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太極拳的「手上不要有東西」,太極拳最基本的真傳?

太極拳的「手上不要有東西」,太極拳最基本的真傳?

小編感悟:「手上不要有東西」還是針對初學和還未入門的太極者而言的。就是楊澄甫大師所謂的「動手就不是太極拳」一樣的道理。這些太極拳心法都是有前提條件,另外,也是相對於某個條件或某種情況下進行鍛煉的。不可死學拳!

「手上不要有東西」這句話,上海現今所有七、八十歲以上的太極拳老前輩對於他們的一些學生,可說是近乎口頭禪了。上海是中國近代太極拳家最主要的活動地域,顯然「手上不要有東西」這句話反映了太極拳最基本的真傳。這些老前輩對於動態外形看似同樣的一個拳式和推手動作,他們會指出這個人是「手上沒有東西」、那個人是「手上有東西」;或者說這個人「不是手的動作」、那個人「是手的動作」。而「手上沒有東西」與「不是手的動作」那就是符合太極拳的;「手上有東西」與「是手的動作」那就是不符合太極拳的。

所以,這些老前輩總是不厭其煩地要求學習太極拳不久的學生與進步慢的學生必須尤其注意做到「手上沒有東西」或「不是手的動作」;而對於不會太極拳之人的動作,這些老前輩就會說那是「手上有東西」與「手的動作」。杭州有些七、八十歲以上的太極拳老前輩也都是這樣要求和認為的。(更多太極相關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Taichitang)

「手上不要有東西」或者「不是手的動作」,用現代學術的書面語言說,有兩方面所指,其一是指手臂與別人的肢體相接觸的隨動中,是一點也沒有局部自主之主動的。具體地以「我」為例而言,別人的手與我的手相接觸,除了一閃即逝的發勁等之外,別人如果感到我的手就象是與我的身體沒有關係似的一條肉條放置在他的手上或與他的手相粘貼,他的手動,這條肉條就被他的手所承載著或相粘貼著一樣的隨動,這條肉條是只有重量,沒有絲毫自主之主動活動力量的,並且,不論別人如何推著或帶著我的手動作,別人的手總是接觸不到我的身軀,那麼,我就是「手上沒有東西」或「不是手的動作」;反之,如果他感到我的手有主動的動作和力量,甚至有強行作用的動作和力量,那麼,我就是「手上有東西」或有「手的動作」了。其二是指我的手臂如果在發勁等時發生了移動或旋動的主動與力量,這主動與力量不是手臂局部本身肌肉的收縮所引起的,是我的腰胯腿腳的力量由下而上整體性帶動與傳遞而來的,我的手就象是一條鞭子的鞭條,我的腿腳就象是鞭子的把手,鞭條是把手之動所帶動的,力量的支點是腳,或者說我的手臂對於我的身體而言也是沒有主動的、是被動的,那麼,我就是「手上沒有東西」或「不是手的動作」;反之,我的手的主動動作是我的肩臂局部自主的主動力量所形成的,局部主動力量是以腕為支點、或以肘為支點、或以肩為支點、或以胸腹胯為支點的等等,那麼,我的動作就是「手上的東西」或是「手的動作」了;而且手活動的支點越上,「手上的東西」或「手的動作」就是越多。

顯然,「手上不要有東西」和「不是手的動作」並不是說手臂沒有動作、手上沒有力量或重量反映。這句話在鄭曼青先生的《鄭子太極拳十三篇》的記述中,楊澄甫先生是用「練太極拳者不動手」來表述的。所謂「不動手」並不是手沒有在空間移動和轉動,而是說沒有自主的主動,如姚繼祖先生在《武氏太極拳全書》中所說的「推手時,上肢雖與人接,因我上肢不動……」,這種情況也就是楊振基先生所說的「我不動,跟你走」,「不動」與「走」是同時的。如果手臂的動作不是這樣的「不動手」,那就是李雅軒先生在其《隨筆》中反覆所說的「自動妄動」了。其實「手上不要有東西」、「不是手的動作」和「不動手」這些話都是一個意思,而正是這一意思道出了太極拳的根本奧秘。因為太極拳的根本是「捨己從人」的「沾粘連隨」,從而能夠使得攻擊者「終不得力」、「處處落空」,使得攻擊者在攻擊的一瞬間不僅達不到攻擊的目的,反倒形成了挨打的背勢,給了練太極拳者可乘之機,同時又使得練太極拳者除了發勁之外可以始終放鬆保持體力而養精蓄銳,使得「以靜制動」、「以柔克剛」與「以弱勝強」成了可能,也由於十分的放鬆,使得太極拳成了祛病健身、由弱轉強尤其好的武術。當然,這些話雖然體現了太極拳根本性的原則,如果學練太極拳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導,對於這些話就會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或自以為是地作出各種錯誤的不認可的理解,而認為這些話是錯誤的。

