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那裡有面鏡子

看!那裡有面鏡子

大家好,這裡是半年更公眾號。為什麼隔了這麼久不更新呢?主要是因為懶,昂,懶。

今天就來聊聊一部過氣美劇《西部世界》。西部世界在16年下半年剛開播的時候,風頭一時無兩,立刻掀起了關於人工智慧覺醒、意識本源的熱烈討論,再配合當年阿法狗擊敗李世石、柯潔稱霸圍棋界的熱度,當時的輿論環境各路大V紛紛驚呼AI崛起,人類危矣,讓吃瓜群眾都快以為我們離黑客帝國、終結者就一步之遙,明天就要被機器人革了命,成為階下囚。

到現在兩年過去了,機器人覺醒是遙遙無期,西部世界第二季倒是終於出了,不過就像娛樂圈的八卦熱點,隔個幾天熱度就下來了,更何況隔了兩年,過氣也是理所當然。

其實回看西部世界第一季,整個故事的主線就是機器人的覺醒,從開始的遵從自己的故事線,按照代碼的安排不斷循環,(中間省去N個字)到後來德妹一槍崩了福特,屠殺達洛斯董事會高層,拉開了機器人革命的序幕。那麼這個故事有一個核心的問題,那就是——什麼是覺醒?有童鞋會說開始反抗人類就是覺醒啊!那麼我們假設一種情況,如果德妹對人類的反抗本身就是福特寫好的劇本呢,是提前寫好的故事線呢?那麼這樣恐怕就不能叫覺醒了吧,充其量只是福特手裡揮舞的刀。所以所謂覺醒,應該是指意識覺醒。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意識覺醒?或者說意識覺醒的要素是什麼?

我們一般把機器人的意識覺醒對比於人類本身,那麼我們就以人類作為對照組,一個個分析各個要素。

是因為邏輯嗎?我們知道人類可以對世界進行交互,根據現實來做出相應的反應,而這些反應都是基於邏輯的。有童鞋可能會說,不對啊,人是情感的動物,人有時候就是根據情感來做出反應的。當然,人很多情況做出的選擇是基於感情的,但我認為感情只是邏輯的另一種體現而已,比如王二狗子因為暗戀隔壁村村花二丫,所以在半價賣給她地瓜燒的時候還送了她一根玉米棒,

雖然這個事情違反了市場原理,但事件的邏輯鏈依然是成立的,即暗戀二丫——想表達好感——低價賣地瓜燒加送玉米棒。好,既然我們知道了邏輯是人類行為的基礎,那麼是否可以說邏輯即是意識呢?

我們知道西部世界裡的接待員(機器人)的行為同樣是基於邏輯的,他們的行為同樣是根據現實的情況反饋來進行選擇的。比如第一季中德妹父親由於意外看到現代照片而精神錯亂,導致發病,這是一個意外事件,而德妹看到父親發病後表現的關心、焦慮,甚至要違反故事線去找醫生這些行為都是基於邏輯進行反應的,即我愛我的父親——父親生病了——我不希望我的父親有事——焦慮、關心、找醫生,這條邏輯鏈無比合理,而這一切都是劇本外的,且當時的德妹還遠遠沒有覺醒,只是一個遵循著故事線的host。

拋開劇集設定,現實世界中,我們可以假設存在這樣一個機器人,程序猿為它可能遇到的所有情況以及所有情況的對應行為都進行了編程(忽略這樣的代碼量和代碼效率),並且它的硬體性能爆表,運算速度比香港記者快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GIF

那麼這個機器人本質上就是一連串的判斷機制的合集,它本身沒有任何意識,但如果你和它對話,你就會發現它的所有回答都是如此地合理,符合邏輯,再假如這個機器人的外表和人類完全一樣,那麼你就會完全無法分辨它到底是機器人還是一個人類。所以我們可以引申出一個有點嚇人的結論:一個人只能對自己的意識有判斷,而不能分辨其他人是否有意識。也就是說,任何你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人,你都無法判斷他們到底是否有意識,是真正的人類,還是只是一個硬體特彆強悍的機器人。而這個結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和「缸中之腦」一樣,無法證偽。

