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劉以鬯經典」責編陳彥瑾:他的文學成就還未被充分認識

「劉以鬯經典」責編陳彥瑾:他的文學成就還未被充分認識

「劉以鬯經典」責編陳彥瑾:他的文學成就還未被充分認識

2016年拜訪劉以鬯夫婦時合影。前排左起:劉以鬯先生,劉以鬯夫人羅佩雲;後排左一:「劉以鬯經典」編者梅子,左二:「劉以鬯經典」責編陳彥瑾,左三: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副總經理陳儉雯,左四:劉以鬯夫人的外甥女

這是我做編輯19年,第二次經歷,書剛出版,作者仙逝。上次是3月31日雷達先生,這次是6月8日劉以鬯先生。2018年,我在跟時間賽跑,卻永遠無法戰勝時間,留住遠去的大師。

劉以鬯先生走了。他把屬於自己的時代,屬於自己的詩意,屬於自己的百年記憶,留在了作品裡。

他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

在潮濕的淚光中,我看見他遠去的背影,穿越時光,驚艷了當下。

我見過98歲時的劉以鬯。面貌清癯,神情俊朗,像北京的秋天一樣爽利,一如他的文字,清朗、乾淨、簡潔、靈動,一塵不染,沒有一絲多餘。

他有著純粹的文心,有著孩童般的奇思異想,有著少年般的詩意,有著古典文人的風骨、情懷,又有著現代的不羈的靈魂,所有這些化成文字,便是他與眾不同的純文學觀念,使他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寫出了一批具有世界意義的現代主義作品。

只是,總體感覺,劉以鬯的文學成就還未被中國文壇充分認識,這位偏居一隅的「香港文學一代宗師」,在中國文壇還顯得頗為寂寞。世人只知王家衛,少有人知劉以鬯,這既是純文學的寂寞,也正是《酒徒》里那位苦悶文青所憤懣的。但願「劉以鬯經典」系列的出版,能夠使更多讀者、學者認識和了解這位大師級的作家。

「劉以鬯經典」責編陳彥瑾:他的文學成就還未被充分認識

「劉以鬯經典」系列:《酒徒》《對倒》《寺內》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6月

一、 生命最後歲月里審定的一套書

2015年,我與香港作家梅子老師聯繫,請他編輯《劉以鬯文集》,同時精選劉以鬯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經典作品《酒徒》《對倒》《寺內》,結集為「劉以鬯經典」系列出版。這三部作品創作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迄今已有多個版本,劉老也對作品分別做過局部修改,使得不同版本略有差異。梅子老師精心擇選了三部作品的最佳修訂版本,其中,《酒徒》依據的是2003年香港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推出的修訂版;《對倒》依據的是2000年香港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付梓的長、短篇合一版;《寺內》篇目、分輯、排序依據的是1977年台灣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的初版本,收錄的14篇小說則儘可能優選劉老後來的修訂本。

除作品優選最佳版本外,梅子老師還選編了各版本序文、前言及相關評論文章作為附錄,並為作品中的人名、地名、外國作家作品及影片譯名、常用語、粵語、英語等補充了大量注釋,使讀者更容易理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作品。比如「手指舞廳」「捉黃腳雞」」鞋金「」頂手「「派青架」「土豆舞「人手竹刀尺」「明克」等,若不加註釋,讀者可能會不明其意。編輯過程中,我和另一位編輯周方舟與梅子老師一起補註,花費了大量時間,每一條注釋梅子老師都要請劉老確認,而劉老年事已高,則須劉太協助。後來,劉老已不能作答,便由劉太確認,有些則請教相關專家,比如「兜喜神方」的注釋請教了道教方面專家,H3的注釋請教了建築方面專家,Brawlywood等英文譯註我請教了社裡外文部的編輯們。

這三部作品,正如劉老自己所說,「我無意寫歷史小說,卻有意給香港歷史加一個注釋。」香港學者林少陽也說:「劉以鬯之所以被視為香港文學的代表,不僅是因為他的文學展開於香港,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記述了另類的香港歷史。」創作時,劉老以簡潔的文字、靈動的構思植入他所經歷的時代和歷史,其中一些帶有歷史印記的辭彙,只有補充注釋後,今天的讀者才能讀懂其中的歷史內涵。可以說,補充注釋的過程,也是還原歷史的過程。而這套由最劉老在生命最後歲月里審定的「劉以鬯經典」系列,無疑是最有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的一套劉以鬯作品。這套書也得到了莫言、劉再復、蔣勛、龍應台、孫立川、陳曉明等諸位名家的鼎力推薦。

