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華為、榮耀的雙品牌模式不可複製?

為什麼華為、榮耀的雙品牌模式不可複製?

作者:歪道道

來源:歪道道(ID:wddtalk)

6月6日榮耀新機發布會上,看著首次參加的余承東卻率先登台,難免感覺有些意外。

而在他揭秘嚇人技術之前,一番豪言再次令外界看到了華為的野心:2018年華為+榮耀雙品牌的銷量將突破2億台,並且中國市場份額預計超過30%,在未來預計這一數字將變成40%。

顯然,穩居全球第三、接近第二的位置,給了華為超越蘋果充足的信心,而在這一目標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榮耀,也隨之迎來新的突破,尤其是技術上。比如這次被余承東稱之為「給安卓系統帶來前所未有超越」的GPU Turbo,可令手機的圖形處理效率最高提升60%,同時將SoC能耗最高降低30%。

GPU Turbo是在系統底層對圖形處理框架進行重構、實現軟硬體協同的關鍵技術突破,而這一技術首發榮耀新機,似乎也別有深意,是雙品牌戰略優勢持續擴大,還是榮耀衝擊更高端的技術力證?

1

榮耀正在率先掀起互聯網手機的技術競爭?

在華為終端體系中,榮耀確實一直是新技術採用的先行者。從雙攝、2.5D玻璃機身到3D全面極光玻璃,雖然體驗改進,但大多偏向硬體層面的局部創新,而GPU Turbo則致力於安卓系統底層構架的圖形處理,一旦技術日臻成熟,可能意味著未來智能手機即便在配置一般的情況下,也能發揮出強勁的性能。

這種適用性廣的革命性技術,首發榮耀新機,確實令人頗感意外。究其原因,可能在於華為對榮耀寄予了更高的期待,以及對雙品牌戰略實行的認可。

自2013年底成立,榮耀就一直共享華為的技術積累,前兩年優秀的市場表現,令華為下定決心正式進行雙品牌運作。時至今日GPU Turbo首發榮耀,雖說是雙品牌攜手共進的一貫作風,可將這項技術首先落地於榮耀,直接說明華為意在進一步放大雙品牌的戰略優勢,而余承東首次在榮耀手機發布會與趙明聯手發布,顯然也是認可並滿意榮耀手機獨立品牌發展。

同時,對榮耀而言,在打敗小米、成為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之後,它也不得不面臨更深層次的突破,這時產品端的重大技術革新,可能就是達到新高度的唯一出路。

從這個角度看,GPU Turbo首發或許只是一個開始,未來華為對榮耀的技術支持還將繼續傾斜。

拋開首發深意,放大到整個互聯網手機行業來講,以榮耀的領先地位推測,多重技術加碼之後,榮耀是否會掀起互聯網手機的技術戰爭,也成了一個現實性問題。只不過,互聯網手機真的走過了性價比比拼的階段嗎?

我們看到,一些主攻線下渠道的品牌,開始以簡配低價切入互聯網手機,而小米依舊在靠紅米拉動整體銷量,性價比和互聯網營銷似乎依舊佔據主流。但是從行業發展趨向看,互聯網手機也在急切追求品牌升級,在這點上,榮耀無疑走在最前端。

去年618電商大促數據顯示,3000元以上的定價打碎了過去用戶對於國產互聯網手機的傳統認知,手機電商渠道已經慢慢告別過去的粗暴型降價模式。比如,定價接近3000元的榮耀V9就獲得了2000—2999價位段單品累計銷量冠軍。而GFK發布的《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消費趨勢洞察報告》也佐證了這一點,報告顯示,消費者購機正在擺脫性價比,向品質但不失個性的趨勢遷徙。

總而言之,如果互聯網手機開始陷入技術的單點競賽,那麼無論是有雙品牌效應支撐,還是背靠華為強大的技術研發,榮耀的競爭力無疑是最強的。

2

為什麼華為、榮耀的雙品牌模式不可複製?

