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袁紹為什麼與帝王之位無緣?3個理由告訴你!

三國:袁紹為什麼與帝王之位無緣?3個理由告訴你!

在亂世紛爭的三國中,有一句話叫做「良禽擇木而棲」,在這些「良禽」中同樣不缺乏眾多的文臣武將,而這些文臣武將也會選擇各自不同的主公,從一定意義上說,要想功成名就,那麼就要選擇一位好主公,好領導。因為小編最近在看三國演義,而且小編突然發現在三國中有一位主公特別萌,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接下來聽一聽他的那些故事。

這位「萌萌噠」的主公就是袁紹。在三國前期,擁有「四世三公」稱呼的袁本初其實是最有可能代替東漢,建立新政權的,就連那時的曹操都會忌憚三分。可小編看了三國後,明白了正是因為袁紹乾的一些萌萌噠,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才導致了他與帝王之位無緣。

事件一;袁紹引董卓進京,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我們都知道東漢末年,董卓禍亂朝政,袁紹因此召集了十八路人馬勢必滅掉董賊,可大家也許不知道董卓進京的這個主意還是袁紹建議的,他這次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原來,在東漢末年,有三股勢力把持著朝廷,它們分別是門閥,宦官,外戚而這三股勢力。對於這種局勢,它們都為了各自的利益而鬥爭,首先是宦官掌權,而有一個叫何進的想除掉宦官,於是召來袁紹商議,袁紹以為可以召回助手涼州的西涼兵士殺了宦官,然後讓西涼兵撤回,於是乎董卓進京,可這些人會自覺離開嗎?當然不會,於是董賊又殺了何進,為此我們的袁紹這位小軍閥逃離朝廷,當起了一方的山大王。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袁紹這個主公有點萌,思想單純,單純的像個孩子,他天真的以為自己所想的會如自己想的一樣,可結果害得自己遠離朝廷,自己闖的禍,只能自己承受。

事件二;為兒子錯失大好良機,埋下消滅曹操的隱患。如果從一個父親的角度來說,袁本初當的可謂是盡職盡責,可以頒發一個「三國好父親」的稱呼,可對於一個主公來說,這個稱呼卻不是那麼的光彩。因為他曾經多次丟失了本就可以消滅曹操的機會。在這其中最出名,最啼笑皆非的事是他以自己小兒子生病作為理由,拒絕攻打曹操的老巢,而且他對於其他的兒子也不錯,都分給了他們的領地,這也就引出後來袁紹內部的第一爵位繼承權花落誰家的問題。這件事發生在曹操東征劉備,許都空虛的時候。袁紹的謀士田豐建議,立即攻擊許都,可袁紹竟以小兒子生病為由,不予採納。如果是一個稍有點理性,稍有些許頭腦聰慧的人也知道這可是天賜良機而且得來不易;可這竟然被袁大將軍以兒子生病為由給否了。當時田豐聽了後,氣的拿著拐杖快把地面搗出個窟窿,口中直罵「庸主!庸主!」在這裡我們也看到對於袁紹的思維而言,我們這些普通人等已經無話可說了。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袁紹的萌,真的是一種天然,與身俱來的,他作為一個主公竟然不知道輕重緩急,置千萬人的生命於不顧。

事件三;疑人嚴重,忠言逆耳傻傻分不清。我們都知道三國中有以少勝多的三大戰役,其中今天所講的官渡之戰的戰敗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袁紹這個主公疑人嚴重,忠言逆耳傻傻分不清。這是怎麼回事呢?在官渡之戰中,袁軍曾經抓過曹操的一個探馬,探馬回饋的信息是「曹操駐紮外線作戰,軍中糧草已不多,請求徐州增援糧草」。對於作戰來說,「糧草先行」的這個道理我們都懂,可袁紹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確認這是個假消息,他對出謀劃策的許攸說「阿瞞向來奸詐,這肯定是引我半夜襲營,他們絕對在那邊守株待兔」這一次我們不知袁大主帥為何如此自信,任憑許攸怎麼勸都不聽,許攸此刻明白「人說曹操多疑,看來自家的主公竟甚於曹操」。於是一氣之下,投奔曹操,為曹操獻上「火攻烏巢」的計策,袁紹大敗。

對於我們的袁大主公來說他的萌在小編看來就像是沙子迷了眼,看不清事情的本質。在仔細分析一下,袁紹之所以不成功,完全是因為他的生性優柔寡斷,明明上天給他的機會很多,可當他臨時時他竟然說;「天助曹操不助我!」現在看來他的這些話實在是可笑至極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中張飛最機智的一次,這段場景承包了三國所有的笑點
三國中蜀國人才濟濟 為何劉備最終沒有取得天下 他才是罪魁禍首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