的確,按照一般人與生俱來的習慣與正向思維,手臂的活動自然是手臂自主的主動動作,然而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因為人體是一個多關節的結構,任何一個部位的動作都會影響和牽扯到其它部位的動作,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且人體某個部位局部發生的力量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以在人體中傳遞,運動力學稱之為「動量傳遞」,這就使得人體任何一個動作姿勢都可以由多種方法來完成。僅以平常走路而言,看似相同的腿腳邁動,各人的身軀就千姿百態,最常見的基本可分為三類:身軀沒有擺動大腿上提;身軀向前擺動一側的大腿提起;身軀向後擺動一側的大腿提起。每一類提腿法又有多種身軀形態,比如身軀向後擺動一側的大腿提起的,有的身軀向後擺動的是腰以上,髖骨是向前擺動的。這些類型中身軀擺動的幅度很小的,粗看起來似乎相互沒有什麼區別,然而身體內在反應是不一樣的;而這些提腿法中只有髖關節後縮引起大腿提起是最省力的。對這種最省力的提腿法,有太極拳體會的人就會感到有些象練太極拳那樣是放鬆的。又比如早上各個健身場地跳健身舞的很多婦女,看上去動作都相同,姿態全都是柔軟優美的。然而,有太極拳體會的人就會發現其中有的人之手臂就象是飄帶是被動地由身軀所帶動的,感覺其手臂有些象練太極拳那樣是放鬆的;而其中有的人之手臂是局部自主的主動動作形起的,感覺其手臂的柔軟是緊張用力僵硬的。又如健身場地打羽毛球的人也有兩種,一種人在揮動球拍擊球時,整個身體就象是一條鞭子,球拍就象是鞭梢,腳不僅是身體的下支撐點,而且是擊球動作與力量的支點,就象是鞭子的把手,揮動球拍時整個身體有波浪形動態的味道,有太極拳體會的人也會感覺其身體有些象練太極拳那樣的放鬆;另一種人則手臂象是伸縮槓桿那樣以肩為支點地動作,身軀只是手臂的支柱、腳僅僅是身體的下支撐點,不是所用力量的始發點,身體是緊張的。又如練劍也是如此,劍術中的一些撩、掛、劈、雲、崩、點等動作,手形往往在鉗把、滿把、螺把、提把、墊把等之間不斷變換,五個手指往往需要頻繁地不斷變化,其實會劍術之人手腕的轉動和五個手指的頻繁活動主要是靠身軀的轉動來帶動和引起的,手臂、手腕和五個手指都是放鬆的,手腕基本上是不彎曲的,太極劍也是這樣的練法;當然,有很多人練劍主要都是手臂、手腕在自主地主動用力,還手形變化很小,其手臂、手腕和手指都是緊張的,僅就這一點而言,就不是太極劍的練法。由此可見:人體手臂的活動並不是非得要手臂局部自主的主動來完成的,連劍術中小指的變化也可以由身軀的變化來引起和帶動,身體上還有哪個部位不可以由身軀的變化來引起和帶動呢?太極拳的一個特點就是追求使得腿腳腰胯最高效率地帶動和引起身軀與手臂的各種動作,從而實施令人「終不得力」的沾粘連隨,使得身軀最大限度不接受敵人攻擊的力量。因而,太極拳的辨別標準主要就是在於人體完成拳式的動作姿勢是否用這樣的方法與是否有沾粘連隨的效果,主要並不是在於這個動作姿勢的外形。而這些辨別標準中基本的一個就是「手上不要有東西」和「不是手的動作」,也就是「練太極拳者不動手」,因為這些話直接體現了太極拳根本性的原則和奧秘。

顯然,「手上不要有東西」是太極拳不容置疑的根本性的原則,是不是肯定這句話是太極拳與外家拳在觀念上的一道分水嶺,也是太極拳是不是入門的一個標誌。如果有人認為手的動作就是手在主動、認為「手上不要有東西」、「不要是手的動作」、「練太極拳不動手」是不可能的,認為這些話是錯誤的,認為練太極拳必需動手,那麼,這樣的人還不了解太極拳。因為正如楊澄甫先生所說的:「動手便非太極拳」。當然,在觀念上肯定了「動手便非太極拳」、「手上不要有東西」不等於就是了解太極拳了。因為觀念與實際往往是兩回事。對於「手上不要有東西」,儘管觀念上肯定了也還是有多種情況的,常見的有:

既在觀念上認識到又能夠在實際中完全做到的,這當然是達到上乘的太極拳高手了。

既在觀念上認識到又能夠在實際中做到,但不能完全做到,這是還需要不斷提高進步的絕大多數的太極拳學練者。這是因為「手上不要有東西」不是孤立的,是為沾粘連隨所用的,是既要使得對方「終不得力」又要使得對方攻擊不到自己反而還形成背勢的全身技術的一部分表現,而要達到這樣的技術水平,不僅僅是觀念上完全正確地認識到,還必需達到在各種情況下能夠不假思索應付自如的條件反射,這不是在幾年刻苦鍛煉中所能夠形成的,所以要做到處處「手上沒有東西」是需要一段漫長過程和努力的。

