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心語」二則,道盡太極玄奧!

「太極心語」二則,道盡太極玄奧!

太極拳的「度」

《論語》講:「禮之先,和為貴」。這裡的「和」是指恰當,也就是恰如其分。本文所說的「度」,即由這個「和」引伸而來。《論語。先進》篇:「過猶不及」,即過與不及皆不可取,這就是「中庸之道」。南宋朱熹在解釋「中庸之道」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而太極拳中「尾間正中」、「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勿使有凸凹處、勿使有缺陷處」等等,皆體現了「中庸之道」思想。我們講「度」,就是講「中庸之道」。

「尺度」的原義是一種工具,擴展其概念,可以廣言之為做人的準則或稱界限。世間萬物行事都會有個「度」,超過了「度」,往往是事與願違。

太極拳的先賢們創造、發展了太極拳文化,《太極拳論》就是太極拳習練者需要共同遵守的一個「度」。還有很多的關於太極拳的拳論理法,都是我們習練太極拳的「度」。

太極拳的基本法則是「頭頂太極,懷抱八卦,腳踏五行」。五行是方位,是前、後、左、右、中定。八卦是四正和四隅。太極是陰陽。八卦與五行即「八門五步」,也就是太極十三勢。是人體方位的「度」。頭頂太極(陰陽),絕不是什麼所謂的陰頂和陽頂之分,應該理解為人的神經中樞,即大腦,已有兩個半球,即左腦和右腦,左腦是語言、運動、邏輯的中樞,是身體右半的活動中樞;右腦是形象思維、視知覺、視——動統合能力、空間想像定位、潛意識的中樞,負責左半身的活動。太極拳講「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也就是以左腦的運動中樞達到運動的效果,而以右腦的功能去指揮動作,達到太極拳的運動要求「松靜靈活,中正安舒」。

太極拳運動必然也要符合人體運動系統的規律,即肌肉,骨骼,關節,韌帶的功能運動,和傳入傳出的運動神經的支配。太極拳要求「松空柔化,其主要的「度」即是一個勻慢,均勻和慢是使肌肉運動能在左腦和右腦的共同支持下的完整而作出的功,是一致的力度。正像《太極拳論》講:「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翥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因為快和力,在力學上講它有一定的「慣性力」,而不是一個全身肌肉運動的整合作用。所以它不是太極拳的「度「。太極拳是使肢體各種功能有機地協調起來,通過外形小動,向內在生生不已的相對靜態訓練來提高身體能量儲備及渾圓的拳式拆架勁力,也就是「靜中有動」的太極力度。

要做到太極拳功理法的要求,要在人體工程力學上下功夫,力學的三個「點」即「支撐點」,「固定點」和「運動點」。要以人體本身打造成一個運動平台。不但要有運動系統的功能,還要有經絡系統的支持,不但要有體內的活動,還要有體外的場勢的支持,凡物皆有場,場是光子系統,和視覺一樣也是光子系統,經絡和穴位也是光子系統。這不是巧合,而是大自然的造化。這也是「度」。

太極拳架的每一動都有要有「度」,即「過與不及皆不是」,這就是我們練習太極拳應掌握的「度」,也就是「招熟」的階段。如何掌握上述的三個點,它在動作不同時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這要在太極拳訓練中去體悟。

太極拳有「練身」(健身),「練心」(不是妄心)和「養生」,我認為練心是首要的,因為只有一個善良的心才能有好的功夫上身,才有養生的作用,才有「和諧」。「全憑心意用功夫」也是「度」。太極拳的意境「行雲流水」以「柔化」為主也是度。

太極拳的意境

中國的文學和書畫藝術,是講究「物我相間」之意境,要從有我和無我去認識自然,認識自然和人的關係。「無我」是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有我」是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太極拳之修鍊境界與之類似。

太極拳修鍊拳架為體,推手為用,拳架是以有我之境,是靜中有動而得之,故皆「有我」之色彩,即是以我觀物。所以太極拳的流派紛呈,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太極推手則是無我之境為主。要以靜中得之。「靜之如鏡,瞭然盡見」,是以物觀物。即有了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意境,在這個混然一體中,走出化拿發打的勁路。

