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合作組織正在成為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上海合作組織正在成為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6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宴會,歡迎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的外方領導人。這是習近平同貴賓們共同步入宴會廳。

作者簡介許文鴻

中國社科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上合組織已完成了基本的組織建設和法制建設,各項必要的機制均已齊備,上合組織將進入全面、深入、務實、有效合作的新階段。與此同時,上合組織向何處去?上合組織的未來發展會怎樣?也是一個需要各成員國不斷思考的問題。其間,上合組織各成員國也群策群力,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不斷推動著上合組織向前發展。

2012年12月,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正式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2013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習近平主席再強調要「把上海合作組織打造成成員國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使其成為成員國共謀穩定、共同發展的可靠保障和戰略依託」。

中國倡導「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反映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願望,得到愛好和平渴望發展的世界各國的支持。近年來,中國把上合組織建設成為歐亞地區各國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也得到上合組織各成員國的積極響應,成為上合組織在今後中長期內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和需要各成員國共同努力的目標。在本次青島峰會上,我們也有理由期待在這方面取得豐碩的成果。

近年來,上合組織發展得的成就為上合組織進一步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制度準備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及相關活動在青島舉行。過去5年,上合組織砥礪前行,政治互信更深厚、務實合作更深入、國際影響更深遠。

完善的機制建設為上合組織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制度準備。

上合組織自成立伊始就致力於組織的機制化建設,除了召開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會議和各部門領導人會晤外,還設立了秘書處和地區反恐怖機構兩個常設機構。地區反恐怖機構的設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它下設理事會和執行委員會,主要職能有準備有關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建議和意見;協助成員國打擊「三股勢力」;收集、分析並向成員國提供有關「三股勢力」的信息;建立關於「三股勢力」組織、成員、活動等信息的資料庫;協助準備和舉行反恐演習;協助對「三股勢力」活動進行偵查並對相關嫌疑人員採取措施;參與準備有關打擊「三股勢力」的法律文件;協助培訓反恐專家及相關人員;開展反恐學術交流;同其他國際組織開展反恐合作。這些機制建設的完善為上合組織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做好了機制上的準備。

堅強後盾

密切的安全合作是上合組織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堅強後盾。

上合組織是國際上較早重視「三股勢力」危害的國際組織。2001年6月的首次峰會就通過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2002年6月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明確提出,要發展多領域合作,維護和加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共同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打擊非法販賣毒品、武器和其他跨國犯罪活動;2009年召開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通過了《上海合作組織反恐怖主義公約》,進一步強化了上合組織反恐合作的法律基礎和能力,使上合組織安全合作邁上新的台階。

事實證明,上合組織在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方面走在了各國際組織的前面,成員國利益一致,合作共贏的效果顯著,為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作出了貢獻。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在組織機制框架下建立起密切的協作,這是上合組織安全合作一次極為成功的範例,為以後成員國大型活動安保合作積累了經驗。反恐機構和合作機制的建立和高效運轉,為成員國安全合作提供了強有力保障,也是上合組織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堅強後盾。

上合組織各成員國間「責任共擔,利益共享」還體現在禁毒和信息安全領域,在西方國家還在極力鼓吹信息自由和信息開放的時候,上合組織已經認識到信息安全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影響。2006年上海峰會發表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關於國際信息安全的聲明》,指出信息通信技術和當代威脅與挑戰具有跨國性質,必須通過雙邊、地區和國際層面的合作,應該加大各國保障信息安全的力度。

此外,在應對其他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協作也在增加,包括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糧食安全、資源安全、跨國犯罪等。各成員國希望通過參與上合組織的集體行動來確保本國和本地區安全不受外來勢力的侵犯。在這種需求推動下,上合組織的重要性和作用明顯提升。在遇到涉及本地區重大切身利益事件時,本著「責任共擔,利益共享」「共享繁榮與穩定,互助災難與危機」的精神,上合組織會積極行動起來,表明成員國一致態度,採取一致措施和行動,從而在國際紛爭中獲得有利地位,顯示出上合組織作為區域性國際組織在解決地區問題時的獨特地位。

緊密紐帶

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蘇木段)施工現場,中方施工人員與巴方人員進行討論。

緊密的經濟聯繫是上合組織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紐帶。

自成立之日起,上合組織始終將經濟合作視為重要領域,《上海合作組織憲章》中就明確規定:「在平等夥伴關係基礎上,通過聯合行動,促進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均衡發展,不斷提高各成員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條件;在參與世界經濟的進程中協調立場」。

上合組織在加強能力建設和便利化建設的同時,始終堅持和強調務實合作,通過實體項目建設鞏固和夯實經濟合作基礎,有效推動了區域穩定和發展。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區域多邊合作可以更好地促進雙邊合作,上合組織未來若能建成自由貿易區,必將極大提升合作效率和水平。2009年上合組織提出設立100億美元的反危機穩定基金,極大幫助了成員國儘快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基礎設施項目也讓成員國境內以及成員間的互聯互通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如果沒有上合組織這一多邊合作平台,僅靠成員國間的雙邊合作很難取得今天的成績。密切的經濟聯繫是上合組織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紐帶。

充分保障

軍事合作為上合組織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上合成立以來先後舉行多次規模不等的聯合反恐軍事演習,演習規模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高,形式也由以雙邊為主發展到雙邊和多邊並舉。這些演習加強了成員國軍事力量在非傳統安全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的力度,展現了成員國維護地區安全和穩定的決心,也有效震懾了「三股勢力」興風作浪以及敵對勢力把動蕩禍水引入上合組織地區的企圖。充分體現了上合組織成員國「責任共擔,利益共享」,「共享繁榮與穩定,互助危機與災難」的共同願望。軍事合作為上合組織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上合組織不是軍事同盟,其軍事合作並不針對特定國家和國際組織,完全是為應對「三股勢力」和其他威脅的需要。中國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型安全觀。新型安全觀是上合組織得以穩步發展的根本保證。上合組織軍事領域的合作有力地保障了本地區的安全與穩定,也為保障世界和平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完善的機制準備,堅強的安全後盾,密切的經濟紐帶和強大的軍事保障使得上合組織有決心有能力維護本地區安全與穩定,繁榮與發展。只有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從維護本地區安全與穩定,促進本地區繁榮與發展出發,以「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出發,「責任共擔,利益共享」,「共享繁榮與穩定,互助危機與災難」,上合組織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儘管面臨著諸多困難,面臨著各成員國相互間的矛盾以及外部的各種因素的影響,但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基於本國本地區的長期穩定和繁榮發展的需求,逐步克服各種困難,最終在合作中加強認知,交流中增進共識,經過較長時間的共同努力,最終成為一個真正「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 Common Interest Group)和強調「共享繁榮與穩定,互助危機與災難」的「命運共同體」(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在不結盟,不排他的原則上,共同追求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共同面對可能的危機與災難。

這種願景的實現不僅僅是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的大勢所趨,而且也符合上合組織個成員國的政治、經濟、安全形勢等方面發展的客觀需求。

撰文:許文鴻

責編:何晶

圖片來源: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報道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一位新加坡記者眼中,現在中國與10年前有什麼不同?

TAG:中國報道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