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文章我在審稿時都沒有用「拒稿」的結論,但還是悲劇了

這些文章我在審稿時都沒有用「拒稿」的結論,但還是悲劇了

今天又接到一國際刊物主編來的郵件,通知我某某文章被拒了。

這樣,今年上半年來邀請審稿的8篇文章(4篇為中國學者論文),就有4篇被拒了。其中2篇為中國學者論文,2篇為其他國家學者投稿的論文。

但說實在的,這些文章我在審稿時都沒有用「拒稿」的結論,因為我相信文章是改出來的。

這些文章報道的研究工作有值得參考的地方,只要根據審稿意見修改提升,是能夠達到刊用的水平的。

結合自己的投稿經歷,覺得現在一些專業領域的主流國際刊物,稿源較多,選擇餘地增大,對稿件質量要求明顯提升。

因此,這裡總結一下拒稿論文的幾個特點,以供參考。

1. 英語寫作水平較低。

拒稿的4篇論文,3篇為非英語國家學者的論文。

包括那篇英語國家學者的論文在內,我認為它們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英語寫作水平未達到基本要求。

2篇中國學者論文[1篇第1作者為(博士)研究生,1篇第1作者為副研究員],中國式的英語表述較多,這些中國式的英語表述,有些我能猜出它們的含義,有些則摸不準。

作為審稿人,真希望論文被錄用,但對語言表述又「愛莫能助」。

2. 論文報道的研究工作多是花大價錢的。

被拒的4篇論文報道的研究工作,都是花大價錢做出具體研究工作。記得1篇文章報道同位素就包括了Rb-Sr、C、H、O、S等放射性和穩定同位素的分析結果。

雖然工作的創新性不是很強,但工作是花了不少時間、精力和價錢的。且分析結果對其所研究的地區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認為這篇文章修改後可以錄用,就用了「Major revision」審稿結論,指出論文的最大問題是:對Rb-Sr、S等同位素分析結果的理解和解釋不到位、不深入,並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但沒想到最後還是被拒了。

另一篇文章則是對某湖泊沉積物進行系統的微量元素分析之後,對沉積物樣品進行續級分離實驗和分析。

該文報道的研究工作,工作量大,花費不菲。

應該說,其得到的數據資料還是有參考價值的。但該文的問題是研究方法缺乏創新,對研究地域的前人研究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和分析,因而對取得數據資料的科學價值挖掘不夠。

也用了「Major revision」,但該文在我的審稿意見提交後,立馬就被拒了。

3. 論文都是大課題支持下的研究工作。

前幾年,地質行業和環保工作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投入了大量的經費進行科學攻關。

這一點在審閱的4篇中國學者論文中得到很好的反映。作為審稿人,真是羨慕論文的作者,特別地羨慕!

4. 論文創新不足。

創新不足是被拒論文的最大硬傷。

4篇論文中,有1篇是有明顯創新的,不但研究方法有創新,而且研究結果也明顯有創新。

其投的刊物也是一個較好的、有悠久辦刊歷史的專業刊物。但該文第1作者為研究生,通訊作者為某研究員。

估計通訊作者對論文沒有引起重視,沒有認真把關,使得該文因語言表述這個原因被拒。

因為我看到另一審稿人的審稿意見,是明顯沒有弄清作者的意圖和論文報道研究工作的目的。

另外3篇論文報道的工作多是重複性的工作。不但是十幾年前研究方法用於不同對象甚至同一對象的重複,而且是幾乎沒有新意或者新意突出不足的重複。這是被拒重要原因。

論文被拒畢竟不是件好事。但我們必須面對。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指南針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中英文同時發表的盲點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