練習太極拳架是有我之意境,故盤架子要有優美之意境。太極拳以柔化為主,天下至柔莫過於水,故盤架子就要求「行雲流水」。拳論講「上如行雲,下如流水」。在練太極拳的修持中,水的意境是拳的精華。由水的品性來看,更可使練太極拳能達到一個高尚的境界和品德。水乃萬物之源。但它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不僅不張揚,反而那兒低往那裡流,那兒窪就在那裡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靜,此等寧靜和達觀,是練太極拳的做人道理,也是功法的原則;水的齊心也是練太極拳的一個功法,即其整合性,也就是拳論講:「一動無有不動」。水一旦融在一起,就團結一心。其威力無比。水之至柔更是太極拳的神髓,柔而有骨,信念追求不懈。而拳理則是以柔化為主,真可謂「天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堅」。水最具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太極拳以陰陽為其變,以水為其本,才有太極拳拳架和推手術的力的來源,也就是太極勁:理解水的包容性、滲透力和親和力,才可「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太極拳要求「松靜靈活」,而水則有不拘束、不呆板、不偏執,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因器而變,「水無常形」。隨機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故其生機無限。太極拳的拳理完全符合水性,才有柔化的可能。我們練習太極拳一是養生,二是有其技擊作用,同時最主要的是有基本做人的道理,也就是「善利萬物向不爭」。

上面以水的意境來談太極拳,在太極拳的功法上,要求柔化,要有「松「和」空」的概念。這就要結合人體結構去理解。也就是要求硬體的運作,是以人體生理、解剖、人體工程力學、心理學、經絡學說等去研究。《老子》十一章說:「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編者註:埏埴,音延直。《說文通訓定聲》:「凡柔和之物,引之使長,摶之使短,可方可圓,謂之埏;埴,細膩之土。」埏埴就是指摶和黏土),表明因為有了空虛,才有了器具的用處。說實體之所以有用處,那是因為空虛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這都是有與無的對立統一。有生於無、無是本、有是用。

太極拳講「引進落空合即出」,這是太極推手的準則,引是有、空是用。人體有它的結構,關節是活動的基礎,但是肌肉運動又是關節動作的基礎。應該是肌肉帶動關節,決不是關節帶動肌肉。常見有習者以關節帶動肌肉,而使關節受損。太極拳講:「上下相隨、左右相系、內外相合」,「形於上而寓於下」。肌肉分為兩種,一種是趨性肌,是由大腦給予信息而運動的,一種是緊張肌,是自主的運動,只在下肢有。緊張肌對大腦有促進血液循環和使腦細胞活躍的作用,可防腦老化,有健腦的作用。但下肢動作要有上肢動作的信息,尤其是手的動作。故云心靈手巧。這要在專門論述太極拳的人體結構中詳論,有些還是要口傳心授的。我認為這種境界應是太極拳運動的中心問題。

談到柔,又要說水,因為「天下至柔莫過於水」,柔不是軟也不是弱,而是相對的運動結果。即身法講的「開合、升降、沉浮」是相反相成。其中沉與浮,就是利用水的意動,當人體體位上升和下降後,即產生了沉的意動,在沉的意動中即產生了浮的作用。這種意境產生了極柔軟而後極堅剛的太極拳的勁,也是我們練拳和太極推手上的基本意動。所謂太極拳的行舟勁,即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浮舟是自己盤架子時產生的沉浮,推手時就有覆舟之意動,也是引進落空的空的作用。這裡只是講意境,真正要做到,還是要從盤架子和推手中去體悟。談到鬆勁或者松功時,我認為它不只是一種功法,而是意境,是概念。要在實踐中去體悟和心悟。

以上所言太極拳之意境,即是太極拳把人體作為載體,運用陰陽、有無之規律與大自然的呼應。「以心行意、以意行氣、以氣運身」,也就是「神意氣勁」。關於「氣」的概念,在太極拳中談到氣,既是功能,也是運化,是整體性的。在藝術上講「飛動」,是有靈性的動作。拳經講:「著熟而漸至懂勁。懂勁而階及神明」,這是太極拳練習的層次,其中氣的運化則是神明的主要基礎。練拳中的上下問題、浮沉問題。都是氣運化的結果;有我和無我的意界也是氣的運化而來的。推手的「化拿發打」也是氣的運化而來,不是本力,才能輕靈。所以說以「氣運身」也是太極拳的一個意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練太極拳如何做到心靜?
太極拳十段解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