根據我們上面的那個例子,我們可以說,不能認為邏輯本質上即意識,它只是意識表現出來的途徑。

那麼是自我認知嗎?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什麼是自我認知,自我認知即對自身存在的認知,包括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通俗點說就是當你照鏡子的時候知道鏡子里那個臭美的就是自己,並且知道自己在照鏡子,並且知道自己知道自己在照鏡子……

人類一切的邏輯行為的出發點都是自我認知。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任何一個邏輯行為,都需要有一個目標,而這個目標如何確定呢?

立場。

這裡的立場是廣義的立場,即對自我的定位,對自我需求的定位。比如我想喝水是因為我渴了,是對自我需求的定位;我要保護我的家人,是因為我愛我的家人,他們是我最親近的人,是對自我的定位;我反對戰爭,因為我作為一個非反社會人類,我不想人類玩完,同樣是對自我的定位。而這個立場,則基於自我認知,即我是誰。那麼我們再挖深點,這個自我認知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們再來看看劇集中的設定,毫無疑問,劇中的host是有自我認知的,至少是一定程度的自我認知。當人類對他們或他們的親人(設定上)做出一些可怕的事情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出恐懼,甚至反抗,這些行為是必須基於存在自我認知才有的,一個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存在的個體是不會恐懼的。但這裡有一個前提設定,即每個host都有一個背景故事,一個基石,即cornerstone。Host所有的自我認知,都是基於這個cornerstone,就像伯納德的cornerstone是他死去的兒子以及破碎的家庭,而德妹的cornerstone則是一個有牧場的家以及泰迪。而這些cornerstone都是人為設置的,人類可以隨意修改這些cornerstone,進而改變host的自我認知。就像他們對梅芙做的一樣。那麼我們再結合現實,我們每個人是否都有一個背景故事?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從哪裡來,家裡幾口人,家庭關係怎麼樣,上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是哪些……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cornerstone。但我們與host不同的是,我們的cornerstone無法更改,因為我們的cornerstone是我們整個人生經歷所構成的,這些經歷無法被更改,而正是這些經歷決定了我們是誰,決定了我們的自我認知。而host由於記憶被封鎖,他們整個host的生涯的所有經歷都被循環抹除,只留下人類設定好的cornerstone,進而基於這個cornerstone形成自我認知,而一個可以隨意修改的自我認知自然不能成為意識覺醒的代表。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人類是基於「自我認知——立場——邏輯——行為」的模式來進行選擇的,而最核心的即自我認識,而自我認知是基於完整的人生經歷所形成的,而host由於cornerstone的存在,其自我認知並不是由他們的經歷所形成,而是被設定好的。而host意識覺醒的涵義即突破這些被設定好的cornerstone,形成自己的自我認知。第二季中的德妹和泰迪的矛盾就是因為德妹認為泰迪的自我認知依然被設定好的cornerstone所限制,無法形成自己的自我認知。

回到現實中,人類對於自我意識的研究依然停留在表層階段,對於意識的本質的研究更是像開了戰爭迷霧一樣,摸索前行,包括哲學、神經學、計算機科學。。。各個學科都在從自己的方向進行探索,進展緩慢。雖然最近人工智慧屆炙手可熱的機器學習領域不斷有新突破,但機器學習本身是基於統計數學,它不關注邏輯鏈是否成立,它只關心結果,這本質上是一種解決現實問題的思路。機器學習雖然在特定領域(有明確量化規則的領域比如圍棋)有著十分強悍的表現,但它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起來十分簡單的領域往往卻表現地像人工智障,因為往往這些領域沒有明確的量化規則,對於邏輯行為來說可能很簡單,但對於機器學習來說就emme……所以弱人工智慧的實現都恐怕有漫長的道路要走(雖然人工智慧界還有符號學習這樣的邏輯學習領域),更不要說強人工智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