「劉以鬯經典」責編陳彥瑾:他的文學成就還未被充分認識

「劉以鬯經典」系列(全三冊)

「劉以鬯經典」責編陳彥瑾:他的文學成就還未被充分認識

2018年4月時的劉以鬯夫婦

二、純粹的文心,不羈的靈魂

香港學者孫立川說:「二十多年前,因文學之緣而認識了劉以鬯先生,總覺得他永遠都保持著上海文化人的習慣,西裝革履,梳著整齊的髮型,鐘意飲咖啡、吃西點、品嘗美食,談吐文雅,對西方文學流派及其手法十分熟悉,對內地、香港的文壇更是如數家珍。讀他的小說,似乎可以看出他濃濃的上海情意結。」

很遺憾,我沒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劉以鬯先生,編輯過程中,一直是通過梅子老師與劉老夫婦溝通。不過,慶幸的是,2016年,我因為其他事宜路過香港時,曾拜訪過劉老夫婦,與劉老有一面之緣。我見到的是98歲時的劉老,面貌清癯,神情俊朗,像北京的秋天一樣爽利,一如他的文字,清朗、乾淨、簡潔、靈動,一塵不染,沒有一絲多餘。他有著純粹的文心,有著孩童般的奇思異想,有著少年般的詩意,有著古典文人的風骨、情懷,又有著現代的不羈的靈魂,所有這些化成文字,便是他與眾不同的純文學觀念,使他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寫出了一批具有世界意義的現代主義作品。

編輯時,我常常為作品的奇妙構思、令人驚艷的實驗性筆法和醉倒一代代文青的語言而拍案叫絕,像「如果酒可以教我忘掉憂鬱,又何妨多喝幾杯。理智不良於行,迷失於深山的濃霧中,莫知所從。有人借不到春天,竟投入感情的湖泊。」「 借來的愛情,只是無色無臭無形的一團,游弋在黑暗中,與黑暗無異。寂寞被囚在深夜的斗室中,而慾望則如舞蹈者。突然想起幕前的笑容與幕後的淚水。」「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看到的種種,也是模模糊糊的。淳于白一直在懷念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類似的金句,撒滿小說。怪不得喜歡劉以鬯作品的,都是年輕人,因為他的作品裡跳動的,是一顆純粹的文心,還有一個不羈的靈魂。

「劉以鬯經典」責編陳彥瑾:他的文學成就還未被充分認識

2018年春節時的劉以鬯夫婦

三、永恆的經典,激蕩了時光

《酒徒》是劉以鬯先生名聞遐邇的代表作之一,被譽為「詩化意識流小說開山之作」和「現代文人小說高峰」,入選「20世紀現代小說經典名著百強」。2004年引發香港導演王家衛拍攝電影《2046》,2011年由香港導演黃國兆拍攝成電影。它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經濟盛行,文藝也高度商業化的背景下,一位藝術良心未泯的作家,掙扎於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中,不願典賣自我價值而不能,只好一面煮字療飢,靠寫文字垃圾求取生存,一面自責懺悔,借酒麻醉,沉淪為不能自拔的酒徒。

「劉以鬯經典」責編陳彥瑾:他的文學成就還未被充分認識

這是一部穿越時光的作品,對於今天生活在商品化大潮中的讀者來說,閱讀《酒徒》定然會有濃濃的似曾相識之感。書中酒徒的醉言醉語,說出的恐怕也是今天在商業規則面前苦悶掙扎的文青們的心聲。《酒徒》也是一部關於小說的小說,一部前衛藝術的雜燴。它的語言、技巧、表現手法和文學觀念都以創新性和藝術性,穿越時光,驚艷當下。

《對倒》最令人驚嘆的是與眾不同的構思和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可謂開文藝越界之先河。它寫一個上海移居香港、在回憶中懷舊的中年男子,一個香港土生土長、在幻想中憧憬的青春少女,他們互不相識,各自遊盪在70年代的香港街頭,帶著各自的見聞和感受迎面而行,又背向遠去,僅有的一次邂逅,也是擦肩而過……「對倒」指一正一負雙連郵票,借用此形式,劉以鬯於1972年創作了長篇小說《對倒》,後又濃縮為短篇,「劉以鬯經典」選用的是長、短篇合集。2000年,《對倒》引發香港導演王家衛拍攝電影《花樣年華》。

