和深邃。

實際上,那位藏家和周繼海評價瓷器的最大不同在於,一個只注重表面的工藝水平,一個從文化和時代背景中去考察。

國外藏家如何理解中國瓷器呢?周繼海介紹,中國人往往只限於從工藝角度縱向比較瓷器的優劣,如元青花、成化鬥彩、清代琺琅彩,這些都是陶瓷工藝發展史上的創新,因而受到尊寵;

外國人則喜歡從全球範圍的視角去考察,喜歡縱橫結合。比如,對於清瓷來說,中國人會說它的工藝水平達到了歷代瓷器的頂峰,而外國人會覺得在工業革命都已經發生時,這些手工玩意兒已不算什麼了。

相比之下,外國人相當佩服宋瓷。在1000年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還沒解決陶器到瓷器的轉變,也就是無法改良原料,以及無法提高燒結溫度。但中國早在兩晉時就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在宋代時已經能夠做出成熟的瓷器,這是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肩的。

比利時收藏家馬克就評價說:「宋代是中國藝術發展的輝煌期,無論是書畫還是瓷器,都出現了許多驚世之作」。

馬克還曾用西方藝術理論分析了宋瓷:「它的器形美在線條上,吸收了中國繪畫的精髓,有對稱的美感;表現手法簡潔,只用釉色說話,而少有紋飾,跟西方極簡主義的手法有相似點。」

除了這些讚譽之外,宋瓷實際上也成為外國頂尖藏家爭奪的熱點。周繼海介紹,外國藏家收藏中國瓷器偏愛高古瓷,那些在國外拍賣市場呼風喚雨的明清瓷器,買家大都來自中國。

而對於周繼海來說,宋瓷早已超出了藝術品的範疇,它帶給人的是一種靈魂的震撼。「藝精品高」,是他對宋瓷的簡單概括。「宋瓷釉色感覺很自然,比如天青色,像是雨後初晴一般,還有天藍色,像青藏高原的天空,凝重而柔和,純真而深不見底。」在這些釉色上,蘊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生觀,那就是含蓄而厚重。「觀賞宋瓷,其實就是在悟道。」歷代文人都對宋瓷青睞有加,最近的便是「民國四公子」,對宋瓷萬分喜愛。宋瓷是秘而不宣伴君側的御用品,當時就連大臣們都很難見到。

無論是對元青花的追捧,還是對乾隆瓷的熱炒,都顯示出當今藏家趨同的審美取向,那就是崇尚富麗堂皇的視覺快感。當人們享受視覺盛宴時,卻忘記了在消費過後需要有靈魂的反芻和激蕩。既然藏家們只滿足於淺表化的審美取向,自然難以讀懂宋瓷的精妙,無法和宋瓷對話。

部分宋瓷欣賞: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瓷器微觀鑒別:初學者必讀!瓷器微觀典型特徵
鑒賞小知識:古瓷上的酥光、寶光、蛤蜊光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