2017年上半年的手機銷售數據出爐,市場調查機構GFK和賽諾的報告都顯示,榮耀超過小米,成為互聯網手機品牌第一。

多年前余承東的這個預言隨著他出現在榮耀的發布會上已經成真,甚至高於預期。華為+榮耀雙品牌的手機銷量7年間實現了51倍的快速增長,2017年出貨量達到1.53億台,根據GFK數據顯示,目前已穩居全球第三、接近第二位置。

其實除了華為、榮耀,國內手機廠商實行雙品牌模式的不在少數,比如小米和紅米、魅族和魅藍。然而相比榮耀連年攀升的業績狀態,他們各自的雙品牌戰略效應可謂是差強人意,魅藍正式獨立後才不過一年時間,再次被併入魅族,而紅米穩固低端手機市場,雖為小米抽身性價比漩渦提供了機會,可惜並沒有如願衝擊中高端。

華為、榮耀並不是雙品牌運營的首創者,可卻成為這一戰略唯一的勝出者。拋開榮耀本身較高的執行力不談,成功原因在於真正實現了差異化運作和互補效應,而小米、魅族的雙品牌更像是簡單的業務分割。

作為兩個獨立的品牌,華為和榮耀用戶群體的區分代表兩種不同的定位,但這只是雙品牌運營最基礎的要求,更關鍵的是發展模式的差異化。華為手機重點拓展線下渠道、擴大品牌影響力,這種傳統的運營模式更適合維持其原本在中高端領域的地位,而榮耀因為鎖定的是年輕用戶群體,借鑒互聯網商業模式的輕資產、高效率,才能快速取勝。

兩種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並駕齊驅,令雙品牌同時聚攏了市場上最有消費能力和數量最為龐大的用戶群體,由此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在全球市場,華為+榮耀的銷量都在持續增長。

如果說小米、魅族在運營模式上或許還能模仿華為,但雙品牌的互補效應得益於榮耀用戶流向華為的閉環生態,這是其它任何手機品牌都不具備的核心優勢。

簡單來講,華為在國內的高端機定位越來越穩固,隨著榮耀用戶消費能力提升,在產生換機需求後他們的首選也有可能就是華為。這時候榮耀對這部分群體購機影響因素、行為習慣等數據的把控,其實就是在給華為搭建橋樑。

而反過來想,華為給予榮耀的則是優秀的技術基因。此次發布會上,余承東再次為榮耀的產品實力做了背書,現場發布華為公司的整體研發實力:截至2017年,10年間華為研發投入已達3940億元,僅2017年研發投入就達104億歐元,占營收的14.9%,超過蘋果、位列全球研發投入排名第六位。

最開始的榮耀頂著華為的光環壓力猶存,而如今已然成長為全球年輕人最愛的科技潮品。

3

獨立運營的榮耀為何能夠多次定義互聯網手機?

從2013年榮耀品牌獨立到雙品牌戰略確立,直至今日,其實榮耀發展路徑和模式選擇並不是一帆風順。一開始,對於擁有同樣技術、製造背景的兩個手機品牌,榮耀模式的未來前景,是華為內部爭議最大的焦點,而這也直接關係到如何處理內部資源、權力分配的核心問題。

在趙明接受採訪、講述雙品牌戰略成功之處時,他表示一個雙品牌戰略確立的必要性,在於有沒有給第二品牌足夠的授權,以及足夠的成長空間和足夠的試錯。同時在面對與華為系列手機產生衝突時,品牌管理者的魄力也實屬重要。

關於這點,余承東「讓子彈飛一會兒」的態度,儼然給榮耀獨立運營提供了最佳助力,而他與趙明的相互配合,也是雙品牌戰略走向成功的必要因素。可能正是有了這層保障,榮耀果斷放棄華為的既有優勢,開闢了一種完全差異化的模式,這才逐漸構建了榮耀獨立運營的穩固基礎。

榮耀的獨立精神對外衍生,直接表現為超越小米對互聯網手機的界定,憑藉「質價比」在技術和市場上,打破消費者對互聯網手機的固有認知。這背後產品和服務的過硬實力,所依賴的就是技術革新。

以AI手機為例,榮耀V10搭載新一代人工智慧晶元麒麟970,內置全新獨立的NPU神經元網路單元,這是業內第一次在手機晶元中出現了專門用於人工智慧方面計算的處理單元,領先行業至少半年。在其他互聯網手機依然膠著於性價比的時候,榮耀意在引領技術風潮。

如果沒有榮耀全面獨立模式的探索,雙品牌戰略的結果恐怕也只是複製了華為的一個影子,榮耀的成功亦是華為的成功。

而對整個智能手機行業來講,與其說榮耀的新技術嚇人,還不如說是背後的雙品牌戰略令競爭者心驚。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晨讀 的精彩文章:

一群正在迅速崛起的城市!挑戰與機遇並存

TAG:金融晨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