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你為什麼下班後總是很疲憊?

你為什麼下班後總是很疲憊?

文藝·時尚聚集地


點擊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咖啡書屋


(文末有贈書福利)




 


你為什麼下班後總是很疲憊?


作者:

然然菇涼  來源: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One






最近朋友婷婷向我吐槽,說是公司最近離職的人不少,而她自己也處於能待一天算一天的狀態,有點快頂不住了。


 


她說一天下來,雖然工作不忙,但是對她能量消耗最大的也就是每天的工作8小時。


 





目前她所處的工作氛圍,類似於前有豺狼,後有虎豹。




一旦客戶投訴,或者某些喜歡打人小報告的同事在老闆面前告狀,先發脾氣再處理問題的老闆,必會罵人。



每天上班就像是在上戰場,最怕踩到雷區,都要提防著自己一不小心就被老闆罵。




最難受的就是,一遇到自己作錯的事情,每次都要在腦子裡提前設想各種各樣不好的場景,讓人精神高度緊張,內心極為缺乏安全感。


 


有時候,即使事情沒有像自己預想中的那樣發生,不過一天像這樣下來,下班之後就覺得好疲憊。

 


好在每天下班之後有4小時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放鬆,去消化掉一天下來工作帶給自己的疲憊,去堅持自己的夢想,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為後續的逆襲作準備。


 


但是目前的她依然焦慮,因為即使是下班後4小時,充分地利用起屬於自己的時間,也沒法改變自己的人生,晚上老是失眠,真的是快要瘋掉了。




於是,她在想,要不要先離職,用止損來遠離這樣的工作環境,進行自我休整一番再作打算。


 


「上班痛苦賺錢買自由,下班用自由買快樂緩一緩,第二天繼續痛苦上班賺錢。」是她,也是當代很多年輕人的生活模式。




每天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當覺得自己扛不住了,離職是自己在短時間內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而也有人在苦逼的工作環境中, 造就了一身的本領,一路開掛,拉開人了與人之間的差距。


 


不是下班後4小時沒法改變你的人生,真正能避免職場焦慮的,是你見縫插針的成長力。




Two




說到被老闆罵,換來了職場實力的人,讓人想起《飛躍》一書的作者張良計。


 


剛進職場的時候,通過被老闆罵,讓他開啟了見縫插針的成長力,倒逼著他去成長,苦練當時在職場比較薄弱的邏輯思維能力,迎來了畢業五年後的高薪,招來了獵頭對他的青睞,造就了一個職場達人和知識斜杠。


 





他的文章《珍惜工作上一直嗶叨嗶罵你的人,那才是真愛好嗎》再現出了他被老闆罵的一些心酸史和成長史。


 



「老闆,資料找好發你郵箱了。」




「你這做的什麼東西?我要你資料的來源分門別類標註清楚,不要放在一頁。你全部給我整在一起我怎麼看?做的時候有沒有長腦子?你是豬嗎?這玩意兒你自己看得明白嗎?」


 


「老闆......」




「完全不行。連實習生做的都比你好,完全沒用腦子。你大學都學的什麼玩意兒?你這東西我閉著眼睛隨便寫,毫無邏輯,毫無洞察,全是屁話,全部重做!」




他說那時候的他真的好想死,每天就像孫子一樣在辦公室里被各種罵,而且很見鬼,他的老闆聲音特別響亮,全辦公室就他一個男,很丟臉。


 


他當時恨得牙痒痒,但是他更想快點成長起來,用實力去打臉,於是他每天被罵後,就厚著臉皮去向老闆請教。




聽從她的建議去網上找麥肯錫的PPT模版,去書店買了一大摞邏輯思維訓練書,去找廣告公司的朋友要各種酷炫的PPT做參考,去看各種Markeitng的理論文章然後做文檔庫記錄下來...... 




然後就這麼發奮圖強大半年,終於有一次做的方案一次就通過了。


 


因為有這樣一段與一個技能進行死磕的經歷,使他整合出了快速地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讓他在後續的職場生涯中,一路開掛。


 





職場生涯規劃師、《躍遷》一書的作者古典說:





一旦你意識到,所有能改變你人生的工作,生活和機會,都意味著某種底層核心能力的提升,而這種底層核心能力處處有練習機會,你就幾乎能在所有的白天工作里找到修鍊這個能力的機會。在工作中練夢想,這會讓技能發展更快。更重要的是,這個方式讓未來的夢想和現在的工作搭接起來,形成正循環。


 


他在文章中提到:





