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為什麼說大部分跑者間歇都練錯了?

為什麼說大部分跑者間歇都練錯了?

多年以來,間歇訓練已經成為耐力運動員非常重要的一種訓練手段,也被越來越多的中國業餘跑友所熟知。

特別是現在夏天到了,很多業餘跑者開始進行間歇訓練,而且很多訓練營也都有這項訓練。

某個訓練營北馬第一周的訓練安排,

其中間歇是15組400米

說到間歇訓練,還得感謝芬蘭飛人Paavo Nurmi(帕沃·魯米),他大膽改革過去速度慢,跑量小的訓練方式,將速度融入耐力跑訓練當中,成績也因此大幅度提升,後來這種訓練方式慢慢演變成現在的間歇訓練。

先來看看當今世界馬拉松第一人基普喬格是怎麼練間歇的。

2017年備戰破2計劃之前的間歇訓練:

基普喬格基本上是一天兩練,分別是早上和下午,早上練完就休息,然後等到下午訓練。每周三次上強度,周二是間歇訓練,周四是40公里耐力跑,配速在3分10秒以內,周六是法特來克跑。

其中一次周二的間歇訓練是這樣的:先在草地上熱身幾公里,然後是五組2K-1K間歇訓練,每組與每個2K-1K之間都是休息2分鐘。

以下是這次間歇訓練所用的時間:

2017年柏林馬拉松前兩周,基普喬格的訓練安排,著重看間歇訓練。地點:埃爾多雷特,海拔2100米。

間歇訓練其實遵循的宗旨就是:「比賽要想跑得快,訓練也必須跑得快。」所以間歇訓練成為很多追求成績的業餘跑者熱衷訓練的一種方式,而且很多業餘跑者通過間歇訓練,跑出了不錯的成績。

但是大部分跑者練間歇都是錯誤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進行間歇訓練的前提是你的身體能夠承受高強度的運動,也就是你的有氧運動基礎打得非常牢固。

很多初跑者根本不顧自己的體能狀態,看別人練間歇,自己也一定要練。殊不知,別人練就能提高,而你練就會導致傷痕纍纍。

其次,很多跑者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確的練間歇,以為全力衝刺就好了,而這樣往往會因為身體疲勞而提前結束訓練,不僅達不到訓練效果,反而會厭惡跑步。

第三,很多跑者為了追求速度,頻繁練間歇,這也是錯誤的。因為馬拉松歸根到底是一項有氧運動,有氧能力決定了你是否跑得好的關鍵。對於大部分業餘選手來說,速度訓練的距離不要超過總跑量的20%。

下面就跟大家說說如何正確的練間歇。

間歇的種類

間歇的種類有很多,比如400米,800米,1000米,1600米等重複N組的間歇,還有倒金字塔式的間歇,比如5公里-3公里-2公里-1公里,或者距離更短的2000米-1600米-1200米-800米-600米-400米-200米,配速要求逐漸提高。

本文要說的間歇類型是400-1600米的間歇,可以總結為最大攝氧量間歇。最大攝氧量是人體在最強運動狀態時所能攝入的氧氣含量,英文為VO2 MAX。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的訓練能提高的空間不大。

對於間歇訓練,有一個誤解,很多人認為是無氧運動。誠然,間歇訓練大部分時間都是無氧運動,但能否練好間歇的關鍵是你無限接近最大攝氧量的時間有多少。

大部分運動員在最大攝氧量狀態下能維持5-9分鐘的運動時間,所以間歇訓練的時間應該少於這個時間,但是如果間歇的時間太短,則無法有足夠的運動時間去達到最大攝氧量。專業教練一般建議間歇訓練時間為2-3分鐘。

間歇的配速

間歇的配速至關重要。設想一下,比如跑800米的間歇,如果每次你前200米速度特別快,而後面600米速度逐漸降低,雖然平均配速達到預定目標,但是你大部分時間不是在接近最大攝氧量狀態下奔跑,顯然訓練效果要大打折扣。

當你的配速在乳酸門檻以上,隨時運動時間的推移,你最終會達到最大攝氧量的運動狀態。所以,如果你想練好間歇,需要逐漸提高配速至最大攝氧量狀態時的速度,然後維持這個配速到最後。

一般來說,比如800米間歇,配速合理的話,跑到400米時能達到最大攝氧量狀態,然後將這個狀態維持400米。舉個例子,跑6組800米間歇,每個800米用時2分30秒,那麼在最大攝氧量狀態下奔跑的總時間是7分30秒。如果一開始速度很快,後面速度逐漸變慢,那麼在最大攝氧量狀態下奔跑的總時間可能也就是幾秒鐘,甚至根本沒有。

看上圖,不合理的配速:一開始全力衝刺,然後速度逐漸降低。第一組還能勉強維持高配速,後面幾組都是到了最高點,然後就呈直線下降趨勢。

稍微好一些的配速:速度逐漸上升,然後維持一段時間。不過最後三組配速還是下降蠻厲害。

每一組配速逐漸提升的間歇訓練,但是直到第六組心率才達到168。有的跑者練間歇,心率會非常高,而有的跑者卻怎麼也高不起來,這個因人而異。

休息的時間

理想的間歇訓練時間是1.5-4分鐘,一般建議進行2-3分鐘的間歇訓練。休息時間與間歇訓練時間的比例基本上是1:1,也就是跑幾分鐘就休息幾分鐘。如果第一組,你覺得自己很難保持配速,那麼可以增加30秒休息時間,從下一組開始降低配速。如果第一組你感覺較輕鬆,可以縮短休息時間或者下一組提高配速。

也有一種計算休息時間,當心率下降到120以下之後,可以重新開始下一組訓練。

間歇的強度

強度要比個人5K比賽配速稍微快一些。如果你5K能跑15分鐘,那麼間歇強度就維持這個配速,如果你5K只能跑25分鐘,那麼需要將配速稍微提高一些。

間歇的組數

間歇訓練作為一種高質量的訓練方式,如果你的目標應該是跑下所有的組別。對於大部分業餘跑者來說,總的間歇時間大概在15-21分鐘之間,所以8-10組,每組2分鐘,或者5-7組,每組3分鐘。還有一種簡單明了的方式:如果你的速度不能保持住,那麼說明間歇組數對你來說已經足夠。

間歇的頻率

間歇訓練對速度的提升雖然很有效,但是不宜進行過多的訓練。對於大部分業餘選手來說,可以根據自身身體狀況,每周或者隔周進行一次。

不過,間歇訓練一般在訓練6周後遇到瓶頸,所以建議在比賽前一個月到兩個月的時候進行,這樣能最大程度的提升並保持最大攝氧量。

還有一點要提醒大家:練間歇之前一定要做充分的熱身,激活身體各個關節與肌肉,讓身體能夠承受高強度的訓練,跑完之後,記得慢跑冷身和拉伸恢復。

其實間歇訓練並不是提高速度的唯一途徑,還有一種速度的訓練方式,叫法特萊克跑,而且還很有趣。

法特萊克源自瑞典語,意思是速度遊戲。在跑步的時候,任意找一個目標,然後全力衝過去,達到後慢跑,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然後衝刺過去。

現在很多跑者也會在平時的訓練中進行法特萊克跑,比如兩分鐘快,一分鐘慢,這樣交替循環重複10組。法特萊克跑不僅能提升你的速度,還能鍛煉身體在疲勞狀態下恢復的能力,而且對場地的要求沒那麼高。

總之,希望廣大跑者能夠正確的練速度,在保證不受傷的前提下順利P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咕咚 的精彩文章:

每個跑者都想去征服的越野跑,輕鬆完賽記住這幾點

TAG:咕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