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呂蒙獻計造一建築物,兩度抵禦曹操進攻,使曹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呂蒙獻計造一建築物,兩度抵禦曹操進攻,使曹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呂蒙獻計造一建築物,兩度抵禦曹操進攻,使曹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熟讀《三國演義》,相信大多數人,對「草船借箭」這一典故,都不陌生。此事發生於赤壁之戰期間。當時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將其除掉,於是下令讓諸葛亮在短時間內造十萬支箭,並逼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而諸葛亮並沒有動手造箭,而是選了一個大霧天,帶著裝滿草人的小船,到曹營附近擊鼓喧囂,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騙取了大量的箭矢,不但順利完成了任務,還讓周瑜啞口無言,同時損耗了曹軍大量的戰略物資。因此使得很多讀者拍手稱快。

呂蒙獻計造一建築物,兩度抵禦曹操進攻,使曹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然而,這一典故並不見載於正史,據傳,這一故事化用了濡須之戰時,孫權的表現。《三國志》注引《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意思是說,當是孫權乘大船來觀察曹軍的營寨布置,曹軍萬箭齊發,導致孫權的船隻差點傾覆。孫權卻沒有慌亂,反而下令將船掉頭,讓敵軍接著射,等船隻的重量再次平衡之後,才開始返程。也就是說,孫權此舉,雖目的不在於借箭,卻也利用了曹軍,可謂非常大膽。

呂蒙獻計造一建築物,兩度抵禦曹操進攻,使曹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要知道,這一戰,曹操率四十萬大軍而來,戰力非常強大。孫權為什麼不但沒有慌亂,還有這樣的底氣呢?原來,在開戰之前,他在濡須修建了一座建築。《三國志·吳主傳》記載:「十六年,權徙治秣陵。明年,城石頭,改秣陵為建業。聞曹公將來侵,作濡須塢。」意思是說,公元211年的時候,孫權遷都到了秣陵,第二年就將秣陵改名為建業,並在得知曹操將率軍來攻的消息之後,修建了一座濡須塢。

呂蒙獻計造一建築物,兩度抵禦曹操進攻,使曹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這一建築到底有什麼奇特之處呢?原來,濡須口是指濡須山和七寶山之間的水口,兩山對峙,地勢險要,而濡須塢就是依地勢所建的堡壘。這一建築的修建,是呂蒙的建議,當時很多將領紛紛反對,認為沒有什麼意義,呂蒙卻說:「兵器有利有鈍,沒有哪支軍隊能保證百戰百勝,萬一我們敗了,敵軍豈不是可以直接追到我們的船上?」孫權聽完之後,認為呂蒙說的非常有道理,於是同意了修建這一建築。

呂蒙獻計造一建築物,兩度抵禦曹操進攻,使曹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三國志·呂蒙傳》記載:「後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數進奇計,又勸權夾水口立塢,所以備御甚精。」裴松之注曰:「權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呂蒙曰:『兵有利鈍,戰無百勝,如有邂逅,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權曰:『善。』遂作之。」

呂蒙獻計造一建築物,兩度抵禦曹操進攻,使曹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正是因為呂蒙的建議,曹操兩度攻打濡須,都沒有能取得什麼戰果,唐人孫元晏曾有詩云:「莫言有個濡須塢,幾度曹公失志回。」然而濡須塢的存在,不但成為了東吳抵禦曹軍的屏障,還讓曹操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意思是說,濡須之戰的時候,曹操見了東吳在濡須的防禦之後,不由感慨道,生兒子應該生孫權這樣的,像劉表的兒子(即劉琮)那樣的,簡直豬狗不如。

呂蒙獻計造一建築物,兩度抵禦曹操進攻,使曹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濡須塢的存在,意義非常重大,它是東吳在曹軍的數度進攻下,保住濡須口這一戰略要地的關鍵。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河流的改道等問題,如今它,早已失去了當年的「風采」,也無法再發揮什麼作用,反而像極了違章建築。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蜀中無大將,卻湧現2位名將,一個狂滅曹魏10萬,一個70歲當先鋒
文丑與高覽齊名,趙雲能一槍刺殺高覽,為什麼殺不了文丑?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