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如果在喝茶之前知道這些,將更能體會茶的滋味!

如果在喝茶之前知道這些,將更能體會茶的滋味!

原標題:如果在喝茶之前知道這些,將更能體會茶的滋味!



▲點擊觀看知中014《中國茶的基本》新書首發CM


簡單來說,茶就是日常,又不止是日常。


無論是「琴棋書畫詩酒茶」,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從未遠離中國人的生活。

即使在非產茶區的北地或邊區,茶也是生活必需品,遑論茶緣深厚的江浙、潮汕等地。


繼唐、宋、明後,中國茶如今再次迎來全新時代。不同時代的飲茶方式,折射著各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日本岡倉天心曾把中國茶史分為三個時期:唐代的煎茶象徵著古典主義,宋代的點茶代表的是浪漫主義,明代的淹茶則是自然主義。


茶這一生活方式中,既一直留存有任何時代都保持不變的珍貴价值,但又隨著時代變遷,不斷產生新的潮流。


不僅僅是茶品本身,連人們品飲沖泡的方式、嗜好的口味,乃至茶事活動中絕不可缺的茶器,也是如此。


從「傳統茶」到「新中式」,我們想知道中國茶的前世今生,想知道全球浪潮下的中國茶又有怎樣的新可能?我們可以保留什麼,又更新了什麼?



知中在《中國茶的基本》一書中,為大家梳理中國茶的前世今生,解讀六大類的基礎知識,我們希望還原中國茶的雅玩傳統,同時展現新中式的現代可能。


——在喝茶之前,如果知道這些,相信你將更能體會茶的滋味!這是我們製作這本超厚特集時的初心。





△知中《中國茶的基本》新書展示


知中第14本特集書


《中國茶的基本》現已全國現貨上市



中國茶的前世今生


《中國茶的基本》中,我們為大家解讀了中國茶的起源、發展及傳播。產茶區的茶到了邊區及海外,因氣候、運輸等影響,品飲方式及口味發生了變化,不斷豐富著中國茶的種類。


陸羽在《茶經》中記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為什麼茶樹生長於南方?地勢變化所造成的環境變化,如何影響茶樹的演變?


從「神農嘗百草」,到祭天祀神的貢品,再到國人日常的健康之飲,中國茶在歷代的政治、經濟與民生中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斷變遷。


△《中國茶的基本》內頁


在古代,茶葉經由茶馬古道和海陸絲綢之路去往了西部邊區及世界各地。現在我們熟悉的調飲茶文化、日本茶道及英國下午茶,是如何發展形成的呢?


根據銷路,中國茶又可分為外銷茶、內銷茶、邊銷茶和僑銷茶。這樣的商業經營概念中,也折射了中國茶的傳播與演變。


作為邊民命脈,茶在非產茶區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茶馬古道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茶馬古道?




△解讀邊銷茶與僑銷茶,還原茶馬古道上的馬幫如何度過一天!


「千餘年前,一片來自大國的樹葉渡過海峽,為日本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高雅文化載體。千餘年來,源自彼岸的茶文化已根植在日本人心中,並滲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東京茶友會會長如是說。


作為日本文化名片的茶道,有怎樣的精神內涵?他的茶道儀軌,與中國茶習又有何淵源?我們特邀師從江湖千家的茶人為大家介紹,隱於草庵拙器中的日本茶的禪機。


△內文《極致的藝與美:日本茶之道》


英國人愛茶,已經深植於我們印象之中。這個受地理氣候限制不能產茶的國家,卻是世界上人均飲茶最多的國家。


那麼,英國人是如何愛上喝茶的?英國人所嗜之茶,與中國茶又有何淵源?茶葉在19世紀成為了改變世界進程的商品,因茶而生的冒險和戰爭,拉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



△從茶葉視角重看鴉片戰爭


有說法稱,茶在英國是tea,在荷蘭是thee,在德國是tee,在法國是the……這是因為茶在福建的發音是te,而這些國家正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得到了來自福建的茶葉。


而經過陸路得到茶的國家,則以c開頭的詞來稱呼茶。例如,茶在俄羅斯是chai,在伊朗是cha,在土耳其是chay,在波蘭是chai……


或許這也是中國茶遠播的一個例證。


六大類的基本知識

現在,中國茶的六大類是以顏色來命名的。相同的一片樹葉,經過不同的製作過程,可能變成各種各樣的茶,從而有了各不相同的顏色、香氣、味道。


在《中國茶的基本》中,我們用一個完整的單元,為大家介紹了各類茶的歷史、製作、品飲、鑒別。




△書中,我們給每一類茶,配以一到兩個代表品種進行介紹,是了解六大類及普洱茶的入門科普!