「劉以鬯經典」責編陳彥瑾:他的文學成就還未被充分認識

《寺內》收入了14篇新穎多彩的中短篇小說,熔想像與詩意、古典與現代於一爐,或為故事新編,如《寺內》《除夕》;或表現香港現代都市之人與事,如《對倒》《鏈》《吵架》《赫爾滋夫婦》《龍鬚糖與熱蔗》《聖水》等;或探求生命哲理,如《蟑螂》。這部結集於1977年的經典小說集,篇篇有創意,篇篇是佳構,以「求新求異」的文體實驗,彰顯現代小說的新銳與性靈,至今令人驚艷而掩卷慨嘆:原來小說可以這麼寫!讀過《寺內》的讀者,心中都會湧起拿起筆來寫小說的衝動。

「劉以鬯經典」責編陳彥瑾:他的文學成就還未被充分認識

這三部作品,代表了劉以鬯先生的文學成就,而且,從現在的眼光去看,它的語言、藝術、觀念等等都依然是前衛的、新銳的,同時,它又是古典的、中國的、歷史的,它是從中國土壤上生長出來的不老的現代藝術之花。

「劉以鬯經典」責編陳彥瑾:他的文學成就還未被充分認識

《寺內》初版時,劉以鬯夫婦攝於香港

四、詩化意識流,小說新道路

意識流是劉以鬯作品的標籤化字眼。

在《酒徒》初版序中,劉以鬯先生介紹意識流說,意識流這個名稱首先出現於心理學家詹姆士的文章,第一個運用於小說的是杜雅丹,後來,伍爾夫、喬伊斯、普魯斯特等作家在小說中運用此手法。劉以鬯認為,意識流是小說家探求內在之真實的一種技巧,而非流派。「現代社會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社會,只有運用橫斷面的方法去探求個人心靈的飄忽、心理的幻變並捕捉思想的意象,才能真切地、完全地、確實地表現這個社會環境以及時代精神」,這是寫實主義所不能完全做到的。正是出於這樣文學觀念,劉以鬯寫出了《酒徒》,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但也有人說,30年代穆時英等人的新感覺派小說也運用了意識流,所以,「劉以鬯經典」系列對《酒徒》的介紹採用的是「詩化意識流小說的開山之作」,強調劉以鬯小說開創的是「詩化意識流」。這是因為,劉以鬯小說的意識流不僅僅是技巧,更是觀念,不僅僅要寫出「內在真實」,還要寫出「與眾不同的小說」。

而劉以鬯認為,由於電影和電視高度發達,小說必須開闢新的道路,其中,詩化小說——讓小說與詩聯盟——是《酒徒》探討的小說新道路。他說,「寫《酒徒》時,我故意使詩與小說結合在一起」,並引用柯恩的話:「詩是使文學繼續生存的希望」。所以,學者楊義稱劉以鬯的意識流小說為詩化意識流、東方意識流。他的作品,將人的內在真實如行雲流水般描繪出來,讀的時候你會被他詩意的文字、跳脫的字句和驚艷的想像所感染、所征服,不由心生讚歎:大師手筆,寫得真好!

「劉以鬯經典」責編陳彥瑾:他的文學成就還未被充分認識

創作《酒徒》時的劉以鬯

五、南天一隅,大師寂寞

學者楊義曾說:「如果這樣談論劉以鬯,說他承受著香港商品經濟浪潮鋪天蓋地的衝擊,以始終不懈的藝術真誠,在南天一隅出奇制勝,率先使華文小說與世界新銳的現代主義文學接軌。那麼他在香港甚至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也就凸現出來了。」並說:「香港文壇應該為出了劉以鬯而驕傲,他創造了獨具魅力的東方詩化意識流藝術,屬於東方,又屬於現代,代表著香港探索文學的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是對劉以鬯文學地位的中肯評價。

只是,總體感覺,劉以鬯的文學成就還未被中國文壇充分認識,這位偏居一隅的「香港文學一代宗師」,在中國文壇還顯得頗為寂寞。對於大眾來說,世人只知王家衛,少有人知劉以鬯,這既是純文學的寂寞,也正是《酒徒》里那位苦悶文青所憤懣的。但願「劉以鬯經典」系列的出版,能夠使更多讀者、學者認識和了解這位大師級的作家。

劉以鬯先生走了。他把屬於自己的時代,屬於自己的詩意,屬於自己的百年記憶,留在了他的作品裡。

他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

在潮濕的淚光中,我看見,他的背影,穿越時光,驚艷了當下。

《酒徒》(978-7-02-013541-7)定價:59元,2018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對倒》(978-7-02-013540-0)定價:53元,2018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寺內》(978-7-02-013539-4)定價:55元,2018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劉以鬯經典」系列(全三冊),定價:175元,2018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劉以鬯經典」套裝(酒徒 對倒 寺內)》。

-end-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