在觀念上確確實實堅定地認為「手上不要有東西」是太極拳不容置疑的根本性的原則,也基本明白「手上不要有東西」是怎麼回事,自己很多時候也正是這樣做的、對學生也是這樣說的,但是還沒有完全明白,實際上也並沒有處處做到,在有的時候不知不覺地「手上有東西」了。比如有的前輩在四正推手掤捋時,是主動將對方的手臂往上抬的,這就給了對方力量落實的機會,體現了「手上有東西」了,然而自己卻又渾然不知。這種情況反映了無論巨細完全理解清楚「手上有東西」並不容易,也反映了太極拳的功夫無論認識還是實踐是有層次的,不是能夠很快一步到位的。又比如有的講「手上不要有東西」的人為了勝人,不少地方使用了以橫破直的招法,雖然太極拳並不完全排斥以橫破直,只是完全可以用太極拳沾粘連隨的方法卻用了以橫破直的方法,那是不符合太極拳「以靜制動」原則的,因為這樣的方法往往必須力量大於敵人,想以弱勝強、以柔克剛那是不可能的。比如單推手使對方的推按偏離原來的方向,很多人包括很多前輩用的就是以橫破直的方法,那就是屬於「手上有東西」了;又有些人甚至推手中使用擒拿強行造成對方劣勢,憑的幾乎純然是主動的技巧和力氣,顯然這樣的行為遇到太極拳功夫較好的或外家拳力氣大的毫無作用,更是屬於「手上有東西」了。其實這樣的人不懂得推手是實戰的演習,推手這種相互始終接觸著循環往複不斷的情況在實戰中是不可能出現的,推手所練習的沾粘連隨在實戰中是不連續的、往往每次發生可能只是不到一眨眼的時間。戲曲表演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數年功」,戲曲表演台上表演一個單獨的動作往往需要經過平時反覆不斷的數萬次的練習。太極拳也是如此,實戰中不足一秒鐘高超的沾粘連隨功夫,平時鍛煉可能就是幾年、幾十年之功,而這種鍛煉主要形式就是推手,實戰中怎麼會出現平時推手的這種始終接觸之情況呢?實際上實戰中強行擒拿是很少有機會實施的,而且如果在實戰中使用強行擒拿往往可能被反擒拿,所以,武術界素有「拿不如打,打不如踢」之說。可見在推手中添加強行擒拿不是屬於畫蛇添足嗎?然而,推手輔以強行擒拿現在確實並不少見,對於這樣的人,有的前輩送給其一個好聽的稱謂「手上的技巧很多」,其實,這句話與「手上有東西」是一回事,反映的是這樣的人太極拳功夫的不純正。

觀念上也確實堅定地認為「手上不要有東西」是太極拳不容置疑的根本性的原則,但具體的概念不是十分正確,比如有的前輩認為與別人相接觸,要使得對方沒有任何力量的感覺,這種認為顯然是不符合近代太極拳家論說的。因為手臂是有重量的,「手上不要有東西」的「東西」顯然是不包括重量的,不然何來太極拳家的手臂給人「柔軟沉重」的感覺?另外,掤勁就是體現為向四面八方的浮力,浮力就是一種力量,太極拳怎麼可以不要掤勁呢?沒有了掤勁又怎麼能夠借人之力呢?其實這種「要使得對方沒有任何力量感覺」的認為也是不切實際的,這種表現也只能在某些演示中出現,是不可能在其它各種情況下存在的。

觀念上也確認「手上不要有東西」是太極拳不容置疑的根本性的原則,因為這句話是化了很大的代價拜了某地傳統太極拳有名的師傅所得到的傳授,也是師兄弟、師姐妹所共同遵循的,當然是不敢懷疑其正確性的,然而卻沒有明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有個人據說花了十多萬元代價在上海拜了一位傳統太極拳門派的師傅,回來後教人據說也常講「手上不要有東西」,然而,與別人四正推手整個過程都是自己的兩條手臂在主動,還喜好強推硬拉。這樣的人對於「手上不要有東西」可說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口頭上認可「手上不要有東西」,心裡並不當一回事,也沒有「手上沒有東西」的實際,這句話是道聽途說得來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也根本不明白,卻將這句話當作一塊招牌,一來用以顯示自己是正牌太極拳的,二來由於一般人並不清楚「手上不要有東西」的意思,也分不清楚是不是「手上有東西」,正好用這句話來作為貶低他人的口實。

由此可見:對於「手上不要有東西」,口頭上認可與概念上明白其含意是兩回事,概念上明白其含意與概念上具體全面理解又是兩回事,概念上具體全面理解與實際上能夠做到並形成條件反射又是兩回事;而且口頭上認可與實際上是否認可也是兩回事。值得要重視的是現在很多練太極拳者對於「手上不要有東西」這句話是聞所未聞的,也根本沒有這樣的概念,那麼,其所練的太極拳會是真正的太極拳嗎?所以,如果要真正地繼承發展太極拳,經常地講講、議議、試試「手上不要有東西」,對於當前太極拳界而言是很重要很必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通過逆腹式呼吸感覺腹腔壓力的變化,自感內氣鼓盪,久之拳中要求的「掤勁」自成,拳者自可步入太極拳真功的神聖殿堂
太極拳以「養生為根本,技擊為靈魂」,能養生又能對敵,才是真正的太極拳!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