為了更全面細緻地展現茶的誕生,我們還特別邀請武夷山茶農,全過程展現武夷岩茶的誕生!一服茶的滋味,是天、地與人的和諧。



△特別奉送的附加內容!武夷岩茶誕生記


中國茶的雅玩傳統


《中國茶的基本》,對古代茶生活進行了簡單回顧——

文人愛茶。在他們筆下,茶是詩詞歌賦,是筆墨丹青,是儒釋道的大學問,為了喝一杯好茶,他們甚至做了不少「學術研究」。



△盤點!唐宋茶書都研究些什麼?


在那時,極致地喝茶是一種美學。所以要說中國茶,就不能不提到文人們的雅玩傳統。



△歷代茶生活圖錄,從古畫中看各個時代的飲茶風貌!


茶是生活,是生活的美學,但也不止於此。賴功歐說:「道家的自然境界,儒家的人生境界,佛家的禪悟境界,融匯成中國茶道的基本格調與風貌。」中國儒釋道哲學在現實層面的表達載體,便是茶。



△了解中國茶中的東方哲理


中國傳統器物推崇以形態語言表達意境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作為茶事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茶具,它們不僅體現了特定歷史時期的造物條件,也反映著時代風格和審美變遷。


△從茶器角度,了解茶的發展與變遷


從陸羽著《茶經》起,飲茶風尚便在民間蔓延開來。茶飲從「雜學」演變成一種文化與精神的寄託。嗜茶文人們,更以各自的方式,將茶與茶事活動作為文學藝術的素材進行創作。


因此,書中還選取了幾則茶人軼事,以管窺茶對中國文人的精神影響。


新中式的現代可能


受到西方甜點影響的新式茶食,帶著本土飲茶習俗特色的茶樓茶館,融合「學古」與現代感的茶空間——這些現代人打造的飲茶場所,展現著「新中式」茶生活的多種可能。



△既學古、又創新的新式飲茶空間



△展現各地飲茶風俗的茶樓茶館


△受年輕人追捧的「新中式」茶食



△融合現代技術的非遺茶器匠人如何製作茶器?


茶是生活本身。生活並不會因為你不懂萎凋發酵、不了解儒釋道而變得索然無味。與時俱進的茶生活,反映著中國茶的新浪潮。


專訪知名茶人,了解中國茶的本質


什麼是中國茶?什麼是茶文化?《中國茶的基本》邀請多位茶人談茶——


周重林談茶復興——


周重林,錐子周文化機構總編輯,《茶業復興》出品人,雲南大學茶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他如何解讀茶與儒釋道的關係?為什麼他說「茶就是一切」?茶中的「講究」,是否會阻礙茶變得大眾化和市場化呢?一直致力於復興國茶的周重林,又如何看待國茶的復興?


王旭烽談茶文化——


王旭烽,國家一級作家,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浙江農林大學文化學院茶文化學科帶頭人。



茶早已脫離單純的物質含義,成為一種精神層面的象徵。茶文化專家王旭烽如何看待中國茶?茶在何時被賦予了人文內涵?茶有著怎樣的人格化精神?又是如何塑造茶人品性的?


陳再粦,國家級評茶師,潮州工夫茶非遺傳承人。



何謂茶藝?何謂茶道?潮州工夫茶有哪些講究?非遺傳承人陳再粦,完全再現潮州工夫茶的標準程式!書中更有全部二十一道程序圖文全解說!


王瓊,中國茶道專業委員會指定茶道教師、中國茶藝師評定標準制定者之一。



王瓊為何創造「茶修」概念?何謂「茶修」?飲茶這樣一個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如何融入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王瓊親自解讀「行茶十式」,分享她的習茶積累!


以上這些,只是書中的一部分內容。想了解更多關於中國茶的必讀知識,快獲取這本知中史上最厚特集——《中國茶的基本》!


新 書 福 利 /


留言告訴我們你與茶的故事,你為什麼喜歡喝茶?


是什麼讓你將喝茶作為一種生活習慣?


我們將抽選3條留言,


贈送新書《中國茶的基本》!


(截止時間6月17日晚22:00)


滿載奉送!


一本了解中國茶的基本知識與東方美學微意。


獲得知中最新特集


《中國茶的基本》


撰文 | 陸沉@知中ZHICHINA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請留言獲取內容授


C O N T A C T


流傳千年的《茶經》,教你如何好好喝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中 的精彩文章:

還在對日本柴犬望價興嘆?中國土狗了解一下

TAG: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