很多人面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模式就是不喜歡上班,就單獨在下班後的幾個小時里,搞一個未來,彌補下自己痛苦的生活,這樣的痛苦如鐘擺,永無止境。上下班分離的策略會讓上班下班都痛苦,而最好的方式是整合兩者,讓新的能力在匯入老的工作,獲得新收益,最後強化新方向。


 


不是下班後4小時沒法改變你的人生,真正能改變你人生的,是把夢想擴散到整個生活的過程。





Three





身邊的很多文友剛開始的時候因為興趣愛好,下班後的幾個小時會全部用來寫作,在寫作這條路上,能越走越寬的是那些能把寫作當作一種生活方式的人,最終贏來的是生活的底氣和核心競爭力。


 





今天一早八點半,文友霖姐在寫作群里報喜,說她連夜蹭了一個熱點,寫了一篇文章出來。


 


因為編輯要得很急,晚上兩點半跟她約稿,規定她早上七點交稿,待到她列好提綱就三點半,等編輯反饋,就到了凌晨五點,然後再利用起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寫稿,早上七點就如約交稿。


 


針對於她深夜趕稿,超快的寫作速度,很多文友都對她樹起了大拇指。


 


其實在我當下的寫作圈子裡面,像她這樣的人不少,為了寫文案,晚上兩三點睡覺,甚至是連夜趕稿也是常有的事情。


 


文友二元貓是寶媽,為了兼顧著寫作,強逼著自己成為了晨型人,會利用早起,娃還在睡夢中的時間來進行寫作,兼顧著自己的公眾號推更,一周至少推更三篇,文章常常被各大公眾號轉載。


 


因為對於她們而言,寫作是她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天天堅持寫,當作一種生活方式會時時刻刻都在有意無意地收集生活中的素材,保持著大腦的活躍,保持精進的寫作狀態。




這樣才讓她們敢於接下一個又一個的文案,去挑戰自己的極限,才讓她們在與各大平台的編輯約稿時,保持著超強的戰鬥力和執行力,從容不迫。




寫作方面的精進,外界對她們的認可,通過良好的作品帶來的物質反饋,讓她們能兼顧好生活中的各種身份和角色,打通寫作環境的正循環,活得如魚得水,同時影響著身邊的後進生。


 


面對寫作,90後作者老顯有一個做法,就是把他自己活成一個戰鬥團隊,再去寫文章,面對他自己的公眾號寫作,給自己分了八個部門,就像是在經營一個小店,他這樣的辦事思路讓人腦洞大開。


 


L君說:





寫作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打磨思維的過程,對他而言,寫作的最大成果,不是剛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寫下的幾十萬字,而是不斷豐富的思維,經驗和知識體系,這就是他的護城河,也是後面他一系列知識產品的基礎,能幫助人抵抗競爭者的打擊。


 


當把夢想照進現實,橫跨上下班,蔓延工作與生活,當作是一種自自然然的生活方式,能撐得起你的驕傲和實力, 讓你活出自己的底氣。


 


記得有一個健康管理的達人說過一個觀點,我很認同,他說:





我以前專門抽出1個小時的狂虐自己的方法無效,減重得是24小時的,核心是要有一套好的健康習慣。要飲食觀、運動觀、作息觀三觀統一。當習慣好了,吃飯睡覺喝水,走路端坐,24小時都在瘦,不用每天專門花時間出去健身。


 


最好的成長方式,不是集中突擊,而是在某一個領域整體加速你思想的新陳代謝率,重新整合白天工作和晚上屬於自己的時間和夢想,形成閉環。




贈書福利

 







參與贈書:

留言區將會抽取評論獲贊次數最多的小夥伴贈書《我們,一無所有》1本,次日10點開獎。




本次活動獎品由

九志天達

提供。




【簡介】

20世紀30年代,一位不成材的肖像畫家受到當局指派,刪除官方照片和藝術作品之中的異議份子,而頭一個對象就是他的弟弟。於是,他做出了「將自己弟弟的臉孔畫入每一幅經他審查的圖片中」的決定,其後的數十年,因為這一決定引出了無數串聯的故事。有多少人的生命,會因為一幅畫而改變?在破碎而悲愴的生命最後一刻,要怎麼說,我們曾經擁有過一切。




  




作者:

然然菇涼,富書籤約作者,左手舉乾貨,以結構思考為基,追求績效人生,右手托情懷,善於從生活的細節中,發現真善美,去領悟生活的真諦。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書屋 的精彩文章:

陶淵明後人是位主播 靠講鬼故事年入千萬

TAG:咖啡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