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田舊城歷代人文遺勝跡——古橋

古田舊城歷代人文遺勝跡——古橋

古田舊城歷代人文遺勝跡——古橋

江山

功農橋

在舊城西,元時建古時邑令於此舉行動耕活動。故而得名。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毀後重修,清邑諸生林首達詩:「一望平疇春水溶,環橋樹色綠茸茸。煮葵燒筍開新釀,相約明朝候勸農。」

紫橋

紫橋在縣城東北,宋時已有此橋,但無詳細記載。清順治年間建,是舊城北溪兩岸通行的唯一大橋,為兩邑交通孔道,為歇山頂拱木亭廊橋。清乾隆十一(1746年)毀於水。後歷時三年重建,屬木廊橋,十分壯觀。

舊城紫橋全景(民國20年)

橋建六墩七拱,中間五孔跨度大,可通舟楫。橋高

12米,長180米,寬5.7米。橋頭兩端築有馬頭墩牆,橋中豎48根柱,柱上有名人學者題聯。橋中有神龕、坐欄,雕椽畫梁,斗拱飛檐。

乾隆《古田縣誌》載:「玉田之勝在翠屏山,而紫橋實為山之襟帶。溪光澄碧,長虹卧波,當古屏二邑通道,凡官吏驛使之去來,耕牧商販之往返,駢肩錯趾,幢幢於岐路

者,莫不由此而通。」清嘉慶、光緒及民國年間都有重修。

民國22年(1933年)毀於兵燹。後改建成石墩木板公路橋。

舊城城內小河渠舊時也建有多座木廊橋,遷城前多已廢。

便民編安:早期在路橋意義之上,往往被賦予更深意義和故事,很有意思。特別被一些文人雅士點睛以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田便民網 的精彩文章:

今年麻筍是小年——自留地挖筍

TAG:古田便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