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毛詩詞的共同之處

朱毛詩詞的共同之處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盡殘星與曉月。此詩與毛澤東的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二者的詩詞淺顯略有打油詩的味道。但都寫出了詩人遠大的抱負,不凡的氣度。

朱元璋還有一首模仿黃巢的詩《詠菊》:

"百花發時我不發,

我若發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一場,

遍身穿就黃金甲。此詩與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衝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何其相似。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此詩與南宋的男兒立志出鄉關,學若不成死不還.埋骨何期,人間到處有青山這首與宋代月性和尚的題壁詩何其相似,由此可見,朱元璋和毛澤東都是仿照別人的詩詞

馬渡江頭苜蓿香,

片雲片雨渡瀟湘。

東風吹醒英雄夢,

不是咸陽是洛陽。

這首詩的大意是馬渡江岸邊的苜蓿散發出陣陣香味,雲雨交加的慘境下過瀟湘湖。東風吹醒了英雄的美夢,這時才知道自己身在洛陽而不是咸陽。

那個時候,漢水還沒有改道,漢口是一個大湖,這個湖的名字很美,叫瀟湘湖.長滿了苜蓿, 綠葉黃花, 片雲片雨一詞襯托著勝利者的大好心情。

此詩寫於朱元璋和陳友諒血戰鄱陽湖,一支上帝之箭讓陳友諒一命嗚呼之後,現在,武昌的陳理勢單力薄,攻取只在早晚之間。因此, 朱元璋由眼前的情景和形勢想到了更加遠大的統一目標,長江上游的西南割據政權大夏必須滅掉;南方富得流油的東吳政權必須端掉;北方的蒙古貴族必須趕到漠北。於是就有了「東風吹醒英雄夢, 不是咸陽是洛陽。」的勵志絕句。

有人解釋「東風吹醒英雄夢」,認為是奮鬥了,成功了,一切都如過眼雲煙,這是極大的誤讀。正確的含義應該是追夢英雄在東風的吹拂下更加清醒,自己雖然勝利了,這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一如我們共產黨人的口號: 「將革命進行到底」,尤其是一如毛澤東的詩: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首詩的譯文是

——革命的暴風雨震蕩著蔣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軍以百萬雄師突破長江天險,直搗蔣軍苦心經營三個半月的根據地—南京城。

——以雄奇險峻而著稱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時候都美麗。這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歡欣鼓舞的。

——應該趁現在這敵衰我盛的大好時機,痛追殘敵,解放全中國。不可學那貪圖虛名,放縱敵人而造成自己失敗的楚霸王項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會體察到興盛與衰敗這條不可改變的法則。不斷地變異、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前進,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偉人的心路何其相近,都是將革命進行到底,朱元璋隨後滅東吳繼而西征北伐,毛澤東的百萬雄獅強渡南京,摧古拉朽的滅亡蔣家王朝,繼而追殲革命殘敵,隨後鎮壓反革命;朱元璋在攻取武昌時想到了咸陽和洛陽,毛澤東在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時想到了項羽和劉邦,都是楚漢相爭的故事,都是英雄式的戰鬥,都是關乎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大抉擇。

他們和他們領導的集團最終取得了全面勝利。因為,他們不僅是仰望星空的英雄,而且是腳踏實地的英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診 的精彩文章:

對聯天子—朱元璋

TAG:歷史診 |